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谕

jūn yù [ jun yu]
繁体 鈞諭
注音 ㄐㄨㄣ ㄩˋ

词语释义

对帝王或尊长的指示、命令的敬称。

词语解释

  1. 对帝王或尊长的指示、命令的敬称。

    《镜花缘》第三三回:“拜烦姐姐先去替我转奏,看国主钧諭如何,再作道理。” 泣红 《胭脂血弹词·誓师》:“尔等众军,禁止喧哗,听元帅钧諭。”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一幕:“现在奉了王爷钧谕,说是 浙江 一带虽然得胜, 安庆 、 丹阳 、 江西 各处沦陷以后,还没有克复。”

引证解释

⒈ 对帝王或尊长的指示、命令的敬称。

《镜花缘》第三三回:“拜烦姐姐先去替我转奏,看国主钧諭如何,再作道理。”
泣红《胭脂血弹词·誓师》:“尔等众军,禁止喧哗,听元帅钧諭。”
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一幕:“现在奉了王爷钧谕,说是浙江一带虽然得胜, 安庆、丹阳、江西各处沦陷以后,还没有克复。”

钧谕的国语词典

书信、公文中对尊长所言的敬称。

如:「遵奉 钧谕」。

钧谕的网络释义

钧谕

  • 拼音: jūn yù
  • 注音:ㄐㄩㄣ ㄧㄩˋ
  • 繁体:钧谕
  • 对帝王或尊长的指示、命令的敬称。
  • 《镜花缘》第三三回:“拜烦姐姐先去替我转奏,看国主钧谕如何,再作道理。” 泣红 《胭脂血弹词·誓师》:“尔等众军,禁止喧哗,听元帅钧谕。”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一幕:“现在奉了王爷钧谕,说是 浙江 一带虽然得胜, 安庆 、 丹阳 、 江西 各处沦陷以后,还没有克复。”
  • 汉字详情

    jūn [jun]
    部首: 506
    笔画: 9
    五笔: QQU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PPIM
    四角: 8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匀声。本义: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2) 同本义

    钧,三十斤也。——《说文》

    入钧金。——《周礼·大司寇》

    钧衡石。——《礼记·月令》

    颜高之弓六钧。——《左传·定公八年》

    吾力足以举百钧。——《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钧衡(钧和衡都是量物的工具,因借为评量人才之意);千钧一发;雷霆万钧;钧石(钧和石。四钧为石);钧金(三十斤铜);钧分(一钧半,合四十五斤)

    (4) 制陶器所用的转轮

    独化于陶钧之上。——《史记·邹阳传》。索隐:“范也。”

    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汉书》注

    大钧播物。——《汉书·贾谊传》

    钧旋毂转。——《淮南子·原道》

    (5) 又如:钧甄(钧和甄。都是制陶用的转轮)

    (6) 调节乐音的标准 。如:钧容直(钧容班。宋代宫廷仪仗 中的乐队);钧天广乐(钧天。神话传说中指天上的音乐)

    (7) 喻国政 。如:钧枢(执掌国政的人)

    (8) 乐调 。如:钧球(乐调和谐的玉磬)

    形容词

    (1) 你的,你们的,或与你、你们有关的 ——旧时的敬词,对尊长或上级用。如:钧座(书函公文中对行政尊长的敬称。也称“钧席”);钧眷(尊称别人的眷属);钧旨(尊称上司的命令);钧鉴(敬称。明察;详察)

    (2) 通“均”。相同;相等;均衡;均匀

    其罪惟钧。——《书·吕刑》

    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诗·大雅·行苇》

    钧是人也。——《孟子·告子上》

    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庄子·齐物论》

    善均从众。——《左传·成公六年》

    钧则曰左右均。——《礼记·投壶》注:“等也。”

    夫名异则实殊,质同则称钧。——《论衡·实知》

    (3) 又如:钧平(均等,相等);钧等(均等);钧德(功德相同);钧谐(均衡和谐)

    (4) 纯一 。如:钧驷(毛色纯一的驷马)

    英文翻译

    unit of measure equivalent to thirty catties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宋本广韵

    [yu]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WG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OMN
    四角: 387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俞声。本义:旧时上告下的通称。也指告诉)

    (2) 同本义

    谕,告也。——《说文》

    以谕九税之利。——《周礼·掌交》

    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谕罪刑于邦国。——《周礼·秋官》

    (3) 又如:谕葬(圣上发旨的葬仪);面谕;谕知(告谕而使人知晓)

    (4) 明白、懂得

    谕,晓也。——《广雅》

    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周礼·师氏》注

    其言多当矣,而未谕也。——《荀子·儒效》

    又不能谕其内志。——《汉书·文帝纪》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战国策·魏策》

    名词

    (1) 旧时用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这可得便来谕,着魏子英拿 沙龙。——《小五义》

    (2) 又如:来谕;手谕;赐谕

    (3) 告诫的言辞

    (4) 比喻

    请以市谕,市朝则满,夕则虚。——《战国策》

    英文翻译

    proclaim, instruct; edict

    方言集汇

    ◎ 粤语:jyu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