阉宦

yān huàn [ yan huan]
繁体 閹宦
注音 一ㄢ ㄏㄨㄢˋ

词语释义

阉宦 yānhuàn

(1) 宦官

eunuch

词语解释

  1. 宦官。

    《后汉书·宦者传序》:“ 和帝 即祚幼弱,而 竇宪 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惟阉宦而已。” 唐 王勃 《三国论》:“ 汉 自 顺 桓 之间,国统屡絶,奸回窃位,阉宦满朝。”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故忍将全国之大权,畀诸数阉宦之手。”

引证解释

⒈ 宦官。

《后汉书·宦者传序》:“和帝即祚幼弱,而竇宪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惟阉宦而已。”
唐王勃《三国论》:“汉自顺桓之间,国统屡絶,奸回窃位,阉宦满朝。”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故忍将全国之大权,畀诸数阉宦之手。”

阉宦的国语词典

太监。《三国演义.第二回》:「乘此时不诛阉宦,后必为大祸。」《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太监掌阉门之禁令,故曰阉宦。」也作「奄宦」。

阉宦的网络释义

阉宦

  • 阉宦,也称太监公公寺人阉人内侍中官中涓内竖中贵人,是指古代宫廷中替皇室服务并阉割掉外生殖器的男性。宦官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皇室朝夕相处,遂能博取信赖或有可乘之机,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 中国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在东汉之后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唐甄在《潜书》中这样描绘太监:“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
  • 用阉割过的男人作为宫廷内侍并非中国独有产物。以往朝鲜、越南的皇室也喜欢使用去势的男性作为内待,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古文明都曾经有相同的做法。圣经新约中亦有向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的太监传福音的记述。英文中太监(eunuch)一字即由希腊文“守护床的人”转变而成,可见宦官在中外本来都是为了保护后宫贞节、皇族血统而设。土耳其人使用的是黑人太监,名为诸女领班,也有白人太监,但黑人人数多,势力也较大。
  • 阉宦造句

    今大将军总揽皇威,手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清除阉宦犹鼓洪炉燎毛发耳。
    想想也是,身为阉宦之后的曹操家底自然无法和四世三公的袁绍相比了,得了徐州这个粮仓后还是缺粮,可见世家的势力有多么庞大。
    有以中常侍张让为首的阉宦一党,以袁槐、杨彪四世三公为首的朝臣世家一党,以何进为首的外戚一党,还有王允、蔡邑、郑玄、皇甫嵩等清流人士为首的北军、清流派。
    今盗贼并起,节度使割据,官员腐败,朝廷无力,阉宦乱政,至令百姓水深火热,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自桓灵二帝以来,朝廷阉宦当道,罢斥忠贞,甚至公然买官鬻爵,朝局日渐败坏,以至一发不可收拾。
    阉宦休教宠任过,威权不与奈如何,君人鉴此当警惕,若堕奸谋祸必多。
    使潜匿荒僻之地,则耕牧之中,突来阉宦,异言异貌,骇视惊听,不三日必败。
    这位皇帝好经商,卖官卖爵,宠幸十常侍,使得阉宦当权,天下民不聊生。
    黄巾之乱虽平定,然各地仍是满目疮痍元气大伤,加之灵帝生前暴虐无道宠幸阉宦至天下动荡百姓民不聊生,流民四起路有遗骨,异子而食。
    荀攸和田丰也一样,看着大汉朝一天天衰落,各地民怨四起,天灾人祸不断,朝堂之上阉宦当道,残害忠良,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
    这太后使唆使天子卖官鬻爵,按职论价,自纳金钱,盈满堂室,简直贪得无厌,为祸犹在阉宦之上。
    熹宗淫逸乐内,嫉谏悦佞,阉宦之祸,剧于天启,加之边患日重,国事大坏,弊极难持。
    阉宦擅朝,英贤被害,丰乃弃官归家。
    阉宦便佞之徒,内外交结,转相引进,贿赂公行,赏罚无常,纲纪瞀乱矣。
    另外,组合出来的有宦寺、阉寺、貂寺、妇寺、中珰、内珰、阉宦、宦奄、宫监。
    玉笥飞帆说今盗贼并起,节度使割据,官员腐败,朝廷无力,阉宦乱政,至令百姓水深火热,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汉字详情

    yān [yan]
    部首: 321
    笔画: 11
    五笔: UDJN
    五行:
    仓颉: LSKLU
    四角: 3771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门,从奄,奄亦声。本义:被阉割的人。古代常用来看守宫门) 同本义

    (2) 特指宦官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阉君(主领宫内太监的官);阉奴(指太监);阉竖(太监的贱称。竖,供役使的人);阉党(依附阉官太监而结成的党派);阉官(由太监充任官员的贱称);阉竖(太监的贱称);阉儿(蔑称宦官);阉寺(宦官);阉使(出使的太监);阉狗(骂太监的话);阉尹(太监头头)

    动词

    (1) 阉割

    宦官悉用阉人。——《后汉书》

    (2) 又如:阉侍(被阉过的奴仆。也称阉奴、阉阍);阉洁(割除动物的睾丸或卵巢)

    英文翻译

    castrate; eunuch

    方言集汇

    ◎ 粤语:jim1

    宋本广韵

    huàn [huan]
    部首: 322
    笔画: 9
    五笔: PA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JSLL
    四角: 307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 mián,表示与家庭房屋有关。从臣。“臣”本奴隶。合起来的意思是家室奴仆。本义:做奴隶主或帝王的奴仆)

    (2) 同本义

    与范蠡人宦于 吴。——《国语·越语》。注:“为臣隶也。”

    (3) 又如:宦女(服务于宫中的女奴)

    (4) 学习官吏的事务

    宦,仕也。…犹今试用学习之官也。——《说文》

    宦三年矣。——《左传·宣公三年》。注:“学也。”

    宦学事师。——《礼记·曲礼》

    宦于大夫。——《礼记·杂记》

    (5) 又如:宦学(学习做官与六艺;做官与做学问)

    (6) 做官

    及成公即位,乃宦 卿之适而为之田。——《左传·宣公二年》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 又如:宦成(登上显贵地位);宦况(为官的情况);宦味(做官的况味、感触);宦途(做官的经历)

    (8) 阉割 。如:宦牛(阉割的牛)

    名词

    (1) 官吏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李密《陈情表》

    承籍有宦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宦牒(记载官吏姓名爵禄的文书);宦囊羞涩(为官者手头贫乏);宦女(官家女婢);宦族(官宦之家)

    (3) 太监,在内宫侍候女眷或被任为宫廷内侍的割去睾丸的男人

    夫高,故宦人也。——《史记·李斯列传》

    宦官尚食比郎中。——《汉书 ·惠帝纪》。注:“阍寺也。”

    宦者,养也。养阉人使其看宫人,此是小臣。——《文选·宦者传论》注

    (4) 又如:宦竖(对宦官的鄙称);宦人(太监);宦寺(宦官。宦官有宦人、寺人等名,简称宦寺);宦侍(宦官);宦者(太监。也叫宦人、阉人)

    英文翻译

    officialdom, government official

    方言集汇

    ◎ 粤语:waan6
    ◎ 客家话:[梅县腔] fon5 [海陆丰腔] fong5 fan5 [客语拼音字汇] fon4 [宝安腔] fon3 [客英字典] fon5 fan5 [陆丰腔] fon5 [台湾四县腔] fong5 fan5
    ◎ 潮州话:何冤6(饭) [潮阳]何冤1(番),huang6 [潮州]huêng6 [潮阳]hu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慣刪合去聲合口二等ghruanh/hoannɣ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