雅乐

yǎ yuè [ya le]
繁体 雅樂
注音 一ㄚˇ ㄩㄝˋ

词语释义

雅乐 yǎyuè

(1) 古代指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乐

ceremonnjal classic music

词语解释

  1.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时所用的舞乐。

    周 代用为宗庙之乐的六舞,儒家认为其音乐“中正和平”,歌词“典雅纯正”,奉之为雅乐的典范。历代帝王都循例制作雅乐,以歌颂本朝功德。《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 郑 声之乱雅乐也。”《汉书·礼乐志》:“ 汉 兴,乐家有 制氏 ,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纪其鏗鎗鼓舞,而不能言其义……是时, 河间献王 有雅材,亦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宴乐’。”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一》:“ 唐 乐律吕主旋宫之法,以五音加二变……为雅乐八十四调。”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 凉州 龟兹 奏宫庙, 汉 魏 雅乐随波涛。”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时所用的舞乐。 周代用为宗庙之乐的六舞,儒家认为其音乐“中正和平”,歌词“典雅纯正”,奉之为雅乐的典范。历代帝王都循例制作雅乐,以歌颂本朝功德。

《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汉书·礼乐志》:“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纪其鏗鎗鼓舞,而不能言其义……是时, 河间献王有雅材,亦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
宋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宴乐’。”
明胡震亨《唐音癸籤·乐通一》:“唐乐律吕主旋宫之法,以五音加二变……为雅乐八十四调。”
清顾炎武《书女娲庙》诗:“凉州龟兹奏宫庙, 汉魏雅乐随波涛。”

雅乐的国语词典

正乐。古代郊庙朝会所用的音乐。

雅乐的网络释义

雅乐

  • 雅,正也。雅乐,即典雅纯正的音乐,是一种古代的传统宫廷音乐,指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乐。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以后一直是东亚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雅乐在中国民间依然存在(西安鼓乐、泉州南音),韩国、日本及越南亦有雅乐传承
  • 2018年12月,教育部认定山东大学雅乐传承基地为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 雅乐造句

    至景祐、皇祐间,访乐、议乐之诏屡颁,于是命李照改定雅乐,比朴下三律。
    基督教青年会在冠县路,原为会友辅仁之所,故有同餐会、电影、雅乐、撞球场以助馀兴,乃人多视为娱乐场矣。
    随着悠扬的大雅乐声,周室君臣的僵滞方才松泛了一些。
    连理千年合,芝兰百世馨。佳期逢良时,琴琵奏雅乐。鸳鸯相对欢,夫妇敬如宾。同力创新业,好合乐长春。祝福:新婚快乐久,一生幸福长。
    俗乐用于宫廷日常娱乐,雅乐则在由皇后参与的礼仪中使用。
    皇帝”亲临含元殿,“百官”齐列,雅乐频奏,仪仗威严,“君臣”共同祭祖祭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严肃的雅乐演奏之后,神官稻叶久雄献上日本天皇给的币帛料并诵读祝词。
    时逢中秋佳节,乡人为慰劳郑军,派了一班南音艺人,前来演唱南曲,一时,清音雅乐遍军营。
    十月五日举行的台北祭孔大典与往年不同,佾舞及雅乐演出由六佾变为八佾,即由六行六列三十六名佾生,增加到八行八列六十四名佾生。
    六朝音乐有雅乐与俗乐之分,所谓“俗乐”就是民间的音乐,有很强的生命力。
    除了俗乐以外,在内教坊中还有雅乐。
    雅乐即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舞蹈,形成于西周初年,与代表民间俗乐的“郑卫之音”相对应。
    全文共分为五章,从雅乐、清乐、燕乐及其歌辞等方面进行论述。
    这些努力也都未能挽回雅乐舞蹈的衰颓命运。
    隋唐时期的雅乐虽规模宏大,但燕乐也在快速发展壮大。
    金声玉振,雅乐之声典雅悠扬,舞者场面宏大,加之数十万人一齐颂唱,充满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古代用于宫廷雅乐,每逢征战、宴享、朝聘和祭祀都要演奏编钟。
    参加本场演出的团队有中国音乐学院雅乐团、天坛公园神乐署雅乐团、金声国乐团、王心心南管乐坊、新雅乐府,以及王苏芬师生、马金泉、龚琳娜三组歌唱家。
    雅乐吧推出夏日和风下午茶自助餐,带来多款由大厨即场炮制的和风菜式,包括天妇罗、拉面及关东煮等。
    打击乐器多以编钟、编磬、建鼓等乐器组成,这些乐器在宫廷雅乐中是不可或缺,但这些主要用于皇宫内的乐器,民间是没有资格使用的。

    汉字详情

    [ya]
    部首: 811
    笔画: 12
    五笔: AH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HOG
    四角: 70215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隹,牙声。从隹( zhuī),与鸟有关。( )本义:鸟名,乌鸦的一种。《说文》:“楚乌也。”)

    (2) 正确;合乎规范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毛诗序》

    文章尔雅。——《史记·三王世家》。索隐:皆训正也。

    雅之为言正也。——《风俗通·声音》

    雅者,古正也。——《白虎通·礼乐》。按:说文疋下古文,以为诗大雅字。疋字隶体似正,故傅会训正,其实古文借疋为諝,后又借雅为諝也。风,讽也。雅,諝也,颂,诵也。此四始之本字。

    辞令就得谓之雅。

    君子安雅。——《荀子·荣辱》。注:“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雅道(正道,大道);雅音(正音);雅算(正确的决策);雅学(正道之学。指儒家经典之学)

