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跋涉

cháng tú bá shè [ chang tu ba she]
繁体 長途跋涉
注音 ㄔㄤˊ ㄊㄨˊ ㄅㄚˊ ㄕㄜ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长途跋涉 chángtú-báshè

(1) 经历长远路途的跋山涉水。形容行程遥远,一路辛苦

长途跋涉,旅途劳顿
make the long trek;long and arduous journey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成语用法

长途跋涉作谓语、宾语;指远距离奔走。

长途跋涉的国语词典

长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程长远,行走艰辛。《精忠岳传.第六六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姊长途跋涉?」也作「跋涉长途」。

长途跋涉的网络释义

长途跋涉

  • 长途跋涉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cháng tú bá shè,指路途遥远的翻山渡水。语出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 长途跋涉的翻译

    日语: 長い旅(たび)の苦労(くろう)をする
    俄语: преодолéть дáльнее расстояние

    长途跋涉造句

    他的脚上缠着破布,布上浸透着长途跋涉留下的鲜血。
    经过一年长途跋涉,土尔扈特族终于又回到了祖国。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已经到达目的地。
    由于他矢力求深造,他长途跋涉到甘丹寺。
    经过长途跋涉的我们终于到达峰顶,亲眼看到了万丈光芒劈开云层的那一刻,红日跃然而上,主宰着大地的心跳。
    在这次长途跋涉的旅行中,自己不仅觉得精疲力竭,而且还真正意识到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冒险之旅。
    骆驼是一种能长途跋涉的动物。
    我们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这次军训,同学们经过长途跋涉,意志和品质都得到了锻炼提高。
    他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的奔波,只是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尽快传给家乡苦苦等待的亲人。
    也正是这样的长途跋涉增加了信天翁碰上捕鱼船的几率。
    我和妹妹长途跋涉去旅游,虽然累得汗流浃背,但是妹妹却在看到风景时眉开眼笑。
    红军过草地时风餐露宿,长途跋涉,非常艰苦。
    他肩杠背包,浑身尘土,好象是经过长途跋涉似的。
    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到了目的地。
    老王自从经商后长途跋涉,不到数年已变成富翁了。
    经过了长途跋涉,颠沛流离,穷愁潦倒的生活,体会到了风尘苦旅,生死祸福的含义。
    孩子们都希望结束这次长途跋涉,可是还没有结束。
    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为了你的健康着想这样长途跋涉,难道你不担心吗?

    汉字详情

    cháng,zhǎng [chang,zhang]
    部首: 404
    笔画: 4
    五笔: TA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PO
    四角: 42730

    详细解释

    cháng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披长发之形,以具体表抽象,表示长短的“长”。本义:两点距离大)

    (2) 同本义。与“短”相对

    巽为长,为高。——《易·说卦》

    顺彼长道。——《诗·鲁颂·泮水》

    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长毂九百。——《左传·昭公五年》

    布帛长短同。——《孟子》

    长三尺。——《仪礼·士冠礼》

    长丈二尺。——《周礼·凌人》注

    长一身有半。——《论语》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 李白《秋浦歌》

    (3) 又如:狭长(窄而长);长铗(剑的一种。刀身剑锋长的叫长铗,短的叫短铗)

    (4) 时间久

    长,久也。——《广雅》

    未尝闻社稷之长利。——《战国策·齐策》

    义有长短大小。——《礼记·表记》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长宵(漫长的夜);长律(长的音律)

    (6) 遥远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酒困路长惟欲睡。——宋· 苏轼《浣溪沙》

    (7) 又如:长解(远距离解送犯人;押解犯人发配远方的公差)

    (8) 高;高大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长林(高大的树林);长壮(高大而强壮)

    (10) 优;是;正确 。如:长才(突出的才能);长技(专长;特长);长材(优良的木材。也指才能优越的人)

    (11) 深长 。如:气味长

    (12) 深厚 。如:恩情长

    名词

    (1) 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身长;桥长 1000米;波长

    (3) 长处

    蒹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一技之长,学有所长;特长

    (5) 姓

    副词

    (1) 长久;永远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乐府诗集·上邪》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唐· 杜甫《石壕吏》

    (2) 又如:长川(经常;长久);长流(长久,永远)

