銮旗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天子卤簿属车上树立的旗。赤色,编以羽毛,上绣鸾鸟。
《后汉书·公孙述传》:“然少为郎,习 汉 家制度,出入法驾,鑾旗旄骑,陈置陛戟,然后輦出房闥。”
指天子车驾。
《后汉书·杨秉传》:“王者至尊,出入有常,警蹕而行,静室而止,自非郊庙之事,则鑾旗不驾。” 李贤 注:“《汉官仪》曰‘前驱有云罕,皮轩鑾旗车’也。”参见“ 鑾旗车 ”。
鑾旂:銮旗。《晋书·王鉴传》:“欲使鑾旂无野次之役,圣躬远风尘之劳,而大功坐就, 览 未见其易也。”
引证解释
⒈ 天子卤簿属车上树立的旗。赤色,编以羽毛,上绣鸾鸟。
引《后汉书·公孙述传》:“然少为郎,习汉家制度,出入法驾,鑾旗旄骑,陈置陛戟,然后輦出房闥。”
⒉ 指天子车驾。参见“鑾旗车”。
引《后汉书·杨秉传》:“王者至尊,出入有常,警蹕而行,静室而止,自非郊庙之事,则鑾旗不驾。”
李贤注:“《汉官仪》曰‘前驱有云罕,皮轩鑾旗车’也。”
⒊ 鑾旂:銮旗。
引《晋书·王鉴传》:“欲使鑾旂无野次之役,圣躬远风尘之劳,而大功坐就, 览未见其易也。”
銮旗的网络释义
銮旗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羉(
)声。本义:古时皇帝车驾所用的铃)(2) 古代皇帝车的仪铃,安装在轭首或车衡上方。上部一般为扁圆形的铃,铃内有弹丸,铃上有辐射状的镂孔。下部为长方形的座;座的两面常有钉孔。西周时开始流行
人君乘车四马四镳八銮,铃象鸾,鸟声,和则敬也。——《说文》
升车则有銮和之音。——《礼记·经解》
銮声哕哕。——《东京赋》
(3) 如:銮刀(系有响铃的刀子);銮辂(装饰有响铃的车子);銮音(响铃的声音);銮声(铃声)
(4) 皇帝的车驾,因用作帝王的代称 。如:銮回(銮驾回转。銮驾,代称天子);銮驾(天子的车驾。也指天子);銮驾队子(指亲近天子的侍卫);銮驾提炉(帝、后出殡时的仪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说文》
熊虎曰旗。——《广雅》
师都建旗。——《周礼·春官》
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周礼·司常》
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2) 泛指各种旗帜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以为旗章。——《礼记·月令》
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管子·兵法》
(3) 又如:旗纛(古代军队和仪仗队用的大旗);旗牌(担任传递号令等的武吏);旗鼓(指枪棒等武艺的架式、门户);旗头(旗手);旗麾(将旗)
(4) 表识,标志 。如:旗亭(酒楼。悬旗为酒招);旗望(酒旗);旗麾(将旗)
(5) 清代以旗帜的名色作为区别的兵民一体的组织 。如:旗丁(满族士兵);八旗;旗田(清朝旗人的田地);旗兵(八旗兵丁);旗官(旗人之为官者);旗校(旗军的校官)
(6) 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7) 假借为“箕”。箕宿。二十八星宿之一
寿于旗翼。——《荀子·富国》
动词
号令
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吕氏春秋·谕大》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2 [沙头角腔] ki2 [客语拼音字汇] ki2 [宝安腔] ki2 [梅县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陆丰腔] ki3 [海陆丰腔] ki2
◎ 潮州话:g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其 | 渠之 | 羣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gi/g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