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聒七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闲谈;空说;唠叨。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我也则是嫂嫂行閒聒七,我不是买来的奴婢,又不是结下的相知。”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閒聒,閒藤野蔓休缠也,俺自有正兔丝,亲瓜葛,是谁人无端调引,谩劳饶舌。”
引证解释
⒈ 闲谈;空说;唠叨。
引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我也则是嫂嫂行閒聒七,我不是买来的奴婢,又不是结下的相知。”
明高明《琵琶记·官媒议婚》:“閒聒,閒藤野蔓休缠也,俺自有正兔丝,亲瓜葛,是谁人无端调引,谩劳饶舌。”
闲聒七的国语词典
唠叨。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门中有木。本义:栅栏)
(2) 同本义
闲,阑也。——《说文》
人闲有家。——《易·家》。注;“阑也。”
日闲舆卫。——《易·大畜》。注:“阂也。”
舍则守王闲。——《周礼·虎贲氏》。郑玄注:“闲,梐枑。” 贾公彦疏:“闲与梐枑皆禁卫之物。”
(3) 马厩,关养马的地方
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周礼·夏官》
龙与闲驹。——《汉书·百官表》
(4) 又如:闲厩(古代皇家养牲口的地方);闲驹(养马之所)
(5) 伦理道德的规范、界限
掌十有二闲之政教。——《周礼·痩人》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子张》
(6) 阻隔
亲非其肤,…中心闲也。——《太玄经》
(7) 又如:闲间(间隔)
动词
(1) 限制,约束
虽收放心,闲之维艰。——《书·毕命》
闲之以义。——《左传·昭公六年》
(2) 又如:闲检(约束检点);闲节(限制;约束)
(3) 熟悉、熟练。通“娴”
闲于兵甲,习于战攻。——《战国策·燕策二》
兵入则振旅,以闲习之,因于彼狩,存不忘亡,安不忘危。——《春秋繁露·五行逆顺》
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肥水之战》
(4) 又如:闲习(熟习);闲晓(熟悉);闲博(熟习博通)
(5) 防止
建极闲邪。(建立准则,防止邪说。)——刘禹锡《天论》
形容词
(1) 闲暇
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贾谊《鹏鸟赋》
闲来垂钓。——唐· 李白《行路难》
闲驱泾水。—— 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人闲桂花落(“闲”通“閒”)。——唐· 王维《鸟鸣涧》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唐· 白居易《观刈麦》
(2) 又如:闲男女(糊涂虫,蠢傢伙);闲踢蹬(闲游逛);闲戏(闲嬉。游戏,玩耍);闲遥遥(闲邀邀,闲摇摇。悠闲自在或闲散无聊)
(3) 空着,没使用
又多闲田。——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野无闲田。——清· 洪亮吉《治平篇》
(4) 又如:闲田闲地;闲屋(无人居住的房屋);闲壤(闲置的土地);闲园(荒园)
(5) 悠闲
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前蜀· 韦庄《谒金门》
(6) 又如:闲晏(悠闲安逸);闲素(悠闲纯朴);闲肆(悠闲自然);闲蹓(闲逛。散步)
(7) 与正事无关的 。如:闲是闲非(无关紧要的是是非非);闲冤家(与自己利害无关反同人结仇的人);闲账(与己无关的事)
(8) 空虚
向来的幻境安在,回首总成闲。——刘克庄《水调歌头·和西外判宗湖楼韵之三》
(9) 又如:闲宵(寂寞无聊的夜晚)
(10) 安静
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淮南子·本经》
闲亭独坐。——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11) 又如:闲裕(安静从容);闲旷(安静空旷);闲邃(闲静深远);闲默(安静沉默)
(12) 娴雅。通“娴”
妖冶闲都。——《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美女妖且闲,採桑歧路间。——曹植《美女篇》
(13) 又如:闲整(闲雅整洁);闲媚(娴雅柔美;闲雅妩媚)
(14) 大
闲显轩敞,云屋晧旰。——《文选·曹植·七启》
(15) 空阔;宽大
像设居室,静闲安些。——《楚辞》
烟水闲,乾坤大,四面云无遮碍。——元· 张养浩《普天乐》
(16) 又如:闲燥(宽敞);闲敞(广阔空旷)
名词
(1) 空闲的时间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春日偶成》
(2) 闲职
投闲置散了,乃分之宜。——韩愈《进学解》
(3) “閒”另见
“间”; “间”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oiⁿ5 [揭阳、潮阳]aiⁿ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耳,本义:吵扰,声音高响或嘈杂)
(2) 同本义
聒,欢语也。——《说文》
聒,扰乱耳孔也。——《苍颉篇》
聒而与之语。——《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疏:“声乱叫谓之聒。”
今汝聒聒。——《书·盘庚》。传:“无知之貌。”
鸲鹆鸣兮聒余。——《楚辞·疾世》。注:“多声乱耳为聒。”
日长思睡不可得,遭尔聒聒何时停?——宋· 欧阳修《鸣鸠》
(3) 又如:聒吵(又作“吵聒”、“聒炒”。吵闹,吵嚷);聒聒(象声词。杂乱喧吵的声音);聒杀(形容非常嘈杂、喧闹);聒天(声音响彻云天);聒账(众声喧扰,通宵达旦)
(4) 频繁地称说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 又如:聒絮(絮叨;啰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wat7 [客英字典] kwat7 [海陆丰腔] kwat7 [梅县腔] gwat7 [东莞腔] gat7 [客语拼音字汇] gad5 guad5 [宝安腔] ga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括 | 古活 | 見 | 末 | 入聲 | 曷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kuat | kuɑt |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说文》
其数七。——《礼记·月令》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
七主星。——《大戴礼记·易本命》
七日得。——《易·既济》。虞注:“震为七。”
凡攻木之工七。——《周礼·考工记》
有子七人。——《诗·邶风·凯风》
(3) 又如: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出(旧指休妻的七种理由:无子,淫泆报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寿);七雄(指战国时秦、韩、魏、楚、燕、齐、赵七国)
(4) 七次 。如:诸葛亮七擒孟获。
名词
(1) 文体名。亦称七体,骚体的一种 。如:七体(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曹植有《七启》,张协有《七命》)
(2) 旧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四十九天为止 。如:头七,二七。
(3) 姓(明代有七希贤)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it7 [台湾四县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客语拼音字汇] qid5 [海陆丰腔] cit7 [宝安腔] cit7 [沙头角腔] cit7 [陆丰腔] cit7 [东莞腔] cit7
◎ 潮州话:cig4 【揭阳】cêg4 (chhik 旧时:chhit)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七 | 親吉 | 清 | 質A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tsʰĭĕt | chit/c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