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

zhèn guó [ zhen guo]
繁体 鎮國
注音 ㄓㄣˋ ㄍㄨㄛˊ

词语释义

使国家安定。

词语解释

  1. 使国家安定。

    《亢仓子·贤道》:“贤可以镇国,材亦可以理国。”

引证解释

⒈ 使国家安定。

《亢仓子·贤道》:“贤可以镇国,材亦可以理国。”

镇国的网络释义

镇国

  • 镇国 [zhèn guó] 使国家安定。
  • 镇国造句

    沿着一条简陋狭窄的土路,他先往南方走了五、六里,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土丘背面挖出了自己的枪支和弹药,然后拨转马头,径直向镇国公保力格的地盘走去。
    文官初授中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武官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房地产,是指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
    阳燧珠呢?他找到了阳燧珠,赵佗的镇国之宝,还有任嚣的宝剑,他会出名的,他会上到各大媒体的,不过无论如何,幸运的是至少还活着。
    据介绍,余姚泗门镇国家金库主要负担预算资金的收纳、退付和支拨,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兑付,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完整,反映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等业务。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归藏不如吾;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和尚不如吾;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神通不如吾。
    三个表妹中,二表妹长得最漂亮,性情也温顺,林镇国便选定二表妹陈秀琴为妻。
    陈国位于新朝帝国东北,定都原州,当初新始王封镇国公所管辖土地时也为了镇压欧阳氏而着想,而陈国士兵善于骑射,新朝帝国北方都是一望无边的荒漠大草原。
    不了,镇国王,咱家还要回朝缴旨,不敢多停,另日补礼,过来再扰喜酒。
    众人开开心心的回到镇国公府,一进门司马燕就蹦蹦跳跳的来到梁修身眼前梁伯伯长梁伯伯短,开心的不得了问长问短。
    金刀王绝非徒有其名,一定是身经百战久经沙场打拼出来的,不然又怎能得到国王的信任,将他网罗到自己的身边并赐予镇国神兵黄金斩。
    瞿式耜《瞿忠宣公集》记载天启六年正月宁远守城,歼贼一万七千余人,后奉敕为安边靖虏镇国大将军,此正西洋所进四位中之第二位也。
    ‘文’,就是付大人自己了;‘武’则是三朝元老,镇国公谭归德,他早就来了,正和一群大员说笑着。镇国造句。
    此时的镇国公高廷赞,已经到了一十八岁,身长七尺,面如美玉,目秀眉清,唇似涂朱,远望之威风凛凛,近视之温雅和平。
    冠军侯徐中天跟镇国大将军、镇国公徐稷两人一南一北,号称‘南北二徐,帝国双壁’,虽然是侯爵,但徐中天身上的军功,却一点都不比徐稷的少。
    能达到‘百尺竿头’,证明他的诗词成就,已经达到一个高峰,下一个境界可就是‘千古流芳’了,此类诗成镇国,才比大学士。
    直到最近,镇国大将军徐稷跟冠军侯徐中天,南北二徐,帝国双壁,如同两道坚不可摧的铁闸,硬生生将那些蠢蠢欲动的邻国军队给挡在边境线上。
    玄天大陆的剑法共有七个层次,由弱到强分别为奉国、辅国、佑国、镇国、绝尘、至尊和至圣。
    夫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例如飞刀门,云锣寺,天威帮等,更是派出本派二代弟子中佼佼者相约在十五月圆之夜,于御紫之父,柘国镇国公李延浩跟前比试修为高下。

    汉字详情

    zhèn [zhen]
    部首: 506
    笔画: 15
    五笔: QFHW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PJBC
    四角: 847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金,真声。本义:对物体施加压力)

    (2) 同本义

    镇,博压也。——《说文》

    王执镇圭。——《周礼·大宗伯》

    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考工记·玉人》

    而镇其浮。——《国语·楚语》

    系方绝,又重镇之。——枚乘《上书谏吴王》

    为资币、瑞节以镇之。——《国语》。

    (3) 又如:镇在五台山下;镇笮(压住);镇迮(压榨);镇石(压物的石块);镇犀(用犀牛角制的用具);镇帷犀(挂在帷帐四角防止牵动的犀角)

