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坰
词语释义
低湿的原野。
词语解释
低湿的原野。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二:“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坰。”
引证解释
低湿的原野。
汉王粲《从军诗》之二:“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坰。”
隰坰的网络释义
隰坰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阜:土山,与土地有关。本义:低湿之地)
(2) {同本义}
隰,阪下湿也。——《说文》
下湿曰隰。——《尔雅·释地》。李注:“谓土地窊下常阻洳,名为隰也。又,可食者曰原,陂者曰阪,下者曰隰。”
上平曰原,下平曰隰。——《公羊传·昭公元年》
原隰底绩。——《书·禹贡》
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牧隰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隰皋,水厓下湿。”
平原之隰。——《管子·形势》。注:“下泽也。”
丘隰水潦。——《淮南子·时则》
山有榛,隰有苓。——《诗·邶风·简兮》
南望原隰。——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隰草(低湿地方所生长的草);隰皋(水边低洼,生长牧草的地方)
(4) 新开垦的田地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诗·周颂·载芟》
英文翻译
low, damp land, marsh, swamp
方言集汇
◎ 粤语:zaap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p7 [台湾四县腔] sip7 [客英字典] ship7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p7 [台湾四县腔] sip7 [客英字典] shi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習 | 似入 | 邪 | 緝A | 入聲 | 緝 | 開口三等 | 侵A | 深 | zsip/szip | zĭĕp |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土,冋(
)声。本义:都邑的远郊) 同本义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象远界也。——《说文》
在坰之野。——《诗·鲁颂·坰》。传:“远野也。”
出行经坰外。——《列子·黄帝》
英文翻译
wilds
方言集汇
◎ 粤语:gw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gwen3 [海陆丰腔] kwen3 [客英字典] kwen1 kwen3 [台湾四县腔] kwen3
◎ 潮州话:戈英5(茎)
◎ 客家话:[梅县腔] gwen3 [海陆丰腔] kwen3 [客英字典] kwen1 kwen3 [台湾四县腔] kwen3
◎ 潮州话:戈英5(茎)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扃 | 古螢 | 見 | 青合 | 平聲 | 青 | 合口四等 | 青 | 梗 | kueng | kiwe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