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散

xián sǎn [xian san]
繁体 閒散
注音 ㄒ一ㄢˊ ㄙㄢˇ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闲散 xiánsǎn

(1) 清闲而又无管束

free and at leisure

(2) 闲着不使用的

闲散资金
unused;idl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闲散”。

⒉ 清闲少事。多指官职或衙门。

《宋书·孔觊传》:“初, 晋世散骑常侍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任职闲散,用人渐轻。”
唐元结《漫酬贾沔州》诗:“天子许安亲,官又得閒散。”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先生若肯做官,寡人与先生选一个閒散衙门,除一箇清要的官职。”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二:“自九卿外,三品者多在閒散地,如太常、太僕、光禄卿、京兆尹之类。”

⒊ 引申为无关紧要的或无关紧要之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或微言美事,置於闲散,是缀金翠於足脛,靚粉黛於胸臆也。”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我急慌里着些閒散话儿遮。”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閒散语,转见其高。”

⒋ 悠闲自在。

唐高适《淇上别刘少府子英》诗:“近来住淇上,萧条惟空林。又非耕种时,闲散多自任。”
宋苏轼《无题》诗:“誓将闲散好,不著一行书。”
《儒林外史》第四回:“我是个闲散惯了的人,不耐烦作这些事!”
沙汀《防空》:“那老头子一生从没有闲散过,就在暮年,他还是在农会会长的位置上咽气的。”

⒌ 谓消闲散心。

《平山冷燕》第七回:“闻知閔子庙不远,遂步入庙中来闲散。”
克非《春潮急》十九:“听李克要找她爹,便忙引到屋后的梨园里。老汉在那儿闲散。”

⒍ 清代称未授官职的满族人。

《清会典·八旗都统·户口》:“每户书氏族官爵,无职者曰閒散某,备载其父兄子弟。”
《清史稿·世宗纪》:“﹝雍正﹞三年乙巳春正月癸丑,詔以固安官地二百顷为井田,遣八旗闲散受耕。”

⒎ 闲着不使用的(指人员或物资等)。

如:各地人事部门广开才路,录用社会上闲散的专业技术人员。
如:吸收闲散资金是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闲散的国语词典

清闲少事。

闲散的网络释义

闲散

  • 闲散,汉语词汇。
  • 拼音:xián sǎn
  • 指清闲而又无管束;不用于事(的人力或物),是状态或属性词。
  • 语出《宋书·孔觊传》:“初, 晋世散骑常侍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任职闲散,用人渐轻。”
  • 闲散造句

    这样闲散的机构,早就应该被撤并了。
    没有通盘筹划和妥善安置、耐心说服,突然下令裁去一大批闲散衙门和冗员。
    爱情要懂得珍惜,随着岁月加倍地珍惜。爱情不是明月之下闲散,也不是在长板凳上叹息。
    学霸们貌似闲散地看书,看似逍遥,实则不然。
    老人们聚在一起,闲散地打着牌。
    带着宠物们去崇明湿地闲散地度过周末,想必是许多城里人所梦寐以求的。
    娓娓道来,不急不躁。散文的妙处不在于叙说缜密完整的故事,却十分在意叙说的真诚和语调的亲切,也就是说有一种特别的韵味和情怀,一种神秘解难的东西从作家性灵中流出,它反复出现,回环不已,让读者感同身受,跟随闲散自在的文字,作精神漫游,处处流连,处处风景。
    闲散如酸醋,会软化精神的钙质;勤奋像火炬,能燃起智慧的火焰。
    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会是一场凄凉的悲剧。
    顺境使精力闲散无用,使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但是障碍却唤醒这种力量而加以运用。
    长期低价收购各类闲散姑娘。型号不限。详情面议。
    唐代后期,司农寺基本上成为闲散机构。
    在许多闲散的日子,我悼惜着虚度了的光阴。
    站在时尚尖锋的人们不甘于仅仅停留在对闲散和随意的追求。
    我道是投置闲散,谁料居然领了个肥缺。
    白鹭在浅水中闲散地游荡,水中的生命信息好像与它没有任何关系。
    他,无依无靠,举目无亲,自闲散独步于这天地。
    垂柳,横桥,舟泛湖上,闲散的古人打桥上走过。
    正当镖客闲散无备的时候,异变突起。
    日,闲散地走在长山社区里,随机和几位居民聊起吴亚琴。

