锔碗儿的

jū wǎn ér de [ ju wan er de]
注音 ㄐㄨ ㄨㄢˇ ㄦˊ ˙ㄉㄜ

词语释义

锔碗儿的 jūwǎnrde

(1) 以锔陶瓷器为业的人

professional mender with cramp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professional mender with cramp] 以锔陶瓷器为业的人

汉字详情

jū,jú [ju,ju]
部首: 506
笔画: 12
五笔: QNNK
五行:
仓颉: OPSSR
四角: 87727

详细解释

名词

锔子 ,通常为铁制的,两端弯成鸠尾形用以将块状物(如石块或木块)固定在一起的器物

动词

(1) 用锔子修理 。如:锔碗

(2) 另见

名词

(1) 一种三价人造放射性金属元素(如用高能氦核轰击钚制得),原子序数96 ——元素符号Cm

(2) 另见

英文翻译

curium

方言集汇

◎ 粤语:guk1

宋本广韵

wǎn [wan]
部首: 517
笔画: 13
五笔: DPQB
五行:
仓颉: MRJNU
四角: 136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一种圆形凹心盛食品的器具,在形式上通常接近半球形,一般比盘子深,比茶杯大和重

芙蓉玉碗,莲子金杯。——北周· 庾信《春赋》

(2) 又如:饭碗;瓷碗;搪瓷碗;摆碗筷;碗泥(烧制瓷器的粘土);碗窑(烧制瓷器的窑)

(3) 像碗的东西 。如:橡碗子,轴碗儿;碗脱(方言。窝头)

量词

(1) 用来计量用碗装的饮食

滑出出,水冷冷,两碗来素匾食。——明· 朱有《豹子和尚自还俗》

(2) 宋朝以来灯笼一盏叫一碗

正劝不开,只见两三碗灯笼飞也似来。——《水浒全传》

英文翻译

bowl, small dish

方言集汇

◎ 粤语:wun2
◎ 客家话:[东莞腔] won3 [陆丰腔] won3 [客英字典] von3 van3 [海陆丰腔] won3 wan3 [宝安腔] won3 [沙头角腔] won3 wun3 [梅县腔] won3 [台湾四县腔] won3 wan3 [客语拼音字汇] vo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四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管上聲合口一等ʔuɑnquanx/uaan
ér [er]
部首: 209
笔画: 2
五笔: QT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U
四角: 22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
de,dí,dì,dī [de,di,di,di]
部首: 501
笔画: 8
五笔: RQYY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API
四角: 27620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如:红色的气球;小小的进步

(2) 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如:中国的水稻;农民生活的提高

(3) 〈代〉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

(4) 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

(5) 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谁买的书?;他是昨天进的城;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

(6)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

(7)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

(8) 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9) 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10) 〈方〉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

(11) 同“得”,后面带补语

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

(12) 同“地”( de)。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

(13) 另见 dí;dì

副词

(1) 确实;实在

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秦观《淮海集》

(2) 又如:的对;的据(真凭实据);的觉(果然;的确);的是(的确是)

(3) 必定;一定 。如:的决(处决;处斩);的的(特意)

(4) 另见 de;dì

名词

(1)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2) 箭靶的中心目标。如:众矢之的;有的放矢

(3) 鲜明的样子

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战国楚· 宋玉《神女赋》

(4) 另见 de,dí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possessive, adjectival suffix

方言集汇

◎ 粤语:d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t7 tak8 tiak8 tit7 [客语拼音字汇] did5 e4 [沙头角腔] dit7 [宝安腔] dit7 [台湾四县腔] dit7 tak8 tiak8 tit7 [客英字典] dit7 [陆丰腔] dit7 [梅县腔] dit7 [东莞腔] d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歷錫開入聲開口四等tekti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