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鹜

yàn wù [ yan wu]
繁体 雁鶩
注音 一ㄢˋ ㄨˋ

词语释义

亦作“鴈鶩”。鹅和鸭。

词语解释

  1. 亦作“鴈鶩”。鹅和鸭。

    《战国策·燕策二》:“赖得先王鴈鶩之餘食,不宜臞。臞者,忧公子之且为质於 齐 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分鴈鶩之稻粱,霑玉斝之餘沥。” 明 何景明 《画鹤赋》:“忆烟水而葺巢,甘鴈鶩以为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鴈鶩”。鹅和鸭。

《战国策·燕策二》:“赖得先王鴈鶩之餘食,不宜臞。臞者,忧公子之且为质於齐也。”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分鴈鶩之稻粱,霑玉斝之餘沥。”
明何景明《画鹤赋》:“忆烟水而葺巢,甘鴈鶩以为伍。”

雁鹜的网络释义

雁鹜

  • 雁鹜是一个汉语词汇,
  • 拼音是yàn wù,
  • 释义:亦作“鴈鹜”。鹅和鸭。
  • 汉字详情

    yàn [yan]
    部首: 811
    笔画: 12
    五笔: DW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OOG
    四角: 712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隹( zhuī),从人,厂( hǎn)声,隹,短尾鸟。厂,石山之涯岩,也有表意作用。本义:鸟名)

    (2)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

    雁,雁鸟也。——《说文》

    纳采纳吉,请期皆用雁。——《仪礼·士昏礼》

    下大夫相见以雁。——《仪礼·士相见礼》

    朔风飘胡雁,惨澹带沙砾。——唐· 杜甫《遣兴五首》

    (3) 又如:雁塔题名(借指考中进士);雁杳鱼沉(雁字鱼书。杳无音信);雁天(雁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雁户(指漂泊异乡居处无定的民户。雁因时迁徙,故以雁为喻);雁奴(在雁群中专司警戒的雁);雁字(雁飞行时所排成的行列。雁群飞行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形,故云。也指官吏的排班);雁臣(指外帮的臣子朝觐有时,如雁的往返有定候)

    (4) 代书信 。如:雁帛(指书信);雁逝鱼沈(音讯断绝)

    形容词

    通“赝”。伪造的,假的

    鲁以其雁往。——《韩非子·说林下》。曾廷枚云:“真赝,本作真雁,后人加贝。”

    浸渍数日,漆絮败溃,雁迹尽露。——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英文翻译

    wild goose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n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n5 ngien5 [客语拼音字汇] ngan4 ngian4 [东莞腔] ngan3 [宝安腔] ngan3 [客英字典] ngien5 ngan5 [台湾四县腔] ngan5 ngien5 [梅县腔] ngan5 ngia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晏刪開去聲開口二等ŋanngranh/ngeann
    [wu]
    部首: 514
    笔画: 14
    五笔: CBTG
    五行:
    仓颉: NKPYM
    四角: 18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敄( )声。本义:野鸭)

    (2) 同本义

    鹜,野凫也。——《太平御览》引《说文》

    庶人之挚匹。——《礼记·曲礼下》。疏引李巡:“凫,家鸭名;鹜,野鸭名。”

    邹穆公有令,食凫鴈者必以粃。—— 贾谊《春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 王勃《滕王阁序》

    (3) 家鸭

    寨中人又鹜伏焉。——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鹜列(如鸭排列成行);鹜舲(鹜形的小舟);鹜溏(大便水粪青黑如鸭粪的一种病症);鹜没(如鸭潜没水中)

    动词

    (1) 奔驰。通“鹜” 。如:鹜置(以马疾驰传递);鹜行(疾驰)

    (2) 引申为追求 。如:好高鹜远;鹜新(求新)

    (3) 游水

    领水兵十余人,鹜水直抵南岸。——清· 吴趼人《痛史》

    英文翻译

    duck

    方言集汇

    ◎ 粤语:mou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