    汉字详情

    xián [xian]
    部首: 321
    笔画: 7
    五笔: US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LSD
    四角: 37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门中有木。本义:栅栏)

    (2) 同本义

    闲,阑也。——《说文》

    人闲有家。——《易·家》。注;“阑也。”

    日闲舆卫。——《易·大畜》。注:“阂也。”

    舍则守王闲。——《周礼·虎贲氏》。郑玄注:“闲,梐枑。” 贾公彦疏:“闲与梐枑皆禁卫之物。”

    (3) 马厩,关养马的地方

    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周礼·夏官》

    龙与闲驹。——《汉书·百官表》

    (4) 又如:闲厩(古代皇家养牲口的地方);闲驹(养马之所)

    (5) 伦理道德的规范、界限

    掌十有二闲之政教。——《周礼·痩人》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子张》

    (6) 阻隔

    亲非其肤,…中心闲也。——《太玄经》

    (7) 又如:闲间(间隔)

    动词

    (1) 限制,约束

    虽收放心,闲之维艰。——《书·毕命》

    闲之以义。——《左传·昭公六年》

    (2) 又如:闲检(约束检点);闲节(限制;约束)

    (3) 熟悉、熟练。通“娴”

    闲于兵甲,习于战攻。——《战国策·燕策二》

    兵入则振旅,以闲习之,因于彼狩,存不忘亡,安不忘危。——《春秋繁露·五行逆顺》

    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肥水之战》

    (4) 又如:闲习(熟习);闲晓(熟悉);闲博(熟习博通)

    (5) 防止

    建极闲邪。(建立准则,防止邪说。)——刘禹锡《天论》

    形容词

    (1) 闲暇

    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贾谊《鹏鸟赋》

    闲来垂钓。——唐· 李白《行路难》

    闲驱泾水。—— 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人闲桂花落(“闲”通“閒”)。——唐· 王维《鸟鸣涧》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唐· 白居易《观刈麦》

    (2) 又如:闲男女(糊涂虫,蠢傢伙);闲踢蹬(闲游逛);闲戏(闲嬉。游戏,玩耍);闲遥遥(闲邀邀,闲摇摇。悠闲自在或闲散无聊)

    (3) 空着,没使用

    又多闲田。——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野无闲田。——清· 洪亮吉《治平篇》

    (4) 又如:闲田闲地;闲屋(无人居住的房屋);闲壤(闲置的土地);闲园(荒园)

    (5) 悠闲

    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前蜀· 韦庄《谒金门》

    (6) 又如:闲晏(悠闲安逸);闲素(悠闲纯朴);闲肆(悠闲自然);闲蹓(闲逛。散步)

    (7) 与正事无关的 。如:闲是闲非(无关紧要的是是非非);闲冤家(与自己利害无关反同人结仇的人);闲账(与己无关的事)

    (8) 空虚

    向来的幻境安在,回首总成闲。——刘克庄《水调歌头·和西外判宗湖楼韵之三》

    (9) 又如:闲宵(寂寞无聊的夜晚)

    (10) 安静

    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淮南子·本经》

    闲亭独坐。——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11) 又如:闲裕(安静从容);闲旷(安静空旷);闲邃(闲静深远);闲默(安静沉默)

    (12) 娴雅。通“娴”

    妖冶闲都。——《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美女妖且闲,採桑歧路间。——曹植《美女篇》

    (13) 又如:闲整(闲雅整洁);闲媚(娴雅柔美;闲雅妩媚)

    (14) 大

    闲显轩敞,云屋晧旰。——《文选·曹植·七启》

    (15) 空阔;宽大

    像设居室,静闲安些。——《楚辞》

    烟水闲,乾坤大,四面云无遮碍。——元· 张养浩《普天乐》

    (16) 又如:闲燥(宽敞);闲敞(广阔空旷)

    名词

    (1) 空闲的时间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春日偶成》

    (2) 闲职

    投闲置散了,乃分之宜。——韩愈《进学解》

    (3) “閒”另见 jiān“间”; jiàn“间”

    英文翻译

    fence, guard; defend; idle 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haan4
    ◎ 潮州话:oiⁿ5 [揭阳、潮阳]aiⁿ5

