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闱

suǒ wéi [ suo wei]
繁体 鎖闈
注音 ㄙㄨㄛˇ ㄨㄟˊ

词语释义

犹锁院。

词语解释

  1. 犹锁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六月》:“而况锁闈,典司封校,儻或隐情患失,缄默不言,则负陛下委任之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阁试》:“士人自锁闈敭廷之外,其试事最重者,无如吏部之考选科道。” 清 赵翼 《秋闺分校杂咏·填榜》:“堂吏声高唱拆封,关防加密锁闈重。”

引证解释

⒈ 犹锁院。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六月》:“而况锁闈,典司封校,儻或隐情患失,缄默不言,则负陛下委任之恩。”
明沉德符《野获编·科场·阁试》:“士人自锁闈敭廷之外,其试事最重者,无如吏部之考选科道。”
清赵翼《秋闺分校杂咏·填榜》:“堂吏声高唱拆封,关防加密锁闈重。”

锁闱的网络释义

锁闱

  • 锁闱(锁闱)
  • 犹锁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二年六月》:“而况锁闱,典司封校,傥或隐情患失,缄默不言,则负陛下委任之恩。”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阁试》:“士人自锁闱敭廷之外,其试事最重者,无如吏部之考选科道。” 清 赵翼 《秋闺分校杂咏·填榜》:“堂吏声高唱拆封,关防加密锁闱重。”
  • 汉字详情

    suǒ [suo]
    部首: 506
    笔画: 12
    五笔: QI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PFBO
    四角: 897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

    (2) 置于可启闭的器物上,以钥匙或暗码(如字码机构、时间机构、自动释放开关、磁性螺线管等)打开的扣件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锁管(锁簧插入的锁身);锁孔(锁眼);锁梃儿(锁的销子);上锁

    (4) 一种用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

    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5) 又如:锁靠(束缚手腕的刑具);锁韁(枷锁和韁绳)

    (6) 链子

    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全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锁子(锁链);锁甲(锁子铠,锁子错甲,即锁子甲)

    (8) 姓

    动词

    (1) 加锁,用锁锁住

    长安布衣淮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唐· 杜甫《秋雨叹》

    (2) 又如:锁闭(加锁关闭);锁禁(关锁禁闭);锁锢(关销禁闭);锁院(科举考试时,为防作弊,封锁试场之门,称为“锁院”。宋代有机密则锁闭院门上奏。因又称机密之奏为锁院)

    (3) 紧缩而形成皱纹 。如:锁黛(美女锁眉头);双眉紧锁

    (4) 缝制 。如:锁边;锁眼

    (5) 束缚

    僧辩既入,背泉而坐,曰:“ 鲍郎有罪,令旨使我锁卿,卿勿以故意见期。”因出令示 泉,锁之床下。——《梁书·鲍泉传》

    (6) 又如:锁缚(用铁链或绳索捆缚);锁索(用铁链系束);锁士(囚禁的士人)

    (7) 封闭;封锁 。如:锁印(年终封印停止办公);锁国

    英文翻译

    lock, padlock; shackles, chains

    方言集汇

    ◎ 粤语:so2
    ◎ 潮州话:so2

    宋本广韵

    wéi [wei]
    部首: 321
    笔画: 7
    五笔: UFNH
    五行:
    仓颉: LSQS
    四角: 375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门,韦声。本义:古代宫室、宗庙的旁侧小门)

    (2) 同本义

    闱,宫中之门也。——《说文》

    使其属守王闱。——《周礼·保氏》

    闱门,如今东西掖门。——《仪礼·士虞礼记》注

    (3) 又如:闱闼(宫中小门);闱门(古代宫室、宗庙的旁侧小门)

    (4) 后妃居处

    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后汉书》

    (5) 父母居室

    眷恋庭闱。——晋· 束晳《补亡诗》

    (6) 妇女居室 。如:闱箔(内室的门帘)

    (7) 科举时代对考场、试院的称谓 。如:秋闱(秋试);春闱;闱姓(旧时广东人在科举考试时流行的一种就何姓考取多少的一种赌博);闱战(参加科举考试);闱艺(科举考场上写的诗文)

    英文翻译

    gate, door; living quarters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