    (4) 高尚;美好

    张耳雅游。——《史记·张耳陈馀传》

    忽忘雅素。——《汉书·张禹传》

    雅步擢纤腰。——《陆云诗》。注:“闲雅谓妖丽也。”

    都督阎公之雅望。—— 王勃《滕王阁序》

    (5) 又如:雅操(称弹奏乐曲高雅精妙);雅望(美好的愿望);雅篇(优美的篇章);雅像(雅相);雅量高致(气度不凡,情趣高尚);雅驯(温文不俗);雅坐(文静地坐着);雅人深致(风雅的人有深远的意趣);雅俗(雅士与俗人);雅客(高雅的客人)

    (6) 尊敬他人的敬辞 。如:雅饬(对别人告诫的敬称);雅诲(尊称别人的教诲);雅命(尊称对方嘱咐或建议之事)

    副词

    (1) 素常;向来

    予雅道冠,拄杖二癖,每自笑叹。——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雅好(平素所喜好);雅志(平素的志向);雅尚(平素的喜好);子所雅;善雅鼓琴

    (3) 表示程度很甚,相当于“很”、“极”

    帝雅重瑞名。——《明史》

    (4) 又如:雅重(甚为敬重)

    名词

    (1) 平素的交情

    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

    (2) 又如:同朝之雅;同寅之雅;雅素(故旧的情谊);雅故(故交,旧友)

    (3) 《诗经》中六义之一

    古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诗序》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宋· 郑樵《通志》总序

    (4) 训诂中多有名雅的书

    《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释名》

    (5) 又如:《尔雅》;《广雅》;《通雅》

    (6) 姓

    英文翻译

    elegant, graceful, refined

    方言集汇

    ◎ 粤语:aa1 ngaa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1 nga3 [陆丰腔] nga1 [沙头角腔] nga3 [客语拼音字汇] nga3 [客英字典] nga3 [台湾四县腔] nga1 nga3 [梅县腔] nga1 [宝安腔] nga3 [东莞腔] ng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下麻二開上聲開口二等ŋangrax/ngeaa
    lè,yuè,lào [le,yue,lao]
    部首: 103
    笔画: 5
    五笔: QII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VD
    四角: 72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喜悦;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并怡然自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韩非子·十过》

    似与游者相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乐嬉嬉(喜悦貌);乐悦(欢喜);乐笑(欢笑);乐胥(喜乐);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乐好(爱好);乐志(愉悦心志)乐心(心里快乐);乐利(快乐与利益);乐易(和乐平易);乐郊(乐土);乐处(快乐的所在)

    (3) 安乐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4) 又如:乐欣(安乐欢欣);乐佚(悠闲安乐);乐安(安乐);乐郊(乐土。安乐幸福的地方);乐居(安乐的住所);乐国(安乐的地方)

    (5) 乐于;安于

    英雄乐业。——《资治通鉴》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洪亮吉《治平篇》

    亦乐生焉。——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6) 又

    先生乐游。

    (7) 又如:乐助(乐意助成);乐用(乐于用命);乐士(喜爱贤士);乐育(乐于教育、培养人才);乐业(乐于本业);乐愿(乐意,情愿);乐成(乐于成全)

    (8) 感到快乐,享受

    不知太守乐其乐也。(第一个“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9) 笑 。如:乐得合不上嘴;乐眼(犹笑眼);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

    名词

    (1) 旧指“声色”。即歌舞和女色

    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国语》

    (2) 乐趣

    此乐何极。——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山水之乐。——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

    乐亦无穷也。

    宴酣之乐

    (4) 姓

    (5) 另见 yuè

    yuè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2) 同本义

    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

    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礼记·乐记》

    伶伦作乐。——《礼记·世本》

    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周礼·保氏》

    以乐传教。——《吕氏春秋·慎行论》

    (3) 又

    和乐之本。

    置酒设乐。——《汉书·李广苏建传》

    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乐作焉。——宋·  苏轼《石钟山记》

    (4) 又如:《乐》之五声(指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乐记》(《礼记》中的篇名。简述了音乐起源及作用,是我国最早的音乐论著之一);乐官(古代管理音乐的官员或官署);乐节(音乐的节奏与节拍);乐德(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乐仪(有音乐相配合的礼仪)

    (5) 乐器

    乐既和奏。——《诗·小雅·宾之初筵》

    太师抢乐,箕子拘囚。——司马贞《索隐述赞》

    (6) 又如:乐悬(指钟、罄之类悬挂的打击乐器);乐品(乐器);乐歌(有乐器伴奏的唱歌)

    (7) 乐工,精于音乐的人

    乐具入奏。——《诗·小雅·楚茨》

    齐人归女乐, 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孔子行。——《论语》

    (8) 又如:乐妇(歌妓);乐人(能歌善舞的艺人);乐女(古代女乐工)

    (9) 姓

    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后汉书·列女传》

    动词

    (1) 唱,用口发音乐音

    比单而乐之。——《礼记》

    (2) 奏乐

    殿上酒九行,使相乐曲。——《辽史》

    (3) 又如:乐钟(能发出音乐声响的自鸣钟);乐手(演奏音乐的人);乐生(奏乐歌舞的人员);乐童(奏乐的童子)

    (4) 另见

    là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happy, glad; enjoyable; music

    方言集汇

    ◎ 粤语:lok6 ngok6
    ◎ 潮州话:lak8 ghaoh8 lok8 ngau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