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人

xiǎn rén [ xian ren]
繁体 險人
注音 ㄒ一ㄢˇ ㄖㄣˊ

词语释义

邪恶的人。

词语解释

  1. 邪恶的人。

    《新唐书·郑注传》:“险人躁夫有所干谢,日走门。”《明史·文艺传四·屠隆》:“刑部主事 俞显卿 者,险人也。” 明 陆延枝 《说听》卷下:“ 常熟 之 直塘 ,有 钱外郎 者,险人也。”

引证解释

⒈ 邪恶的人。

《新唐书·郑注传》:“险人躁夫有所干谢,日走门。”
《明史·文艺传四·屠隆》:“刑部主事俞显卿者,险人也。”
明陆延枝《说听》卷下:“常熟之直塘,有钱外郎者,险人也。”

险人的网络释义

险人

  • 险人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邪恶的人。
  • 汉字详情

    xiǎn [xian]
    部首: 212
    笔画: 9
    五笔: BWGI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NLOMM
    四角: 78219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阜,佥( qiàn)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2) 同本义

    险,阻难也。——《说文》

    军旅思险。——《礼记·少仪》

    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地险,山川丘陵也。——《易·坎》

    险以远。——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常石险远。

    (3) 又如:险瘠(艰险贫瘠);险易(艰险与平坦之地);险戏(艰险)

    (4) 地势险峻、危险

    不登险峰,不识天地的辽阔。——碧野《富春江畔》

    巴、 蜀道险, 秦之迁人皆居蜀。——《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险要;险峰;险特(高峻挺立);险坂(陡峭的山坡);险栈(险峻的栈道)

    (6) 地势不平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7) 又如:履险如夷(夷:平;险:不平)

    (8) 邪恶

    以险徼幸者,其求无厌,偏重必离。——《左传》

    (9) 又如:险诐(邪佞不正);险谲(邪恶奸诈);险巧(奸邪巧诈)

    (10) 艰难;困难

    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荀子·荣辱》

    (11) 奇特,怪异

    显县帛十匹,约曰:“险衣来者以赏之。”——《南史·周弘正传》

    (12) 又如:险衣(奇异的服装);险妆(怪异的妆扮)

    (13) 阴险,难以揣测

    性险妒容媚,自始至卒,潜害 袁夫人等甚众。——《三国志·吴志》

    心计险极。——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4) 又如:险怪(险恶怪诞);险汙(险诈恶浊);险谒(不正当的请托);险奸

    (15) 危险

    至险绝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涉险而不伤。——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险段(危险的地段);险束(危险狭窄);险危(危险)

    名词

    (1) 要隘,险要的地带

    入险而脱。——《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下》

    国险而民附。——《三国志·诸葛亮传》

    益州险塞。

    险易远近。——《资治通鉴·唐纪》

    险战之法,一车当兵卒四十人,四十人当一车。——《六韬·均兵》

    (2) 又如:天险;山险;探险;凭险;无险可守;险战(险要之地的战斗)

    (3) 道路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中庸》。郑玄注:“险谓倾危之道”

    (4) 防御工事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易·坎》

    (5) 又如:天险(天然的防御屏障)

    副词

    (1) 几乎 。如:险遭不幸;险些死了

    (2) 差一点

    险把哥儿头打破了,如今扎着绢子还没好。——《续金瓶梅》

    (3) 又如:险不(差一点);险些掉进河里;险些忘了

    英文翻译

    narrow pass, strategic point

    方言集汇

    ◎ 粤语:him2

    宋本广韵

    rén [ren]
    部首: 220
    笔画: 2
    五笔: WWW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