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审员

péi shěn yuán [pei shen yuan]

词语释义

人民陪审员的简称。

陪审员造句

图为开班典礼结束后,曲水县人民法院为人民陪审员进行模拟开庭。
另一方面,由于现行法律对陪审员的“缺岗”、“拒陪”等拒不履行陪审职责的问题未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使得司法实践中陪审员缺失现象并不少见。
介绍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现状,以及对其是完善还是取消的争论,并分析了陪审制的本质和功能。
卡秋莎瞧瞧掌班,但接着突然把视线移到陪审员那边,停留在聂赫留朵夫身上。
必要时,可举办人民陪审员培训示范班和人民陪审员师资培训班。
无说服力审判无说服力的审判,如陪审员对裁决意见不一致。
女性陪审员看着证人席上的受害人时,会认定她曾做过错误的举动,比如说和被告调情或者一起喝了酒。
陪审团成员之一必须离场时,挑选一人以代替该名陪审员进行听审。
陪审员审议了大约两个小时,然后休庭一天。
完善陪审制度不能仅着眼于制度设计,还应当重视对陪审员和职业法官在审判活动中的不良心理的克服。
为什么外倾性比内倾性陪审员可能感到证人更可靠?
这一案件人命关天,我们做陪审员的要特别谨慎。
该决定是在听证会是宣布的,此前同一法官第二次宣告无效审判,原因在于陪审员们无法达成任何裁决。
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同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
他得出结论说,陪审员认为他知道哪些证词重要,并可能对他作笔记的那部分证词赋予更大的重要性。
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期间,除不能担任审判长外,同法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设计陪审员筛选程序是为了确认陪审团是公正不偏倚的。
人民陪审员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与法官具有同等的权利。
年轻的陪审员认出他正是前段时间购买两张牌桌时,被怀疑欺诈的家具商。
爱丽丝看着陪审员席,发现由于自己的疏忽,竟将壁虎头朝下放上了。那个可怜的小东西无力动弹,只是滑稽地摇摆着尾巴。

汉字详情

péi [pei]
部首: 212
笔画: 10
五笔: BU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LYTR
四角: 702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咅( pǒu)声。左耳旁为“阜”的变形。阜,土山。本义:重叠的土堆)

(2) 同本义

陪,重土也。——《说文》。朱骏声通训:“按,重阜也,所谓再成邱也。”

分之土田陪敦,陪犹山也。——《左传·定公四年》。注:“增也。”

(3) 辅佐之臣,公卿之臣

陪臣也。——《广雅》

(4) 又如:陪贰(副手,助手);陪推(以推官出任主考官的副官)

动词

(1) 伴随,陪伴

以无陪无卿。——《诗·大雅·荡》。传:“无陪贰也。”

自称曰陪臣某。——《礼记·曲礼》。注:“重也。”

陪臣敢辞。——《左传·僖公十二年》。注:“重也。诸侯之臣于天子故曰陪臣。”

士有陪乘。——《国语·鲁语》。注:“犹重也。”

行则陪乘。——《周礼·齐右》

(2) 又如:奉陪(敬辞,陪伴);陪位(在席位上奉陪);陪京(陪侍京都,陪都);陪乘(伴随主车的车子);陪床的(陪房,随嫁仆婢);陪花(陪酒女郎);陪奉(陪同侍奉)

(3) 增加

飱有陪鼎。——《左传·昭公五年》。注:“陪,加也。”

(4) 又如:陪敦(增厚);陪鼎(增加的食鼎。鼎,古代用来盛食物的器具)

(5) 辅佐;帮助

秉德以陪朕。——《汉书·文帝纪》

(6) 又如:陪堂(帮闲,帮人做事的食客)

(7) 同“赔”。赔偿,偿还

在放牧处相觝,请陪半价。——唐· 白居易《判题》

(8) 又如:陪告(赔话,解释说明)

