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

zī zhū [ zi zhu]
繁体 錙銖
注音 ㄗ ㄓㄨ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锱铢 zīzhū

(1) 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奈何取之尽锱铢。——· 杜牧《阿房宫赋》
trifle

词语解释

  1. 锱和铢。比喻微小的数量。

    《庄子·达生》:“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錙銖。”《淮南子·兵略训》:“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錙銖有餘。不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数倍不足。” 唐 柳宗元 《披沙拣金赋》:“观其振拔污涂,积以錙銖,碎清光而竞出,耀直质而特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吾无遗债累汝,汝亦无父母兄弟掣肘,得行己志,可勿受錙銖聘金。”

  2. 比喻微利,极少的钱。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曼云先生家传》:“余常谓公平生有数反。家无常物,而用财如泥沙,不计有无,至錙銖之入,輒相顾动色,不苟取。”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一钱致富》:“夫云:‘柰无錙銖何?’女即褪藕覆……并探抹胸带结上真珠一串,曰:‘以此易银,货殖有资矣。’”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近 娄 东某人诗有‘题无轩冕诗方贵,囊絶錙銖手亦香’之句。”

引证解释

⒈ 锱和铢。比喻微小的数量。

《庄子·达生》:“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錙銖。”
《淮南子·兵略训》:“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錙銖有餘。不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数倍不足。”
唐柳宗元《披沙拣金赋》:“观其振拔污涂,积以錙銖,碎清光而竞出,耀直质而特殊。”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吾无遗债累汝,汝亦无父母兄弟掣肘,得行己志,可勿受錙銖聘金。”

⒉ 比喻微利,极少的钱。

清梁章鉅《归田琐记·曼云先生家传》:“余常谓公平生有数反。家无常物,而用财如泥沙,不计有无,至錙銖之入,輒相顾动色,不苟取。”
清许秋垞《闻见异辞·一钱致富》:“夫云:‘柰无錙銖何?’女即褪藕覆……并探抹胸带结上真珠一串,曰:‘以此易银,货殖有资矣。’”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近娄东某人诗有‘题无轩冕诗方贵,囊絶錙銖手亦香’之句。”

锱铢的国语词典

锱与铢都是极小的计算单位,用以比喻极细微。

锱铢的网络释义

锱铢

  • 锱铢,汉语词汇。
  • 拼音:zī zhū。
  • 锱、铢,均为古代重量单位,是相对很小的重量单位。锱铢用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现代汉语用“锱铢必较”来形容非常小气,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 锱铢造句

    这间公司对职员的薪水锱铢必较,请个病假也要扣钱。
    他锱铢必较,所以人人都远他三分。
    这种精密工程出不得错,当要锱铢必较,岂能随便?
    她这种锱铢必较的个性,得罪不少亲朋好友。
    他真是受尽人间的践踏,含辛茹苦,锱铢必较终于成了大富家了。
    凡事锱铢必较,只会徒增自己的困扰。
    人生不过短短的数十年而已,何必凡事都要锱铢必较呢?
    如今,星巴克正在让一部分纽约人学会什么是锱铢必较。
    他为人锱铢必较,小气至极。
    一些公司,像中国的迈瑞和印度的致力于服务家庭市场,他们人数众多而又锱铢必较。
    他是个锱铢必较的人,所以最好不要跟他有金钱上的往来。
    龙椅尚未坐热,心血突然来潮,小手工业者即使登了基,那锱铢必较的狭隘意识,也是一下两下改变不了的。
    琴技已经比完,胜负也有了结果,卫君逑从来都是锱铢必较,有仇报仇,不会矫情的就这样放过罗敷。
    江山心里很明白,按照日军一贯的战斗作风和锱铢必较的小心眼儿,吃了这么大的亏之后,是绝对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若是论交道,不在肥马轻裘,即黄金白璧,亦不当锱铢较量。
    在商业经营过程中,徽商必须持筹握算,较量锱铢,这就使他们积累起较强的数学能力和运算技巧,并为从事数学学理研究提供了前提。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我和他因为工作关系打过几次交道,他叫王卫国似乎比我大几岁,我对这人没有什么好印象,他这种碰到什么事都锱铢必较的性格和我完全不对路。
    双扬精明世故,宝莉顶多只是小气,尤其在感情上太认死理,锱铢必较,吃得千般苦,受不得丁点气,却恰恰因此有吃不完的苦头、受不尽的气。
    作为长期盘据在舞阳城中的帮派势力,平日里相互之间争夺地盘、锱铢必较,但一旦出现了外敌,则必然会立即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汉字详情

    [zi]
    部首: 506
    笔画: 13
    五笔: QVLG
    五行:
    吉凶:
    仓颉: OPVVW
    四角: 82763

    详细解释

    量词

    (1) (形声。从金,甾声。本义:古代的重量单位) 同本义

    锱,六铢也。——《说文》

    锱锤之冠。——《淮南子·说山》

    八铢为锱。——《广韵》

    铢六则锤,锤晖也;二锤则锱,锱炽也;二锱则两也。——《风俗风义》

    虽分国如锱铢。——《礼记·儒行》。郑玄注:“八两曰锱。”

    (2) 说法不一。等于6铢、8铢、12铢、6两或8两不等。引申为微小。如:锱毫(比喻细微处);锱介(比喻微小);锱锤(比喻微小之物);锱铢不爽(分毫不差)

    英文翻译

    8 oz; an ancient unit of weight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宋本广韵

    zhū [zhu]
    部首: 506
    笔画: 11
    五笔: QRIY
    五行:
    吉凶:
    仓颉: OPHJD
    四角: 85790

    详细解释

    量词

    (1) (形声。从金,朱声。从“金”与货币有关。本义: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虽分国如锱铢。——《礼记·儒行》

    (3) 现代泰国基本货币单位

    铢,权十分黍之重也。——《说文》

    (4) ∶姓

    形容词

    (1) 钝,不锋利

    其兵戈铢而无刃。——《淮南子·齐俗》

    (2) 细微

    陛下铢分邪正,升黜分明,天下幸甚。——《辽史》

    英文翻译

    unit of weight, one twenty-fourth of a Chinese ounce (liang)

    方言集汇

    ◎ 粤语:zyu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