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闹穰穰

nào nào ráng ráng [nao nao rang rang]
繁体 鬧鬧穰穰
注音 ㄋㄠˋ ㄋㄠˋ ㄖㄤˊ ㄖㄤˊ

词语释义

犹闹嚷。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犹闹嚷。

闹闹穰穰的国语词典

喧乱烦扰。《水浒传.第二三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也作「闹闹嚷嚷」。

汉字详情

nào [nao]
部首: 321
笔画: 8
五笔: UYMH
五行:
仓颉: LSYLB
四角: 37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市,从門(斗)。市场上的争吵、喧闹。本义:嘈杂,喧扰)

(2) 同本义

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韩愈《食虾蟆》

召闹取怒。——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渐不喜闹

(3) 又如:闹里(闹哄哄的场合中);人声吵闹;喧闹(喧哗吵闹);闹耳朵(形容嘈杂);闹吵(喧闹,大声争吵)

(4) 热闹

门巷不教当闹市,诗篇转觉足工夫。——张籍《奇元员外》

(5) 又如:闹篮(热闹多事的场合);闹杂(热闹嘈杂);闹热(热闹);闹猛(方言。繁忙热闹);闹洋洋(热闹得很);闹盈盈(热热闹闹);闹闹和和(热闹和睦)

(6) 浓盛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 宋祁《玉楼春》

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杨朔《荔枝蜜》

动词

(1) 争吵

正闹中间,只见一条大汉挑着一担柴来。——《水浒全传》

(2) 又如:叫孩子们别闹了;又哭又闹;闹喳(吵闹);闹垓(争吵;吵架)

(3) 引起或发泄 。如:闹矛盾;闹情绪

(4) 遭受 。如:闹虫灾;闹水灾

(5) 干,进行 。如:闹生产;闹茶(沏茶);闹枪(拿枪打仗)

(6) 扰乱 。如:闹社(指在春社场合制造混乱);闹丧(跟丧家找别扭);闹油(方言。胡闹);闹闲(方言。胡闹);闹魔(方言。胡闹);闹翻了天;闹乱子

(7) 〈方〉∶有毒;中毒或使中毒 。如:闹耗子;闹鱼

英文翻译

quarrel; dispute hotly

方言集汇

◎ 粤语:naau6
◎ 潮州话:nau7 nau6

宋本广韵

nào [nao]
部首: 321
笔画: 8
五笔: UYMH
五行:
仓颉: LSYLB
四角: 37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市,从門(斗)。市场上的争吵、喧闹。本义:嘈杂,喧扰)

(2) 同本义

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韩愈《食虾蟆》

召闹取怒。——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渐不喜闹

(3) 又如:闹里(闹哄哄的场合中);人声吵闹;喧闹(喧哗吵闹);闹耳朵(形容嘈杂);闹吵(喧闹,大声争吵)

(4) 热闹

门巷不教当闹市,诗篇转觉足工夫。——张籍《奇元员外》

(5) 又如:闹篮(热闹多事的场合);闹杂(热闹嘈杂);闹热(热闹);闹猛(方言。繁忙热闹);闹洋洋(热闹得很);闹盈盈(热热闹闹);闹闹和和(热闹和睦)

(6) 浓盛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 宋祁《玉楼春》

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杨朔《荔枝蜜》

动词

(1) 争吵

正闹中间,只见一条大汉挑着一担柴来。——《水浒全传》

(2) 又如:叫孩子们别闹了;又哭又闹;闹喳(吵闹);闹垓(争吵;吵架)

(3) 引起或发泄 。如:闹矛盾;闹情绪

(4) 遭受 。如:闹虫灾;闹水灾

(5) 干,进行 。如:闹生产;闹茶(沏茶);闹枪(拿枪打仗)

(6) 扰乱 。如:闹社(指在春社场合制造混乱);闹丧(跟丧家找别扭);闹油(方言。胡闹);闹闲(方言。胡闹);闹魔(方言。胡闹);闹翻了天;闹乱子

(7) 〈方〉∶有毒;中毒或使中毒 。如:闹耗子;闹鱼

英文翻译

quarrel; dispute hotly

方言集汇

◎ 粤语:naau6
◎ 潮州话:nau7 nau6

宋本广韵

ráng [rang]
部首: 505
笔画: 22
五笔: TYKE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DYRV
四角: 209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禾,襄( xiāng)声。本义:禾茎中白色柔软的部分。也指瓜果的肉)

(2) 同本义 ?

(3) 丰收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汉· 贾谊《论积贮疏》

穰岁之秋。——《韩非子·五蠹》

(4) 又如:穰川(获得丰收的平原地方);穰岁(丰年)

(5) 泛指黍稷稻麦等植物的杆茎

烧黍穰。——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

(6) 又如:穰子(刍料;喂牲口的草)

(7) 饱满的稻粒

凡稻最佳者九穰一秕,…则六穰四秕者容有之。——《天工开物》

(8) 填,充实

心是虚底物,性是里面穰肚馅草。性之理包在心内,到发时却是性底出来。——《朱子语类》

动词

(1) 通“禳”。祭名,去邪除恶之祭

见道旁有穰田者。——《史记·滑稽淳于髡传》

英文翻译

stalks of grain; lush, abundant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ong2 [客英字典] jong2 [海陆丰腔] rong2 [梅县腔] jong2 [宝安腔] ngiong2 ng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ngiong4 yo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汝陽陽開平聲開口三等njang/rangnʑĭaŋ
ráng [rang]
部首: 505
笔画: 22
五笔: TYKE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DYRV
四角: 209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禾,襄( xiāng)声。本义:禾茎中白色柔软的部分。也指瓜果的肉)

(2) 同本义 ?

(3) 丰收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汉· 贾谊《论积贮疏》

穰岁之秋。——《韩非子·五蠹》

(4) 又如:穰川(获得丰收的平原地方);穰岁(丰年)

(5) 泛指黍稷稻麦等植物的杆茎

烧黍穰。——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

(6) 又如:穰子(刍料;喂牲口的草)

(7) 饱满的稻粒

凡稻最佳者九穰一秕,…则六穰四秕者容有之。——《天工开物》

(8) 填,充实

心是虚底物,性是里面穰肚馅草。性之理包在心内,到发时却是性底出来。——《朱子语类》

动词

(1) 通“禳”。祭名,去邪除恶之祭

见道旁有穰田者。——《史记·滑稽淳于髡传》

英文翻译

stalks of grain; lush, abundant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ong2 [客英字典] jong2 [海陆丰腔] rong2 [梅县腔] jong2 [宝安腔] ngiong2 ng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ngiong4 yo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汝陽陽開平聲開口三等njang/rangnʑĭaŋ

闹闹穰穰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