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踵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攀登,升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石隥西陛,陟踵脩上五里餘,崿路中断四五丈,中以木为偏桥,劣得通行,亦言故有偏桥之名矣。”
引证解释
⒈ 攀登,升登。
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石隥西陛,陟踵脩上五里餘,崿路中断四五丈,中以木为偏桥,劣得通行,亦言故有偏桥之名矣。”
陟踵的网络释义
陟踵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阜,从步。左边是山坡,右边是两只向上的脚,表示由低处向高处走。本义:由低处向高处走;升;登高)
(2) 同本义,与“降”相对
陟,登也。——《说文》
陟,陞也。——《尔雅》
陟降庭止。——《诗·周颂·闵予小子》
汝陟帝位。——《虞书》
省幽明以黜陟。——张衡《东京赋》
陟彼崔嵬。——《诗·周南·卷耳》
人陟降大艰。——柳宗元《井铭并序》
(3) 又如:陟屺(登屺山。比喻思念母亲。屺,无草木的山);陟岵(登岵山。比喻思念父亲。岵,草木繁茂的山)
(4) 登程,上路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书·太甲下》
(5) 又如:陟遐(远行);陟卓(远行);陟涉(跋涉)
(6) 晋升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善。否,恶。臧否,奖善惩恶。臧、否,这里都是动词。)——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陟罚(提拔与惩罚);陟黜(进用与贬黜);陟劝(提升与奖励);陟明(进用贤明)
(8) 升遐,升天
惟新陟王,毕协赏罚。——《书·康王之诰》
(9) 又如:陟配(天子升天后,于祭天时配享)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it7 [客英字典] zhit7 [客语拼音字汇] cid6 zid5 [宝安腔] zit7 [梅县腔] zhit7 [台湾四县腔] tsi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陟 | 竹力 | 知 | 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三等 | 曾 | 蒸 | ţĭək | trik/tio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重声。本义:追逐)
(2) 同本义
踵,追也。从足,重声。一曰往来貌。——《说文》
踵二皇之遐武。——张衡《东京赋》
踵见仲尼。——《庄子·德充符》
有司靡踵。——《史记·太史公自叙》。索隐曰:“继也。”
踵,迹也。——《后汉书·皇后纪》注
骑者,军之司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六韬·均兵》
吴踵 楚,而疆场无备,邑能无亡乎?——《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3) 又如:踵呼(追随呐喊)
(4) 跟随
步兵踵军后数十万人。——《汉书·武帝纪》
(5) 又如:踵至(接踵而来);踵蹑(相继;接连)
(6) 至;亲到
远近闻知,俱踵其门观看。——《包公案》
(7) 又如:踵谢(亲自登门道谢);踵门(登门;亲到其门)
(8) 继承
迎新在此岁,惟恐踵前迹。——柳宗元《田家》
(9) 又如:踵古(沿袭古代);踵迹(犹继承);踵美(谓继承前人的功业、美德);踵袭(犹沿袭);踵续(连续不断)
名词
(1) 脚后跟 (书面语词)。亦泛指脚
踵,足后曰跟,又谓之踵。踵,钟也。钟,聚也,体之所钟聚也。——《释名》
及前王之踵武。——《离骚》
车轮曳踵。——《礼记·曲礼》
去一以为踵围。——《考工记·輈人》。注:“后承轸者也。”
踵狭而舌广。——《诗·苍伯》笺
踵门而告文王。——《孟子》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举踵(抬起脚后跟);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触到前面人的脚后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踵踵(来往频繁的样子);接踵(踵趾前后相接);踵头肘见(鞋跟破裂,衣破裂而使手臂露了出来,形容贫穷者衣着破烂)
(3) 指鞋后跟 。如:踵决(鞋跟破裂。形容贫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ung3 [客语拼音字汇] zung3 [台湾四县腔] zung3 [客英字典] zhung3 [宝安腔] zung3 [梅县腔] zhu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腫 | 之隴 | 章 | 鍾 | 上聲 | 腫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tɕĭwoŋ | cjyungx/tjv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