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吕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乐律,声律。
《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吴 陆玑 曰:“麟麕,身牛,尾马,足黄色,员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钟吕,行中规矩。” 清 冯班 《钝吟杂录·古今乐府论》:“古诗皆乐也。文士为之辞曰诗,乐工协之於钟吕为乐。” 清 冯桂芬 《洪鼎邮程诗思图》诗:“君诗钟吕音和平,此时都作变徵声。”
锺离权 、 吕洞宾 的并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盖 钟 吕 虽自称 唐 人,而其迹皆显於 宋 ,一时方士神其説,遂托 唐 人姓名以纪之。”
指乐钟。
《镜花缘》第八八回:“左笙鼗,右鐘吕,悬风铃,笑月杵。” 清 顾炎武 《华下有怀顾推官》诗:“鐘吕久不鸣,乾坤尽聋喑。”
引证解释
⒈ 指乐律,声律。
引《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孔颖达疏引三国吴陆玑曰:“麟麕,身牛,尾马,足黄色,员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钟吕,行中规矩。”
清冯班《钝吟杂录·古今乐府论》:“古诗皆乐也。文士为之辞曰诗,乐工协之於钟吕为乐。”
清冯桂芬《洪鼎邮程诗思图》诗:“君诗钟吕音和平,此时都作变徵声。”
⒉ 锺离权、吕洞宾的并称。
引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盖钟吕虽自称唐人,而其迹皆显於宋,一时方士神其説,遂托唐人姓名以纪之。”
指乐钟。 《镜花缘》第八八回:“左笙鼗,右鐘吕,悬风铃,笑月杵。”
清顾炎武《华下有怀顾推官》诗:“鐘吕久不鸣,乾坤尽聋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左形,右声。鐘:本义:古代打击乐器,青铜制)
(2) 同本义
钟,乐钟也。——《说文》。杨树达曰:“钟者,可捶之物。”
钟,铃也。——《广雅·释器》
垂之和钟。——《礼记·明堂位》
钟音之器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大钟鼎。——《淮南子·本经》
细钧有乐,钟兑音也。——《国语·周语》
声如洪钟。——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
钟磬置水中。
(4) 又
独以此钟名。
(5) 又
如钟鼓不绝。
(6) 又如:钟磬(两种古代乐器);钟鼎之家(宴享时列鼎、击钟奏乐的古代贵族家庭);钟石(指乐器中的钟和磬);钟板(钟和云板);钟乳(古钟面隆起的饰物。在钟带间,形似乳,故叫钟乳);钟室(悬钟之室);钟师(古官名。掌击钟奏乐);钟鼓(钟和鼓,两种乐器名。指演奏音乐);钟吕(乐钟);钟鼎(钟和鼎。上面多铭刻记事表功的文字);钟鼓之色(欢欣喜乐的面色);钟铭(钟上的铭文)
(7) 专指佛寺悬挂的钟 。用以作报时、报警、集合的信号
姑苏城外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 张继《枫桥夜泊》
(8) 又如:钟定(寺庙在一日既终以后,钟声止息不再敲打);钟鱼(形同鲸鱼的撞钟大木);钟梵(寺院的钟声和诵经声)
(9) 泛指一般报时的钟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唐· 李商隐《无题》
(10) 又如:时钟;石英钟;警钟;挂钟;摆钟;钟漏(古代报时的漏刻和钟声)
(11) 指时间、钟点 。如:早晨七点钟
名词
(1) (形声。从金,重声。本义: 古时盛酒的器皿。现也称“盅”)
(2) 同本义
锺,酒器也。——《说文》
受同异同。——《书·顾命》。按,皆以同为(锺)之。段氏谓古贮酒大器,自锺而注入尊。
尧舜千钟, 孔子百觚。——《孔从子·儒服》
有玻璃钟。——《晋书·崔洪传》
小龙接过壶来,将酒斟在他盏中,酒比钟高出三五分来,更不漫出。——《西游记》
(3) 大酒杯
琉璃钟,琥珀浓。——李贺《将进酒》
二间夹锺。——《礼记·明堂位》
二间夹锺。——《国语·周语》
(4) 又如:
(5) 姓。如:钟牙(钟子期、俞伯牙的并称);钟子(指钟子期)
量词
(1) 酒杯、茶杯,与“盅”通
尧舜千钟。——《孔丛子·儒服》
胡饮后,到酒一举三钟。——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2) 古容量单位 ,春秋时齐国公室的公量,合六斛四斗。之后亦有合八斛及十斛之制
齐旧四量:豆、区、釜、钟…釜十则钟。——《左传·昭公三年》
(3) 又如:钟石(容量单位。一钟受六斛四斗,一石受十斗);钟庾(钟和庾。两种容量单位);钟斛(钟和斛。两种古容量单位)
动词
(1) 集聚
泽,水之钟也。——《国语·周语》
(2) 又如:钟萃(汇集);钟聚(汇集,集聚);钟泄(蓄洪和放水);钟美(集美);钟秀(聚集灵秀之气)
(3) 介词。适逢,当
方今钟百王之季,当阳九之会。——刘越石《劝进表》
(4) 又如:钟祸(惹祸,遭祸);钟值(遭逢)
(5) 寄托
经危履险阻,未知命所钟。——《磐石篇》
(6) 又如:钟心(钟情,感情专注);钟念(钟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脊骨形,是“膂”的本字。本义:脊梁骨)
(2) 同本义。“膂”的古字
吕,脊骨也。象形。——《说文》
氏曰有吕。——《国语·周语下》。注:“吕之为言膂也。”
尻髋脊膂腰背吕。——《急就篇》。颜师古注:“吕,脊骨也。”
(3) 我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有六种,总称六吕。如:吕律(我国古代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总称“六吕”、“六律”,简称“律吕”)
(4) 通“旅”。客舍
自今以来,叚门逆吕,赘婿后父,勿令为户,勿鼠田宇。——睡虎地 秦墓竹简《为吏之道》
(5) 古国名 。故地在今河南省南阳西。周时赐姓姜。春秋初年为楚所灭
(6) 吕县 。春秋宋邑。在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南
(7) 吕州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霍县西南
(8) 姓。如:吕仙(吕洞宾);吕望(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