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固

xióng gù [ xiong gu]
注音 ㄒㄩㄥˊ ㄍㄨˋ

词语释义

1.雄伟坚固。

词语解释

  1. 雄伟坚固。

    《宋史·忠义传二·徐徽言》:“ 晋寧 号天下险, 徽言 广外城,东压 河 ,下堑不测,譙堞雄固,备械甚整。”

引证解释

⒈ 雄伟坚固。

《宋史·忠义传二·徐徽言》:“晋寧号天下险, 徽言广外城,东压河,下堑不测,譙堞雄固,备械甚整。”

雄固的网络释义

雄固

  • 雄固是汉语词汇,读音是xiónggù,指雄伟坚固。
  • 汉字详情

    xióng [xiong]
    部首: 811
    笔画: 12
    五笔: DC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IOG
    四角: 407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隹( zhuī),厷( gōng)声。从隹,与鸟有关。本义:公鸟)

    (2) 同本义

    雄,鸟父也。——《说文》

    谁知鸟之雌雄。——《诗·小雅·正月》

    雄雉于飞。——《诗·邶风·雄雉》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雄父(公鸡)

    (4) 泛指动植物能产生精细胞的

    雄狐绥绥。——《诗·齐风·南山》

    走亦曰雄。——《周礼·庖人》注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剑有雄雌。——晋· 干宝《搜神记》

    一雄一雌

    (5) 又如:雄鸟;雄蕊;雄花;雄孤;雄猿;雄竹

    (6) 指男子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 明· 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7) 指为首者,居前列者

    有夫出征,而丧其雄。——《左传·襄公十年》

    (8) 杰出的人物

    刘备,天下枭雄。——《资治通鉴》

    (9) 又如:雄长(称雄,称霸);雄豪

    (10) 强有力的国家

    今数雄已灭。——《资治通鉴》

    绝世之雄。——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1) 又如:战国七雄

    (12) 比喻高强、胜利

    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史记》

    (13) 姓

    形容词

    (1) 雄壮;雄伟

    雄词惊四座,压倒群英。——明· 朱鼎《玉镜台记·开场》

    (2) 又如:雄烈(雄伟的功业);雄尊(雄伟庄严);雄词(气势雄壮的词句);雄远(宏伟远大);雄盛(雄壮强盛);雄奇(雄伟奇特)

    (3) 威武

    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英雄》

    (4) 又如:雄悍(勇武强悍);雄毅(勇武刚毅);雄姿;雄雄(形容威势盛大的样子);雄骏(威武英俊,才智出众的人)

    (5) 雄健,刚健;豪放

    吾用兵三十年,未见以少击众,有雄捷如马将军者。——《旧唐书·马璘传》

    (6) 又如:雄爽(雄健豪爽);雄捷(雄健矫捷);雄艳(雄健美丽);雄古(雄健古朴);雄势(勇猛威风);雄儿(健儿)

    (7) 强有力;杰出

    少年雄于地球。——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国雄于地球。

    (8) 又如:雄才(杰出的才能);雄英(出类拔萃);雄宗(杰出的宗匠);雄异(杰出卓异);雄略(非凡的谋略);雄强(强劲有力)

    动词

    (1) 傲慢地威吓、威胁、恐吓或盛气凌人 。如:拿话雄人

    (2) 优胜;称雄

    当 孝惠高后时,以财雄边。——《汉书》。 颜师古注:“ 班氏以多财而为边地之雄豪。”

    米元章、 赵子昂、 董元宰各以书雄一代。—— 清· 汪中《述学·别录》

    英文翻译

    male of species; hero; manly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iung2 [台湾四县腔] hiung2 [海陆丰腔] hiung2 [客英字典] hiung2 [宝安腔] hiung2 [陆丰腔] hiung3 [梅县腔] hiak7 hiung2 [东莞腔] hiung2 [客语拼音字汇] hi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羽弓東三平聲開口三等iung/hiungĭuŋ
    [gu]
    部首: 335
    笔画: 8
    五笔: LD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JR
    四角: 606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囗( wéi),“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

    (2) 同本义

    固,四塞也。——《说文》

    亦孔之固。——《诗·小雅·天保》。传:“固,坚也。”

    脩陈固列。——《左传·成公十六年》

    弱颜固植。——《楚辞·招魂》

    筋骨欲其固也。——《吕氏春秋·达郁》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汉· 贾谊《过秦论》

    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荀子·王霸》

    良马固车。——《韩非子·难势》

    (3) 又如:固项(牛皮制的护领);固阴(隆冬时阴气固结);固植(根基巩固。比喻意志坚定不移)

    (4) 特指地势险要和城郭坚固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资治通鉴》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 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

    (5) 又如:固塞(坚固的要塞)

    (6) 久

    固,久也。——《小尔雅·广诂》

    臣固闻之。——《国语·晋语六》

    皆以太子为非固相也。——《战国策·魏策二》

    (7) 疾病经久难治的。后作“痼”

    季冬行春令,则“国多固疾。”——《礼记·月令》

    太后前闻商有女,欲以备后宫, 商言有固疾。——《汉书·王商传》

    (8) 安定,稳固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可以固。——《国语·晋语二》

    (9) 又如:固色(安定的情绪和神色)

    (10) 固执,专一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唐· 杜牧《阿房宫赋》

    (11) 又如:固护(精神专一,意志坚定)

    (12) 鄙陋

    鄙人固陋,不知忌讳。——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

    (13) 又如:固陋

    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

    (14) 坚定

    上无固植,下有疑心。——《管子·洁法》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5) 又如:固植(固志。坚定的意志);固色(坚定的志节);固宠(宠幸眷爱,坚定不移)

    动词

    (1) 安定 。如:固圉(使边境安静无事)

    (2) 巩固;使坚固;加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下》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固堤;固垒(加固营垒);固壁清野(固壁,加固壁垒,使敌不易攻击;清野,转移人口、物质,使敌无所获取);固位(巩固保持权位)

    (4) 安守;坚守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晋· 陶渊明《饮酒》诗十六

    (5) 又如:固穷(信守道义,安于贫贱穷困)

    (6) 禁锢;闭塞 。如:固扃(牢牢关闭);固塞(闭塞,不开朗)

    副词

    (1) 执意;坚决地

    蔺相如固止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少年固强之。——《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固守阵地;固却(坚决拒绝);固获(坚持据为己有);固谢(执意推辞;谢绝);固让(再三辞让)

    (3) 必,一定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4) 又如:固必(引申义:一定;必然);固当如此

    (5) 原来;本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师说》

    (6) 当然;仍然

    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宋· 苏轼《教战守》

    余固笑而不信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7) 确实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8) 已经

    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固众(固然很多)

    (10) 通“胡”( )。何,何故

    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庄子·天地》

    英文翻译

    to become solid, solidify; strength

    方言集汇

    ◎ 粤语:gu3
    ◎ 客家话:[陆丰腔] gu5 [梅县腔] gu5 [东莞腔] gu5 [客英字典] gu5 [台湾四县腔] gu5 [客语拼音字汇] gu4 [宝安腔] gu5 [沙头角腔] gu5 [海陆丰腔] g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暮去聲開口一等koh/kuh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