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yuè dú [ yue du]
繁体 閱讀
注音 ㄩㄝˋ ㄉㄨ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阅读 yuèdú

(1) 看书或读书;观览文件图书

阅读课
go over;read

词语解释

  1. 看(书、报、文件等),并领会其内容。

    宋 曾巩 《徐禧给事中制》:“惟精敏不懈,可以周閲读;惟忠实不挠,可以司论駮。” 郭小川 《他们下山开会去了》诗:“是谁在它的行间,记下了阅读时的感想。”

引证解释

⒈ 看(书、报、文件等),并领会其内容。

宋曾巩《徐禧给事中制》:“惟精敏不懈,可以周閲读;惟忠实不挠,可以司论駮。”
郭小川《他们下山开会去了》诗:“是谁在它的行间,记下了阅读时的感想。”

阅读的国语词典

阅览诵读。

如:「阅读书报」、「阅读小说」。

阅读的网络释义

阅读

  •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
  •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 阅读造句

    他珍惜难得的读书机会,如饥似渴的阅读了大量科技书籍。
    阅读课文,要仔细领会每句话的含义。
    为了增长知识,我们要广泛地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籍。
    昨天,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几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
    这样,阅读古书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我们的阅读有了一个良好的效果,原来站起来哑口无言,现在却回答出了老师的问题。
    阅读优秀的诗歌,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阅读课文时,可以先看看后面的提示。
    他酷爱读书,如果遇上了好的书籍更是如饥似渴的去阅读,最后还要读的滚瓜烂熟。
    阅读短文,并把下列标题眦裂发指段落配对。
    课文中那些意味深长的语句,要反复阅读,加深理解。
    阅读和写作是相互关联的,二者不可偏废。
    正确的审美观是我们在良莠不齐的小说世界中阅读时的航标灯。
    这本书写得枯燥无味,我们都不愿意阅读。
    为了备好课,老师阅读了很多参考材料。
    阅读书籍能使你的修养、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爸爸读报,总是先浏览一下各版的标题,然后再仔细阅读重要新闻。
    这些经典著作,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地阅读。
    姐姐很喜欢阅读,一有闲暇就在读书。
    老师鼓励我们通过阅读开拓视野。

    汉字详情

    yuè [yue]
    部首: 321
    笔画: 10
    五笔: UUK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SCRU
    四角: 37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门,说省声。象在门里清点东西。本义:在门内考察、计算事物)

    (2) 同本义

    阅,具数于门中也。——《说文》

    (3) 引申为计算

    阅,具也。——《小尔雅》

    阅,数也。——《广雅》

    商人阅其祸败之衅,必始于火。——《左传·襄公九年》。注:“阅,犹数也。”

    (4) 又如:阅问(逐一询问)

    (5) 察看;视察,考查

    常以秋、岁末之时阅其民。——《管子》

    (6) 又如:阅实(查对实事);阅狱(查看监狱);阅审(审核);阅稼(查看禾苗生长情况);阅试(审查考试)

    (7) 检阅

    马端敏公新贻亲临校场阅射。—— 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

    (8) 又如:阅武(检阅军队)

    (9) 看;阅读

    阅金经。——唐· 刘禹锡《陋室铭》

    苏黄共阅。—— 明· 魏学洢《核舟记》

    公阅毕。——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阅卷(评阅试卷);阅荐(审阅荐举);阅看(阅读);阅正(审阅指正)

    (11) 经历

    那夜跳窗而出,原来就是此楼,思之恍如昨日,不想早阅三年。——《铁花仙史》

    (12) 又如:阅日(过日子);阅月(经过一月);阅岁(经过一年);阅世(经历时世)

    (13) 观赏

    历观今古,无臣下与君上同坐阅戏者。——唐· 吕道生《安禄山》

    (14) 又如:阅胜(观赏美景);阅戏(看戏)

    (15) 总聚;汇集

    川阅水以成川。——陆机《叹逝赋》

    英文翻译

    examine, inspect, review, read

    方言集汇

    ◎ 粤语:jyut6

    宋本广韵

    dú,dòu [du,dou]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FN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JNK
    四角: 34784

    详细解释

    dòu

    名词

    (1) 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今以逗号标志。也作“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唐· 韩愈《师说》

    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其可闵笑也,不可胜记也。——晋· 何休《春秋公羊注疏序》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

    (2) 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

    读,诵书也。——《说文》

    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公羊传·定公元年》

    读其书。——《孟子》

    相随观读,讽述以谈。——《论衡·谈天》

    (3) 又如:读法(诵读法令);读祝(祭祀时宣读祈祷文);读鞫(审判时,宣读起诉理由)

    (4) 阅读

    好读书,不求甚解。——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 邯郸淳《笑林》

    (5) 又如:读报;默读(不出声地读书);朗读;读律(学习法律);读画(用心鉴赏绘画的意境,风格);读过(读毕);读杂志;审读(审查阅读)

    (6) 说

    读,说也。——《广雅·释诂二》

    号而读之也。——《庄子·则阳》

    (7) 上学 。如:读大学;走读;半工半读

    名词

    (1) 文体名。属于题跋一类。用以记心得于书后,以备遗忘

    题读始于唐,跋书起于 宋。—— 徐师曾《文体明辨》

    (2) 姓

    (3) 另见 dòu

    英文翻译

    read, study; pronounce

    方言集汇

    ◎ 粤语:du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