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反

zhèn fǎn [ zhen fan]
繁体 鎮反
注音 ㄓㄣˋ ㄈㄢˇ

词语释义

镇反 zhènfǎn

(1) 镇压、管制反革命分子

suppress counterrevolutionaries

词语解释

  1. 镇压反革命运动的简称。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八:“今后社会上的镇反,要少捉少杀。” 方之 《内奸》:“ 严家忠 那个反革命则避过了镇反的风头,迟迟方被查出。”

引证解释

⒈ 镇压反革命运动的简称。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八:“今后社会上的镇反,要少捉少杀。”
方之《内奸》:“严家忠那个反革命则避过了镇反的风头,迟迟方被查出。”

镇反的国语词典

中共于民国三十八年后所进行的镇压反革命斗争。

汉字详情

zhèn [zhen]
部首: 506
笔画: 15
五笔: QFHW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PJBC
四角: 847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金,真声。本义:对物体施加压力)

(2) 同本义

镇,博压也。——《说文》

王执镇圭。——《周礼·大宗伯》

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考工记·玉人》

而镇其浮。——《国语·楚语》

系方绝,又重镇之。——枚乘《上书谏吴王》

为资币、瑞节以镇之。——《国语》。

(3) 又如:镇在五台山下;镇笮(压住);镇迮(压榨);镇石(压物的石块);镇犀(用犀牛角制的用具);镇帷犀(挂在帷帐四角防止牵动的犀角)

(4) 镇服

子以君命镇抚敝邑。——《国语·鲁语》

因请立张耳为 赵王,以镇抚其国。——《史记》

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庄子·列御寇》。

(5) 又如:镇魇法(害人的法术);镇宅(迷信者用某种法术符咒压邪,保家宅平安);镇唬(威吓);镇遏(镇压遏阻)

(6) 压制,用武力限制 。

治讼若此为务,助豪猾而镇贫弱也。——《潜夫论》

(7) 又如:镇绥(镇压平定);镇讨(镇压讨伐)

(8) 抑制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楚辞·九章·抽思》。

(9) 又如:镇浮(抑制轻浮);镇止(抑止);镇神头势(即镇神头。下围棋的一种战术。乙方投三六路攻四四路时,甲方用五六路抑制它)

(10) 安定;安抚

镇,安也。——《广雅》

镇定大事。——《国语·晋语》

镇国家,抚百姓。——《史记》。

(11) 又如:镇心(静心,安定心神);镇安(安定,镇定);镇宁(安定);镇靖(安定,安抚);镇国(使国家安定)

(12) 镇守,驻守

留五百人镇之。——《资治通鉴·唐纪》。

(13) 又如:镇脊(镇守屋脊,以驱邪魔);镇边关;镇辑(镇守安抚)

(14) 使冷 。如:把西瓜放在冷水里镇一镇。

名词

(1) 压东西的重物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楚辞·九歌·湘夫人》

(2) 古代在边境驻兵戍守称为镇。镇将管理军务,有的也兼理民政。宋初废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新唐书·兵志》。

(3) 又如:镇军(古代将军名号;清代总兵的俗称);镇城(负责城防的军事长官);镇台(清代总兵)

(4) 集镇,市镇 。宋以后称县以下的小商业都市,现多为基层行政单位

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宋· 高承《事物纪原》。

(5) 又如:村镇(村庄和小市镇);镇集(镇市。都指集镇);镇店(方言。集镇)

(6) 古称一方的主山为镇

四镇五岳。——《周礼·大司乐》

(7) 重要或险要的地方

白帝高为 三峡镇, 瞿唐险过 百牢关。—— 杜甫诗

(8) 明、清时军队的编制单位。清末编练新军,也称为镇 。一镇统步队两协,马炮队各一标,二辎队各一营,以及军乐队等

(9) 根本;基础

然则士民者,乃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魏· 高堂隆《切谏增崇宫室疏》

(10) 姓

形容词

(1) 常;永久

莫言春稍晚,自有镇开花。——唐· 褚亮《咏花烛》。

(2) 又如:镇长(经常;常);镇常(经常);镇驻(长存)

(3) 整,全

青塚镇野,黑山驾空。——宋· 王元之《北狄来朝颂》。

(4) 又如:镇日镇夜(整日整夜,日日夜夜);镇日(整天);镇日价(整天。价,助词)

英文翻译

town, market place; suppress

方言集汇

◎ 粤语:zan3

宋本广韵

fǎn [fan]
部首: 228
笔画: 4
五笔: RC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E
四角: 72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 hǎn。本义:手心翻转)

(2) 同本义。通“翻”。覆,倾倒

反,覆也。——《说文》

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汉书·张安世传》

(3) 反覆

安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成反复自念。——《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辗转反侧;反易(颠倒);反风(风向倒转)

(5) 通“返”。返回;回归

使子路反见之。——《论语·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至竟而反。——《战国策·卫策》

三年而反。——《墨子·鲁问》

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战国策·燕策》

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6) 又如:反意(返归的念头);反国(归国);反真(返归淳朴);反根(返回本原)

(7) 未能遵守,违背

天反时为灾,地物为妖,民反德为乱。——《左传》

(8) 又如:反背(背叛);反德(违背事物的准则);反道(违反正道);反情(违反人情);反古(违反古训)

(9) 往返于…之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10) 又如:反往(往返);反报(往还,反复)

(11) 反叛;造反

上官桀子安与 桑弘羊及 燕主、 盖主谋反。——《汉书·李广苏建传》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反上(背叛君主);反天(造反);反心(背叛之心);反外(背叛,离异)

(13) 反省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礼记·学礼》

(14) 又如:反情(内省);反听(自我省察);反观(反省);反躬自问(反问自己)

(15) 归还;送还

(16) 又如:反籍(归还天子之位);反璧(归还璧玉;表示不贪取财宝)

(17) 回报;复命 。如:反始(报答祖先);反命(复命)

(18) 类推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9) 又如:反隅(比喻类推。能由此而知彼);反惑(释疑)

(20) 反对 。如:反迕(不顺从);反拨(犹言反抗;抵抗)

(21) 报复 。如:反把(反扑);反报(报复怨仇);反杀(报杀人之仇而杀人)

(22) 通“贩”( fàn)。贱买而贵卖

形容词

(1) 相反的;对立的。与“正”相对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吕氏春秋·察今》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适得其反;反心内照(反过来对照一下自己);反抄耳光(反手巴掌);反斜面;反函数;反定理;反科学;反义

副词

(1) 反而;相反

反以我为讎。——《诗·邶风·谷风》

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2) 又如:反且(反而)

名词

(1) 反革命分子的简称 。如:肃反;三反五反

(2) 姓

英文翻译

reverse, opposite, contrary, anti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1 faan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an3 pon1 [梅县腔] fan3 [东莞腔] fan3 [客英字典] fan3 [陆丰腔] fan3 [客语拼音字汇] fan3 [宝安腔] fan3 [沙头角腔] fan3 [海陆丰腔] fan3 pon1
◎ 潮州话:huang2 (húang)「潮州」huêng2 (húeng 旧时:húa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孚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pʰĭwɐnphyan/phv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