铩翮

shā hé [ sha he]
繁体 鎩翮
注音 ㄕㄚ ㄏㄜˊ

词语释义

犹铩羽。

词语解释

  1. 犹铩羽。

    晋 左思 《蜀都赋》:“鸟鎩翮,兽废足。” 唐 刘禹锡 《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重以自述故是成六十二韵》:“鎩翮重叠伤,兢魂再三褫。” 宋 欧阳修 《述怀》诗:“鎩翮追羣翔,孤唳惊众听。” 明 吾丘瑞 《运甓记·诸贤渡江》:“豹虎劘牙,鵷鸞鎩翮,胸怀技痒难禁。”

引证解释

⒈ 犹铩羽。

晋左思《蜀都赋》:“鸟鎩翮,兽废足。”
唐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重以自述故是成六十二韵》:“鎩翮重叠伤,兢魂再三褫。”
宋欧阳修《述怀》诗:“鎩翮追羣翔,孤唳惊众听。”
明吾丘瑞《运甓记·诸贤渡江》:“豹虎劘牙,鵷鸞鎩翮,胸怀技痒难禁。”

铩翮的网络释义

铩翮

  • 铩翮,读音是shā hé,汉语词语,犹铩羽。
  • 汉字详情

    shā [sha]
    部首: 506
    笔画: 11
    五笔: QQSY
    五行:
    仓颉: OPKD
    四角: 84794

    详细解释

    名词

    (1) 长刃矛,古代的一种兵器

    不敌于鉤戟长铩也。——《汉书·陈胜项藉传》。注:“铍也。”

    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铍有镡

    铩,铍有镡也。——五代· 徐锴《说文系传》

    动词

    (1) 摧残;伤害

    铩羽暴鳞,复见翻跃。——鲍照《拜侍郎上疏》

    (2) 又如:铩羽(毛羽伤残,不能高飞。比喻人受摧残而失志);铩翼(羽毛摧败,不能高飞);铩翅(折翅);铩翮(即铩羽);铩羽暴鳞(铩羽涸鳞。毛羽伤残,鱼池水干。比喻不得志,处境极为困难)

    (3) 张翼

    铩,《字林》:“张翼也”。——唐· 玄玄《一切经音义》

    英文翻译

    moult

    方言集汇

    ◎ 粤语:saat3
    ◎ 潮州话:sai3 sak4

    宋本广韵

    [he]
    部首: 626
    笔画: 16
    五笔: GKMN
    五行:
    吉凶:
    仓颉: MBSMM
    四角: 1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羽,鬲( )声。本义:羽毛中间的硬管)

    (2) 尾羽或翼羽中那些大而硬的角质空心的羽轴

    翮,羽茎也。——《说文》

    羽本谓之翮。——《尔雅·释器》。郭注:“翮,鸟羽根也。”

    掌以时征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周礼·地官·羽人》

    (3) 羽毛

    取大鸟翮为两翼。——《汉书·王莽传下》

    南海则有羽翮齿革。——《荀子·王制》

    (4) 泛指鸟的翅膀 。如:施翮(展翅);振翮高飞

    (5) 鸟类

    肯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胡寅《水调歌头》

    英文翻译

    stem of feather; quill

    方言集汇

    ◎ 粤语:gaak3 ha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k7 [宝安腔] gak7 [台湾四县腔] gak7 [客英字典] gak7 [梅县腔] gak7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 潮州话:g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下革麥開入聲開口二等ghrek/haekɣæk

    铩翮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