(9) 通“倍”。违背

尔德不明,以无陪无侧。——《韩诗外传》

英文翻译

accompany, be with, keep company

方言集汇

◎ 粤语:pui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ui2 poi2 [陆丰腔] pui5 [海陆丰腔] poi2 boi2 [梅县腔] pi2 pu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pui2 [台湾四县腔] pi2 poi2 boi2 [宝安腔] pui2 [客英字典] pui2 [东莞腔] pu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回平聲合口一等buai/buoibʰuɒi
shěn [shen]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J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LWL
四角: 305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2) 同本义

审,谓详观其道也。——《荀子·非相》

闻而审,则为福矣。——《吕氏春秋·察传》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又如:审时(详察时令);审物(详察物情);审形(详察实情);审决(审察决定);审机而行(详细、周密地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好时机再行动);审别(审察辨别);审势(审察形势)

(4) 知道,知悉

审,知也。——《类篇》

审矣,何足怪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君子审礼。——《史记·礼书》

陛下连降三诏,召臣回朝,未审圣意为何?——《三国演义》

(5) 又

今投使君,共图大事,未审尊意如何?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又如:审悉(详细了解)

(7) 审核,审查,检查核对

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汉· 贾谊《过秦论》

(8) 又如:审考(审查);审合(审查验证);审决(审查决定);审覆(审查;审察);审释(审查释放);审端(检查修正);审分(审定名分、职分);审律(审定乐律);审音(审定字的读音)

(9) 审讯;审判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审断(审判裁决);审究(审问查究);审拟(审问拟罪);审鞫(审讯);审录(审讯);审语(审判结论);审质(审问)

(11) 询问,打听清楚

十一娘亦审里居。——《聊斋志异》

副词

(1) 真实;确实

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 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详尽,仔细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审观(仔细观察);审图(周密谋划;仔细考虑);审画(填重筹划);审度(详细考量);审顾(仔细察看);审虑(仔细考虑);审详(仔细审察);审酌(仔细斟酌);审注(仔细观察;细看);审求(仔细探求);审谋(周密谋划);审省(详细省察);审稽(详细考查);审说(详细解说);审辨(审慎辨别);审当(周密而确当)

形容词

(1) 慎重,小心谨慎

言审莫过圣人。——王充《论衡》

(2) 又如:审练(审慎精细)

(3) 确切

称言命者,有命审矣。——王充《论衡》

(4) 又如:审期(确切的日期)

(5) 正,不偏斜

本不审,虽尧舜不能以治。——《吕氏春秋》

(6) 固定;安定

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庄子》

英文翻译

examine, investigate; judge

方言集汇

◎ 粤语:sam2

宋本广韵

yuán,yún,yùn [yuan,yun]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KM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BO
四角: 60802

详细解释

yuán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俯视鼎,看到鼎口是圆形的。小篆从贝,口声。本义:物的数量;人员的数额。亦指人员)

(2) 同本义

员,物数也。——《说文》。木曰枚,竹曰箇,丝曰总,貝曰员。——《说文》

员,众也。——《广雅》

国人过员。——《汉书·高惠高后功臣表》。注:“数也。”

责以员程。——《汉书·尹翁归传》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员位(人员定额;职位);员次(员额等次)

(4) 官员的定额。又指官员、官吏 。如:员弁(低级文武官员);员役(从事某项工作的官员;办事的吏员);员僚(亦作“员寮”。泛指官吏)

(5) 成员

(6) 通过正式加入而对某协会或联合企业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如:证券交易所的一员

(7) 通常经过正式手续加入某个社会或专业组织,一般要求交纳会费,遵守纲领及完成其他一切义务的人。如:党员

(8) 另见 yún;yùn

形容词

(1) 园形。后作“圆”

以为方员平置。——《孟子·离娄上》

员径八尺。——《后汉书·张衡传》

其穴竖而起,亦员如井。——《徐霞客游记》

(2) 又如:员全(圆满;周全);员园(无棱角,圆滑);员栅(用木棒对立的圆形栅栏);员渊(圆池)

yún

动词

增益

员于尔辐。——《诗·小雅·正月》

助词

(1) 相当于“云”

或、员、云,有也。——《广雅·释诂一》

(2) 另见 yuán;yùn

yùn

名词

(1) 姓

(2) 另见 yuán;yún

英文翻译

member; personnel, staff member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