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

yě wài [ ye wai]
注音 一ㄝˇ ㄨㄞ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野外 yěwài

(1) 离居民点较远的地方

在野外工作的地质学家
open country;in the field

词语解释

  1. 郊外;人烟稀少的地方。

    《周礼·秋官·蛮隶》:“其在王宫者,执其国之兵以守王宫;在野外则守禁厉。”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出乎邑门,至野外。” 唐 杜甫 《有客》诗:“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我梦见自己躺在床上,在荒寒的野外,在地狱的旁边。”

引证解释

⒈ 郊外;人烟稀少的地方。

《周礼·秋官·蛮隶》:“其在王宫者,执其国之兵以守王宫;在野外则守禁厉。”
汉刘向《说苑·修文》:“出乎邑门,至野外。”
唐杜甫《有客》诗:“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鲁迅《野草·失掉的好地狱》:“我梦见自己躺在床上,在荒寒的野外,在地狱的旁边。”

野外的国语词典

离市区较远的地方。

野外的网络释义

野外

  • 野外,即郊外;人烟稀少的地方。出自《周礼·秋官·蛮隶》:“其在王宫者,执其国之兵以守王宫;在野外则守禁厉。”
  • 野外的翻译

    英语: countryside, areas outside the city
    德语: offenes Land, Feld, im Freien (V)​
    法语: campagne, champs, en plein air

    野外造句

    地质工作者在野外工作,常会风餐露宿,十分辛苦。
    我们地质勘探队在野外工作时,大家经常凑些自编自演的节目,苦中作乐,调剂一下生活。
    地质队员长年累月地住在野外,吃在野外,工作很辛苦。
    独宿在野外,总觉外头有什么鬼魅正在那里蠢蠢欲动。
    在野外要进入草丛时,切记要先打草惊蛇。
    假如你想有意义的度过,可以带孩子去乡间野外,我的孩子就喜欢捉昆虫,摘野菜,这和我们城市中的生活差别太大了,让孩子去接触泥土,孩子会健康快乐。
    生物小组的同学们经常到野外搜集动植物标本。
    为了不打扰群众,解放军战士常常在野外宿营。
    春天野外用火一定要小心,防止发生火灾。
    她为了观察黑猩猩的行为特点,在野外与它们共同生活了三十多年。
    他个人生活非常朴素,能随遇而安,到野外工作,从不计较条件好坏。
    勘探队员常年在野外作业,只能用帐篷遮挡风寒。
    快乐的星期天到了,几个小伙伴约定到野外郊游。一路上,鸟儿在前面带路,花儿向我们招手,微风轻轻抚摸着我们的面颊。
    野外探险充满了惊险刺激。
    野外露营时,幕天席地,别有一番光景。
    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
    像你这样在野外风餐露宿这么久对我们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
    在期末考试之后,一个人来到野外,看着平旷的草地,碧蓝的天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真好。
    野外很静,微风不住地把要熟的小麦香味送过来。
    这次野外考察对他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不知他是否能承受得住。

    汉字详情

    [ye]
    部首: 708
    笔画: 11
    五笔: JFC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GNIN
    四角: 671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2) 同本义

    野,郊外也。——《说文》

    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说文》。段注

    龙战于野。——《易·坤》

    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书·牧誓》

    七月在野。——《诗·豳风·七月》

    体国经野。——《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

    永州之野产异蛇。—— 柳宗元《捕蛇者说》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野外(郊外);野生;野渡(郊野的渡口)

    (4) 原野,田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 又如:野盘(可容身的山野之地);野马(浮游的云气);野井(乡野间的井水);野次(原野);野老(居于田野的老人);野色(原野的景色);野战(军队在旷野作战);野霭(山野中的云气)

    (6) 指民间。与朝廷相对

    朝野清晏,国富兵强。——《晋书》

    (7) 又如:野乘(私家记载的史书);野录(私人撰述的史乘。同“野史、野乘”);野人之芹(乡下人的菲薄礼品);野服(乡居朴素的服装。对官服而言)

    (8) 界限,范围 。如:视野;分野

    形容词

    (1) 非家养的;野生的

    (2) 动物未经人畜养的

    野蜂巢。——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野鹤步罡(喻步履蹒跚);野鸡翎(雉的尾羽);野鹤(野生的鹤)

    (4) 植物未经人工种植培养的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野谷是资(只取野谷为食);野蔌(野菜。如薇笋之类)

    (6) 不驯服,不受拘束

    狼子野心。——《左传·宣公四年》

    (7) 又如:野猫(喻举动粗鲁,不守规矩或行为放肆的人)

    (8) 粗鲁,粗野,野蛮,不文雅

    野哉由也!——《论语》

    朔风野大。——清· 袁枚《祭妹文》

    (9) 不正常,不合礼制的 。如:野岔儿(出乎意外且不合情理的事);野禅(野狐禅)

    (10) 非正式的,不合法的 。如:野老儿(姘夫);野火(麻烦;苦头;野种);是不是她野老公死了?