    (4) 镇服

    子以君命镇抚敝邑。——《国语·鲁语》

    因请立张耳为 赵王,以镇抚其国。——《史记》

    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庄子·列御寇》。

    (5) 又如:镇魇法(害人的法术);镇宅(迷信者用某种法术符咒压邪,保家宅平安);镇唬(威吓);镇遏(镇压遏阻)

    (6) 压制,用武力限制 。

    治讼若此为务,助豪猾而镇贫弱也。——《潜夫论》

    (7) 又如:镇绥(镇压平定);镇讨(镇压讨伐)

    (8) 抑制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楚辞·九章·抽思》。

    (9) 又如:镇浮(抑制轻浮);镇止(抑止);镇神头势(即镇神头。下围棋的一种战术。乙方投三六路攻四四路时,甲方用五六路抑制它)

    (10) 安定;安抚

    镇,安也。——《广雅》

    镇定大事。——《国语·晋语》

    镇国家,抚百姓。——《史记》。

    (11) 又如:镇心(静心,安定心神);镇安(安定,镇定);镇宁(安定);镇靖(安定,安抚);镇国(使国家安定)

    (12) 镇守,驻守

    留五百人镇之。——《资治通鉴·唐纪》。

    (13) 又如:镇脊(镇守屋脊,以驱邪魔);镇边关;镇辑(镇守安抚)

    (14) 使冷 。如:把西瓜放在冷水里镇一镇。

    名词

    (1) 压东西的重物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楚辞·九歌·湘夫人》

    (2) 古代在边境驻兵戍守称为镇。镇将管理军务,有的也兼理民政。宋初废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新唐书·兵志》。

    (3) 又如:镇军(古代将军名号;清代总兵的俗称);镇城(负责城防的军事长官);镇台(清代总兵)

    (4) 集镇,市镇 。宋以后称县以下的小商业都市,现多为基层行政单位

    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宋· 高承《事物纪原》。

    (5) 又如:村镇(村庄和小市镇);镇集(镇市。都指集镇);镇店(方言。集镇)

    (6) 古称一方的主山为镇

    四镇五岳。——《周礼·大司乐》

    (7) 重要或险要的地方

    白帝高为 三峡镇, 瞿唐险过 百牢关。—— 杜甫诗

    (8) 明、清时军队的编制单位。清末编练新军,也称为镇 。一镇统步队两协,马炮队各一标,二辎队各一营,以及军乐队等

    (9) 根本;基础

    然则士民者,乃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魏· 高堂隆《切谏增崇宫室疏》

    (10) 姓

    形容词

    (1) 常;永久

    莫言春稍晚,自有镇开花。——唐· 褚亮《咏花烛》。

    (2) 又如:镇长(经常;常);镇常(经常);镇驻(长存)

    (3) 整,全

    青塚镇野,黑山驾空。——宋· 王元之《北狄来朝颂》。

    (4) 又如:镇日镇夜(整日整夜,日日夜夜);镇日(整天);镇日价(整天。价,助词)

    英文翻译

    town, market place; suppress

    方言集汇

    ◎ 粤语:zan3

    宋本广韵

    guó [guo]
    部首: 335
    笔画: 8
    五笔: LG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MGI
    四角: 6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囗”( 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3)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

    (4)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

    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

    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谓都邑也。”

    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

    (6) 国家

    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

    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

    (7)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

    (8) 古代王、侯的封地

    汉王之国,良送至 褒中。——《史记·留侯之家》

    孟尝君就国于 薛。——《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

    (10) 帝王 。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

    (11) 部落

    凡七十八国。 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

    (12) 地方

    荆州北据 汉沔,利尽南海,东连 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13) 家乡

    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

    (14) 姓

    英文翻译

    nation, country, nation-s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wok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