    (3) 长长地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 经常

    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题湖阴先生壁》

    (5) 直直地

    府吏长跪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顺利迅速地

    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陈寿《三国志》

    zhǎng

    形容词

    (1) 老,年高

    长,老也。——《广雅》

    不挟长。——《孟子》。注:“年长也。”

    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庄子》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杜甫《兵车行》

    齐侯长矣。——《国语》

    (2) 又如:长艾(老年);长没(年老而死)

    (3) 年长,年龄较大

    长子灿七岁。——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醒世恒言》

    (4) 又如:长君(年长的君主);长德(年长而有德);长贤(年长而贤明);长主(年长的君主);长宾(年长的宾客);长年(年龄较大);长郎(尊称他人的长子)

    (5) 成年的,幼之反,成人曰长

    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礼记》

    (6) 又如:长殇(古代男子未冠,女子未而死都称殇)

    (7) 排行第一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始皇有二十八子,长子 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 上郡。——《史记·李斯列传》

    (8) 又如:长弟(先后。先生为长,后生为弟);长庶(庶长子。妾生的长子);长嫡(正妻所生的长子或长女);长杰(超群出众);长妾(妾中先有子者);长公主(皇帝的姊妹或皇女尊崇者的封号)

    (9) 辈分大;居高位者

    万夫之长。——《吕氏春秋·谕大》

    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汉书·景帝纪》

    (10) 又如:长吏(官吏中俸禄高、职位尊的人);长雄(领袖人物。即“雄长”);长爵(高的爵位)

    动词

    (1) 生长;成长

    草木遂长。——《庄子·马蹄》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求木之长者。——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初长足时。——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一旦长成。——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长俊(长进;进步);长成(长大成人);长立(长大自立);长牙;长毛;长肉;长胖

    (3) 抚育;使…成长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诗·小雅·蓼莪》

    (4) 又如:长养(抚育培养);长育(养育)

    (5) 滋长,助长,增长

    而长寇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废奢长俭。——《汉书·杜钦传》

    日日以长。——《世说新语·自新》

    (6) 又如:长托(滋补身体);长美(增长美德);长傲(滋长傲气);长益(促进,增益);长消(消长,盛衰);长知识;此风不可长

    (7) 崇尚

    今汉家承 周秦之敝,宜抑文尚质,废奢长俭,表实去伪。——《汉书·杜钦传》

    (8) 做长官;为首领

    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战国策》

    (9) 升高(多指水位或物价)。后作“涨” 。如:长成(小孩长得高);长价;水长船高

    名词

    (1) 首领;君长;领袖;各种组织的位高者

    世为长侯,守殷常祀。——《吕氏春秋》

    (2) 又如:科长;处长;长夫(码头搬运工的工头);长家(一家之长);长卿(六卿之长);长侯(诸侯之长)

    (3) 年纪较大的人

    长先而少从。——《庄子》

    (4) 又如:长少(年长者与年少者)

    (5) 姓

    (6) 另见 cháng

    英文翻译

    long; length; excel in; leader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4 zoeng2
    ◎ 潮州话:ciang5 ziang2 (chhîang chíang)

    宋本广韵

    [tu]
    部首: 306
    笔画: 10
    五笔: WTPI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OMD
    四角: 383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辵( chuò),余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途,道也。——《广韵》

    徐亦训道。字古借涂,后变作途。又作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堂途谓之陈。又,路,旅途也。——《尔雅·释宫》

    当途梧邱。——《尔雅·释邱》

    而不利说途也。——《战国策·齐策》

    经途九轨。——张衡《东京赋》

    长揖当途人。——郭璞《游仙诗》。注:“当仕路也。”

    天明登前途。——唐· 杜甫《石壕吏》

    仁义之途。——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负者歌于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无速其途。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途轨(路途);途辙(路上之车迹);途毙(因贫病冻饿而死在道路上);途说(道途之说);途陌(道路);途水(取道水路);通途;沿途;归途;长途跋涉

    (4) 生涯,经历。仕途 。如:宦途;前途远大;途穷(喻走投无路或处境困窘)