    (11) 鄙俚,俚俗 。如:野唱(随意乱唱或唱粗俗小调);野语(村野俚俗之语);野调(村野鄙俗的曲调)

    英文翻译

    open country, field; wilder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je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a1 ra3 [客英字典] ja3 ja1 [沙头角腔] ja3 [台湾四县腔] ja1 ja3 [陆丰腔] ja1 [宝安腔] ja1 ja3 [梅县腔] ja1 ja5 [东莞腔] ja3 [客语拼音字汇] ya1 ya3
    ◎ 潮州话:i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承與上聲開口三等zjox/zjvvʑĭo
    wài [wai]
    部首: 337
    笔画: 5
    五笔: QH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IY
    四角: 23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外,远也。——《说文》

    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礼记·曲礼》

    外骨内骨。——《周礼·考工记·梓人》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卖炭翁》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外户(从外面关闭的大门);外祟(指外来的危害);外槨(棺材外的套棺);外好里枒槎(对外人好,对自己人苛刻);外藩(外部屏藩);外廓(外城);外见(显现于外);外求(求之于外);外舍(在外住宿)

    (4) 外表;仪表

    吉凶见乎外。——《易·系辞》

    外托服从之名。——《资治通鉴》

    (5) 又如:外象包皮(指善恶美丑表现在身上,行动语言表现在外表上);外表(人的外貌仪表);外秀(外表俊秀);外和(外表和气);外化(外表的变化);外方内圆(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外视(外观、外表)

    (6) 表面

    无非是三等喻品,外像皮毛。——明·佚名《梼杌闲评——明珠缘》

    (7) 又如:外刑(施于身体表面的刑罚);外像(表面现象);外局(表面上);外合里表(表里不一);外见(显现于外);外扬(显现于外);外意(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外营(外层营垒)

    (8)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夫妇相称曰外内,晋、 魏以前无之。—— 清· 钱大昕《恒言录》

    (9) 外国 。如:外为中用

    (10) 外地;异乡

    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蜡油冻的佛手。——《红楼梦》

    (11) 又如:外役(在外服役);外奔(逃亡国外,逃离本阵营,投奔他方);外府(外地);外路和尚(从外地来的和尚。即行脚僧)

    (12) 外物。亦谓视为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亦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如:外欲(指外界的诱惑);外情(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外盖衣服(穿在外面的罩衣);外境(指外界事物);外诱(外界事物的诱惑);外论(外界的议论);外议(外界的舆论)

    (13) 指男子。亦指男宠,男色 。如:外色(男色);外子(旧时妻称夫为外子);外言(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外嬖(指宫禁外的宠臣,亦指男宠);外宠(指宠臣;亦指娈童,男色)

    (14) 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

    周三不合图财杀害外父外母。——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15) 又如:外氏(外祖父母家);外祖(外祖父);外外(外甥);外外姐姐(外甥媳妇);外家(岳父家);外孝(属于母族、妻族或出嫁姐妹等方面的);外大父(外祖父);外王父(外祖父);外王母(外祖母)

    (16) 指外廷臣僚

    一个外郎,叫做丘三。——《初刻拍案惊奇》

    (17) 又如:外郎(官名。宋元时亦称衙门书吏);外朝(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

    (18) 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白居易《重赋》

    (19) 又如:外班(指分发到外省任职的班次);外吏(外臣。指地方官);外镇(镇守边关要塞的将帅);外藩(有封地的诸侯王);外补(道员的缺分,原则上由中央任命,但也规定了几个缺位,由外省督抚呈请任用)

    (20) 指吏役人等 。如:外委总把(清代武官名。地位低于总把);外委(额外委派的低级武官);外场(打杂跑街的人)

    (21) 以外

    其外之文。——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秦以攻取之外。—— 宋· 苏洵《六国论》

    付之度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2) 又如: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23) 以前 。如:外者(从前,以往)

    (24) 外来的

    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红楼梦》

    (25) 又如: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26) 佛教称其他宗教、思想为外,自称为内 。如:外道(佛教称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

    (27)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外扮监斩官上。——元· 关汉卿《窦娥冤》

    动词

    (1) 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

    内小人而外君子。——《易·否》

    (2) 又如:勿外(不要见外);外我(视我为外人;疏远我);外道(作客时,显得很疏远)

    (3) 背离

    骤令不行,民心乃外。——《管子·版法》

    (4) 排斥

    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公孙龙子》

    (5) 抛弃

    有所通,则贪污之利外矣。——《吕氏春秋》

    形容词

    (1) 另外;其他;别的

    令居外宅。——《史记·衡山王列传》

    (2) 又如:外教(外央。外行);外来钱(外快。额外的财利);外转(外输;外快);外慕(犹言他求;别有喜好);外第(别宅);外累(谓身外事物的烦扰、拖累)

    (3) 异;不一 。如:外意(二心;异志);外道(见外;客气)

    (4) 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

    齐悼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汉书·齐悼惠王传》

    (5) 又如:外四路(指远亲);外务(份外的事;外遇);外宅(外妇;外室。指与男子无妻妾关系而同居的妇女);外名(外号);外妇(外妻;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妇);外道(歪门邪道,搞不正当的活动)

    英文翻译

    out, outside, external; foreign

    方言集汇

    ◎ 粤语:ngoi6 o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oi5 [海陆丰腔] ngoi6 ngo6 no6 mo6 [梅县腔] ngoe.3 [宝安腔] ngoi3 [客英字典] ngoi5 [台湾四县腔] ngoi5 ngo5 no5 mo5 [客语拼音字汇] ngoi4 [东莞腔] ngoi3 [陆丰腔] ngo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會泰合去聲合口一等nguad/nguayŋuɑ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