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朗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俊秀明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回 、 赐 、 游 、 夏 ,虽天才雋朗,而实须坟誥以广智。” 唐 白行简 《李娃传》:“雋朗有词藻,迥然不羣,深为时辈推伏。” 明 徐霖 《绣襦记·传奇纲领》:“ 郑 子 元和 , 滎阳 人氏。雋朗超羣,应 长安 乡试。”
引证解释
⒈ 俊秀明悟。
引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回、赐、游、夏,虽天才雋朗,而实须坟誥以广智。”
唐白行简《李娃传》:“雋朗有词藻,迥然不羣,深为时辈推伏。”
明徐霖《绣襦记·传奇纲领》:“郑子元和,滎阳人氏。雋朗超羣,应长安乡试。”
隽朗的国语词典
风姿清秀。
隽朗的网络释义
隽朗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uàn
形容词
(1) (会意。从隹(
,短尾鸟),从弓。“弓”用来射鸟。本义:鸟肉肥美,味道好)(2) 同本义。也指美味
隽,肥肉也。——《说文》
(3) 泛指肥美之肉,美味
爱滑卷青绡,香袅冰丝细。山人隽味。——宋· 李彭老《摸鱼儿》
(4) 意味深长 。如:隽语(意味深远的语句);隽德(德行崇高深厚);隽壮(优美雄健);隽洁(优美简洁);隽蔚(意味深长)
(5) 古时以小鸟为射的,射中为隽
得隽为雄,唯能是与。——唐· 元稹《观兵部马射赋》
(6) 科举时代喻称考中
名高场屋已得隽,世有龙门今复登。—— 宋· 欧阳修《送徐生之渑池》
(7) 姓
(8) 另见
jùn
形容词
(1) 通“俊”。优秀,才智出众
有三隽才。——《左传·哀公十五年》
进用英隽。——《汉书·礼乐志》
隽乂英旄。——枚乘《忘忧馆柳赋》
(2) 又如:隽良(英俊良贤);隽材(杰出的才干);隽武(雄俊威武);隽拔(英俊超群);隽辅(杰出的辅佐者)
名词
(1) 通“雋”。才智出众的人 。如:隽英(杰出人物);隽士(才智出众者)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u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雋 | 徂兖 | 從 | 仙A合 | 上聲 | 銑 | 合口三等 | 山 | 仙A | dzʰĭwɛn | zyenx/dzveen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月,良声。本义:明亮)
(2) 同本义
朗,明也。——《说文》
高朗令终。——《诗·大雅·既醉》
其圣能光远宣朗。——《国语·楚语下》
新而不朗。——《淮南子·原道》
朗月垂光。——嵇康《琴赋》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潜《桃花源记》
天朗气清。——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朗白(明亮发白);朗朗(光明亮洁的样子;声音清脆嘹亮);朗鉴(明鉴);朗亮(雪亮);朗明(明亮);朗净(明净);朗烈(明亮);朗朗烈烈(大大方方;理直气壮)
(4) 声音清晰响亮
朗咏清川飞夜霜。——李白《劳劳亭歌》
(5) 又如:朗言(响亮的话;说大话;任意胡说);朗然(形容声音响亮);朗吟(高声的吟诵);朗弹(大声弹奏);朗畅(谓声音响亮流畅)
(6) 明察
公达潜朗。——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7) 又
公瑾英达朗心独见。
(8) 又如:朗心(明察之心;光明之心);朗照(明察,明鉴);朗抱(旷达的胸襟);朗畅(明白畅达);朗朗彻(明白透彻);朗练(明白凝炼)
(9) 高洁 。如:朗目清眉(眉清目秀);朗秀(清秀);朗夷(高洁坦荡);朗烈(高洁刚烈)
(10) 清早 。如:朗旦(清晨)
(11) 清澈 。如:朗清(清澈,清明)
(12) 爽朗 。如:朗爽(爽朗;明朗);朗畅(爽朗舒展);朗迈(爽朗超脱)
(13) 颖悟 。如:朗拨(颖悟超群);朗赡(颖悟赡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ong3 long5 [梅县腔] long5 [陆丰腔] long6 [客英字典] long3 [台湾四县腔] long3 long5 [客语拼音字汇] long3 long4 [宝安腔] lo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朗 | 盧黨 | 來 | 唐開 | 上聲 | 養 | 開口一等 | 宕 | 唐 | lɑŋ | langx/l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