    宋本广韵

    sàn,sǎn [san]
    部首: 425
    笔画: 12
    五笔: AE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BOK
    四角: 48240

    详细解释

    sǎn

    形容词

    (1) 逍遥,懒散

    庸众驽散。——《荀子·脩身》。注:“散,不拘检者也。”

    (2) 又如:懒散;散人(闲散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后多指隐士);散袒(假日;消闲);散旦(散弹,散诞。舒散;不受拘束);散适(闲适);散闲(消遥自在,无拘无束);散宕(放逸);散懒(精神松散,行动散漫)

    (3) 潇洒;洒脱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世说新语》

    (4) 又如:散朗(飘逸爽朗)

    (5) 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初,晋世散骑常持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宋书·孔觊传》

    (6) 又如:散位(闲散的职位);散外(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职);散地(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散男(无职守或封邑的男爵);散役(没有固定职事的差役);散官(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

    (7) 杂乱;错杂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又如:散迹(行踪不定);散散的(无定向,杂乱);散紊(散乱);散殊(各不相同);散生日(散寿。通常的小生日,区别于逢五、逢十的整生日);散东家(百戏杂耍艺人);散名(散杂的名称)

    (9) 特指文章不受韵律约束 。如:散句(不押韵或不对偶的诗文句);散行(散体文);散隶(以散笔作的隶书);散体(即散文体。不要求词句齐整对偶的文体)

    (10) 零碎;不集中的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1) 又如:散盐(粉末盐);散钱(零散的钱币);散滞(遗留下来的零碎物品);散碎(零碎);散处(分散居住);散犯(单独或零散监禁的囚犯);散茶(未压制成块、成片的茶);散户(零星小户)

    (12) 粗疏 。如:散衣(平常穿的衣服);散民(普通百姓);散木(无材用之木。后比喻无用之人)

    名词

    (1) 药粉

    与散两钱服之。——《后汉书·华佗传》

    (2) 又如:平胃散;麻沸散;散子(药面儿)

    (3) 姓

    (4) 另见 sàn

    sàn

    动词

    (1) (本义:分散)

    (2) 同本义

    散,杂肉也。——《说文》

    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后汉书·华陀传》

    散木也。——《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乌云散了;四散(向四面分散);散盘(散伙);散走(四散奔逃);散佚(散失);散没(分散隐没);散众(不专门跟随某一主人或专门负责某事的杂役);散亡(分散逃亡);散叛(离散背叛);散流(流体四散而流);散涣(形容水四散而流)

    (4) 散发,使分散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散福(分食祭祀后的食品,布福);散子(撒种);散灰扃户(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散花(使花朵飘散);散金(散发钱财);散传(分支传播);散振(为救济人而分发财物);散配(分发);散财(分发财物);散赡(散发财务以接济别人);散积(散发所积存的财务);散赐(分赐)

    (6) 敞开

    欲写,先散怀抱,任情恣情,然后书之。——蔡邕《笔论》

    (7) 又如:散衣襟

    (8) 排遣

    虫篆散忧乐。——鲍照《蜀四贤》

    (9) 又如:散散儿(散散心);散愁;散荡(散心,解闷);散适(走动散心);散想(舒散心怀);散虑(排遣忧愁)

    (10) 逃,逃走

    壮者散而之四方。——《孟子·梁惠王下》

    (11) 放,放牧

    马散之华山之阳。——《礼记·乐记》

    (12) 抒发 。如:散怀(抒发情怀);散意(表白心意)

    (13) 结束 。如:会还没散,我有事先走了;散班(下班);散更(夜间的最后一次打更);散坐(宴会结束,宾客离席)

    (14) 丧失,失去 。如:散灭(散失净尽);散阙(散失不全);散朴(失去质朴)

    形容词

    (1) 杂乱,纷乱

    不与物散,粹之至也。——《淮南子·原道》

    (2) 另见 sǎn;san

    英文翻译

    scatter, disperse, break up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2 saan3
    ◎ 客家话:[梅县腔] san3 san5 sang1 [海陆丰腔] san5 san3 [陆丰腔] san3 san5 [客语拼音字汇] san3 san4 [宝安腔] san5 | san3 [客英字典] san3 san5 [沙头角腔] san5 san3 [东莞腔] san5 [台湾四县腔] san5 san3 [梅县腔] sa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三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蘇旱上聲開口一等sɑnsanx/s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