    (5) 职位

    时辈多得途,亲朋屡相敕。——元稹《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

    (6) 途径;路子

    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盐铁论·本议》

    (7) 又如:途程(方法,办法);途途是道(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英文翻译

    way, road, path, journey; course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2 [台湾四县腔] tu2 [沙头角腔] tu2 [陆丰腔] tu3 [宝安腔] tu2 [东莞腔] tu2 [梅县腔] tu2 tu5 [客英字典] tu2 [客语拼音字汇] t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同都平聲開口一等do/dudʰu
    [ba]
    部首: 717
    笔画: 12
    五笔: KHDC
    五行:
    仓颉: RMIKE
    四角: 631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犮( )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2) 同本义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左传·成公十三年》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大夫跋涉,我心则怃。——《诗·鄘风 ·载驰》

    (3) 又如:跋援(犹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4) 扭转

    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

    (5) 又如:跋马(勒紧马绳,使马回转)

    (6) 踏,踩

    (7) 又如: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脚跟)

    (8) 见“跋扈”

    名词

    (1) 火炬,火把 。如:跋烛(快要点完的蜡烛)

    (2) 通“茇”。 根部。泛指东西的底下部

    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礼记·曲礼上》

    烛尽见跋。——《聊斋志异·邵女》

    (3) 文体的一种。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

    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梦溪笔谈》

    (4) 又如:跋尾(题写文字于书卷之后)

    英文翻译

    go by foot; epilogue, colophon

    方言集汇

    ◎ 粤语:bat6 bu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at8 bat7 [梅县腔] pat8 [陆丰腔] pat8 [客英字典] pat8 [客语拼音字汇] pad6 [宝安腔] pat8 [台湾四县腔] pat8 ba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蒲撥入聲合口一等bʰuɑtbuat
    shè [she]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HI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YLH
    四角: 311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水步。甲骨文字形。中间是水,两边两只脚,象涉水之形。本义:趟水过河)

    (2) 同本义

    涉,徒行濿水也。——《说文》

    冯河,徒涉也。——《尔雅》。注:“无舟而渡水曰徒涉。”

    繇膝以上为涉。——《释水》

    过度谓之涉济。——《方言七》

    送子涉淇。——《诗·卫风·氓》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吕氏春秋·察今》

    (3) 又如:涉水登山(涉渡溪水并攀登山岭);涉浅(徒步趟过浅水);涉厉(涉水。厉,连衣涉水);跋山涉水

    (4) 泛指渡水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吕氏春秋·察今》

    晋师己亥涉河也。——《察传》

    (5) 又如:涉人(船夫);涉江(渡河,过河)

    (6) 经历,经过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明· 刘基《卖柑者言》

    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涉难(经历艰难);涉旬(经过十天);涉手(经手);涉月(经月);涉朔(经月);涉阅(经历)

    (8) 牵涉,涉及,关连

    不相参涉,皆悉赡举。——《宋书·刘穆之传》

    (9) 又如:涉疑(有跟某件事情发生牵连的嫌疑);涉虚(假话;空话)

    (10) 跋涉

    吾闻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11) 行走

    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南朝宋· 谢灵运《登上戎石鼓山》

    (12) 至,到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资治通鉴》

    (13) 游玩,游览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14) 上路,登程 。如:涉道(登程);涉远(走远路);涉履(踩踏,行走)

    (15) 入,进入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左传·僖公四年》

    (16) 又如:涉秋(进入秋天);涉足

    (17) 涉猎。指阅读学习

    博涉书记。——《后汉书·仲长统传》

    (18) 又如:涉目(过目,看过);涉意(留意;在意);涉略(涉猎,浏览)

    (19) 处置;处理 。如:涉事(接物处事);涉儿(伎艺人中专替人帮闲干杂事者);涉俗(处理世俗事务)

    (20) 通“喋”。便语,喋喋

    朱鲔涉血于 友于。—— 丘迟《与陈伯之书》

    名词

    (1) 渡口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诗·邶风·氓》

    (2) 姓

    英文翻译

    ford stream, wade across

    方言集汇

    ◎ 粤语:sip3
    ◎ 客家话:[东莞腔] hiap8 [海陆丰腔] shap8 siap8 hiap8 [梅县腔] shap8 hiap8 [台湾四县腔] sap8 siap8 hiap8 [客英字典] hiap8 siap8 shap8 [沙头角腔] siap8 [宝安腔] hiap8 [陆丰腔] shap7 [客语拼音字汇] sab6 xiab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九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時攝葉A入聲開口三等鹽Aʑĭɛpzj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