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黜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进用与贬黜。
宋 石介 《庆历圣德颂》序:“皇帝退姦进贤,发於至聪,动於至诚,奋於睿断,见於刚克,陟黜之明,赏罚之公也。”
引证解释
⒈ 进用与贬黜。
引宋石介《庆历圣德颂》序:“皇帝退姦进贤,发於至聪,动於至诚,奋於睿断,见於刚克,陟黜之明,赏罚之公也。”
陟黜的国语词典
官职的升迁或降黜。也作「黜陟」。
陟黜的网络释义
陟黜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阜,从步。左边是山坡,右边是两只向上的脚,表示由低处向高处走。本义:由低处向高处走;升;登高)
(2) 同本义,与“降”相对
陟,登也。——《说文》
陟,陞也。——《尔雅》
陟降庭止。——《诗·周颂·闵予小子》
汝陟帝位。——《虞书》
省幽明以黜陟。——张衡《东京赋》
陟彼崔嵬。——《诗·周南·卷耳》
人陟降大艰。——柳宗元《井铭并序》
(3) 又如:陟屺(登屺山。比喻思念母亲。屺,无草木的山);陟岵(登岵山。比喻思念父亲。岵,草木繁茂的山)
(4) 登程,上路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书·太甲下》
(5) 又如:陟遐(远行);陟卓(远行);陟涉(跋涉)
(6) 晋升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善。否,恶。臧否,奖善惩恶。臧、否,这里都是动词。)——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陟罚(提拔与惩罚);陟黜(进用与贬黜);陟劝(提升与奖励);陟明(进用贤明)
(8) 升遐,升天
惟新陟王,毕协赏罚。——《书·康王之诰》
(9) 又如:陟配(天子升天后,于祭天时配享)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it7 [客英字典] zhit7 [客语拼音字汇] cid6 zid5 [宝安腔] zit7 [梅县腔] zhit7 [台湾四县腔] tsi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陟 | 竹力 | 知 | 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三等 | 曾 | 蒸 | ţĭək | trik/tio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黑,出声。本义:黑暗)
(2) 降职或罢免
黜,贬下也。——《说文》
黜,贬也,下也。——《玉篇》
黜陟幽明。——《虞书》。传:“退其幽者。”
何以黜朱于朝。——《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咸黜不端。——《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太守官而黜臧使者。——高适《书博鸡者事》
理乱不知,黜涉不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3) 又如:罢黜百家;黜落(罢免,除名);黜升(官吏的罢免与升迁);黜放(革职放逐)
(4) 废除;取消
汤既黜 夏命。——《书·汤诰序》
爱季佗而黜 仆。——《左传·文公十八年》
王黜翟后。——《国语·周语》
君将黜嗜欲。——《庄子·徐无鬼》
(5) 又如:黜华(摈除文饰,不事虚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t7 [客英字典] tut7 [客语拼音字汇] cug6 zod5 [梅县腔] zhot7 [台湾四县腔] tut7 [宝安腔] cut7 t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黜 | 丑律 | 徹 | 術 | 入聲 | 質 | 合口三等 | 諄 | 臻 | thryt/thvit | ţʰĭuĕ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