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才

jùn cái [ jun cai]
繁体 雋才
注音 ㄐㄨㄣˋ ㄘㄞˊ

词语释义

隽才 juàncái

(1) 于显然互不相关的事物中发现有趣的类似处并巧妙地表达出的才能

追随那些形而上学派的、有隽才的作家们
wit

词语解释

  1. 亦作“ 雋材 ”。才智出众的人;出众的才智。雋,通“ 俊 ”。

    《左传·宣公十五年》:“ 酆舒 有三雋才。” 杜预 注:“雋,絶异也。言有才艺胜人者三。”《汉书·儒林传·张山拊》:“ 宽中 有雋材,以博士授太子。” 唐 李翱 《右仆射杨公墓志》:“与之厚者,莫匪雋材。”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黄蛰南父子》:“生四子,皆负雋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王慧诗》:“ 王慧 字 兰韵 , 太仓 人……有雋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雋材”。才智出众的人;出众的才智。雋,通“俊”。

《左传·宣公十五年》:“酆舒有三雋才。”
杜预注:“雋,絶异也。言有才艺胜人者三。”
《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宽中有雋材,以博士授太子。”
唐李翱《右仆射杨公墓志》:“与之厚者,莫匪雋材。”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黄蛰南父子》:“生四子,皆负雋才。”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七·王慧诗》:“王慧字兰韵,太仓人……有雋才。”

隽才的网络释义

隽才

  • 隽才,拼音jùncái,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
  • 隽才造句

    吴兆骞从小随父游历,自幼好学,少有隽才,傲岸自负。
    夷陵州人刘一儒,是沈德符祖父的同年进士,刘一儒的儿子叫刘戡之,“少年美丰姿,有隽才”,娶了张居正的独生女儿。
    隽才也,为人性伉爽,好游览,结交多名士。
    陈永玲戏路宽广、唱腔独特、身段优雅,梅兰芳曾称其是不可多得的隽才。
    会稽世子元显,年十六,有隽才,为侍中,说道子以王、殷终必为患,请潜为之备。
    贵阳隽才欢乐大世界的负责人表示,愿意接纳素素到公司上班。
    但青年时期的张灵甫的确算是村中难得的隽才。
    王端淑说,素霞的诗“如轻烟袅林,素月出峡,娟秀幽动,亦吾家隽才”。
    昨日,“保姆妈妈”彭家惠开始到贵阳隽才欢乐大世界上班。

    汉字详情

    jùn,juàn [jun,juan]
    部首: 811
    笔画: 10
    五笔: WYEB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GNHS
    四角: 20227

    详细解释

    juàn

    形容词

    (1) (会意。从隹( zhuī,短尾鸟),从弓。“弓”用来射鸟。本义:鸟肉肥美,味道好)

    (2) 同本义。也指美味

    隽,肥肉也。——《说文》

    (3) 泛指肥美之肉,美味

    爱滑卷青绡,香袅冰丝细。山人隽味。——宋· 李彭老《摸鱼儿》

    (4) 意味深长 。如:隽语(意味深远的语句);隽德(德行崇高深厚);隽壮(优美雄健);隽洁(优美简洁);隽蔚(意味深长)

    (5) 古时以小鸟为射的,射中为隽

    得隽为雄,唯能是与。——唐· 元稹《观兵部马射赋》

    (6) 科举时代喻称考中

    名高场屋已得隽,世有龙门今复登。—— 宋· 欧阳修《送徐生之渑池》

    (7) 姓

    (8) 另见 jùn

    jùn

    形容词

    (1) 通“俊”。优秀,才智出众

    有三隽才。——《左传·哀公十五年》

    进用英隽。——《汉书·礼乐志》

    隽乂英旄。——枚乘《忘忧馆柳赋》

    (2) 又如:隽良(英俊良贤);隽材(杰出的才干);隽武(雄俊威武);隽拔(英俊超群);隽辅(杰出的辅佐者)

    名词

    (1) 通“雋”。才智出众的人 。如:隽英(杰出人物);隽士(才智出众者)

    (2) 另见 juàn

    英文翻译

    superior, outstanding, talented

    方言集汇

    ◎ 粤语:syun5 zeon3
    ◎ 客家话:[梅县腔] zu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八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徂兖仙A合上聲合口三等仙Adzʰĭwɛnzyenx/dzveen
    cái [cai]
    部首: 330
    笔画: 3
    五笔: FTE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H
    四角: 402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2) 同本义

    才,草木之初也。——《说文》

    (3) 有才能;有本领

    试使斗而才。——《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才郎(有才学的郎君);才哲(才智卓越的人);才雄(杰出的人才);才英(指才华杰出的文人);才杰(杰出的人才)

    名词

    (1) 才力;才能

    任人之才。——《淮南子·主术》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

    (2) 又如:才伐(才力门望);才格(才能。一说指才能高低的程度);才望(才能与名望);才理(才力和思路);才笔(写作的才华);才义(才思和义理)

    (3) 人才。常写作“材”

    乐里多才。——《列子·仲尼》

    举贤才。——《论语》

    救时应仗出群才。——清· 秋瑾《黄海舟中》

    (4) 又如:唯才是举;干才;广开才路;栋梁之才;廊庙之才

    (5) 天赋的特殊才能 。如:诗才;才调(才情风格)

    (6)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国语·齐语》

    (7) 又如∶奴才;蠢才;天才;人才

    (8) 通“材”。材资;本能

    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孟子·告子上》

    才能不及中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西门豹治 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史记·滑稽列传》

    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后汉书·马融传》

    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财”,人有用叫做“才”。故“材”、“财”、“才”三字同源。——王力《同源字典》

    当今乏才,以尔为柱石之用,莫倾人栋梁。——《世说新语·规箴》

    (9) 姓

    副词

    (1) 刚刚

    才数月耳。——《汉书·贾才传》

    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汉书·晁错传》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刚才(刚要,刚刚);方才(才,刚刚)

    (3) 这样迟,这么迟 ——前面有问原因的疑问词语。如:你怎么才来?

    (4) 仅,只 ——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初极狭,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又如:一共才十个,不够分;才属(仅能连续)

    (6) 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

    惟正月才生魄。——《晋书·夏侯湛传昆弟诰》

    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晋书·谢混传》

    (7) 又如:要多练习,才能提高成绩;正因为有困难,才派我们去

    (8) 强调确定语气

    (9) 才+形+呢。主要强调程度高。如:这才好呢!

    (10) 才+…。含有“别的不是”的意味。如:这才是好样的!

    (11) 才+动+呢。肯定句少用。如:我才不去呢!

    英文翻译

    talent, ability; just, only

    方言集汇

    ◎ 粤语:co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oi2 [台湾四县腔] coi2 [客语拼音字汇] coi2 [海陆丰腔] coi2 [梅县腔] coi2 [陆丰腔] coi3 [东莞腔] coi2 [沙头角腔] coi2 [宝安腔] coi2
    ◎ 潮州话:cai5 z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哉平聲開口一等dzʰɒizai/dz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