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炮

zhòng pào [ zhong pao]
注音 ㄓㄨㄥˋ ㄆㄠ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重炮 zhòngpào

(1) 重型大炮,如榴弹炮、加农炮、高射炮等

heavy artillery

词语解释

  1. 指重型大炮,如榴弹炮、加农炮、高射炮等。

    毛泽东 《质问国民党》:“你们以三个集团军(缺一个军)的大兵,手持刺刀,配以重炮,向着边区人民前进,这也可以算作‘精诚团结’么?”

  2. 猛烈的炮火。

    鲁迅 《集外集拾遗·<一二八战后作>诗》:“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

引证解释

⒈ 指重型大炮,如榴弹炮、加农炮、高射炮等。

毛泽东《质问国民党》:“你们以三个集团军(缺一个军)的大兵,手持刺刀,配以重炮,向着边区人民前进,这也可以算作‘精诚团结’么?”

⒉ 猛烈的炮火。

鲁迅《集外集拾遗·<一二八战后作>诗》:“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

重炮的国语词典

重型的大炮。如加农炮、高射炮。

重炮的网络释义

重炮 (象棋棋法)

  • 重炮,也称双炮,象棋中的杀招。两炮与将(帅)并线。可使士象的防御无效,如从炮和帅中放一棋,前面的炮便可吃掉将(帅)。此招可以在双炮之间填子破解。有时候,两只炮连在一起时,只要把后面那只炮吃掉就行了。
  • 重炮 (词语概念)

  • 重炮,指重型大炮,如榴弹炮、加农炮、高射炮等。亦指猛烈的炮火。
  • 重炮的翻译

    德语: Artillerie (S)​

    重炮造句

    图书出版业是思想重炮。
    这是蒋庆泉的功劳,敌人一攻上来,他立即把敌人的位置、人数陈诉到指挥所,来得多,要重炮,来得少些,就要迫击炮。
    滇军设在运河南岸的重炮营、野炮营从远处给日军有力的打击。
    但是,日军的这些重炮的射程都比“三十二倍十五榴”差得远,对轰起来只有挨打的份。
    什么突击步枪、远程狙击枪、冲锋枪、轻机枪、重机枪、掷弹筒、夜视仪、火箭炮、迫击炮、野炮、重炮、榴弹炮等等,要是有这些武器就好了。
    后来军校建立,专门从重炮营抽调部分骨干,建立炮兵短训班,培训出操作迫击炮的官兵后,又重新列编。
    先扮超萌清纯妹,胆小的她遇上一只“地狱犬”,殊不知她能召唤护法护身,立刻摇身一变成劲装重炮上阵的“机甲萝莉”,让“地狱犬”也乖乖伏首称臣。
    总归来说,这对洋基也许有好处,因为洋基有好几支左炮,也有左右开弓的重炮手,再加上几个适合打反方向的好手。
    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
    成一下子惊恐起来,他没有经历过重炮炮轰,但是看到过的断垣残壁让他潜意识里对战争之神有着莫名的惊恐。
    随着战争的继续,数千平民被困在米苏拉塔。从卡扎菲的重炮部队到炮声隆隆的城市,没有一个安全的藏身之处。
    他们的家就在手机店的几个街区外,被可能是忠于卡的军队劫掠过,到现在屋顶上都还有三个重炮或者迫击炮炸出的洞。
    我们的重炮控制了通往镇上的每一条路。
    尽管敌人数量众多,帝国士兵脸上却毫无惧色,前有壕堑拒马长枪巨盾,后有重炮火铳强弓硬弩,如此坚固的防线根本不是毫无组织的日军所能突破的。
    紫炎刀帝、黑色死神、粉色飞翼、蓝色神龙、红色重炮和灰色双月,都立于双式飞翼身后,等待着陆辰的命令。
    强使你的辎重或重炮进入一条隘径,而隘径的彼端又非你所有,这是违反战争惯例的;因为,万一要撤退,这些辎重便会使你困扰,且势将损失。他们应留在后面有适当保护的地点,非至隘径的彼端为你所占有时不能移动。
    我们的重炮对着堡垒的墙轰击。
    拥有重炮厚甲的日海军蒸汽动力战舰虽然在与当代各国海军水面舰艇作战时优势明显,但其舰炮均为平射炮,没有防空能力,对来自空中的攻击束手无策,只能瞪眼挨揍。
    他引经据典地对他实行重炮轰击。
    上校还想要坦克,重炮还有通讯器材。

    汉字详情

    zhòng,chóng [zhong,chong]
    部首: 708
    笔画: 9
    五笔: TG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JWG
    四角: 20105

    详细解释

    chóng

    形容词

    (1) (字源见“重” zhòng)

    (2) 重复,重叠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

    设重帘。——《周礼·掌次》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王无重世之德。——《史记·春申君传》

    重金兼紫。——《后汉书·吕强传》

    圜有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3) 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重句(重复的文句);重字(重复的字);重卦(重叠八卦);重席(重叠的垫席);重轩(双重栏杆)

    (4) 双,成对

    盖二以重。——《仪礼·少牢礼》

    (5) 又如:重五(阴历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重瞳(传说舜与项羽眼中有两个瞳仁)

    (6) 多

    重器备。——《左传·成公二年》。注:“犹多也。”

    (7) 又如:重围(层层包围);重楼(道教称气管为重楼。认为气管有十二节,故又叫十二节重楼);重铠(多重的护身铁甲);重听(听觉不灵)

    (8) 深(指距离) 。如:重堂(内堂);重渊(深渊);重基(高山)

    (9) 在家庭关系中,属于比 大或小或疏远一些的辈份、亲属的 。 如:重孙;重庆(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副词

    (1) 再次,另一次,重新,又

    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重,再也。——《广雅》

    面谀以重陛下过。——《史记·李斯传》。索隐:“再也。”

    (2) 又如:重逢;重科(重新判罪);重行(再次);重光(指日光再现)

    量词

    (1) 层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兵围数重;一重束缚;重屋(两层的房屋)

    (3) 种,件 。如:这一重公案

    动词

    (1) 怀孕

    人有重身。——《素问·奇病论》

    (2) 又如:重身(怀孕);重马(怀孕的马)

    (3) 另见 zhòng

    zhòng

    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 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 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2) 同本义

    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说文》

    引重致远。——《易·系辞》。虞注:“坤为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重币也。——《战国策·齐策四》

    重于九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花重锦官城。—— 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重器(象征国家政权的宝器);重绢(厚重的好绢);军令重于山;沉重(分量大;程度深);笨重(庞大沉重);过重(行李、信件等超过规定的重量);重负荷;重囚(指犯有重罪的囚犯);重孝(最重的丧服)

    (4) 指音强

    宫谓之重。——《尔雅》。孙注:“宫音浊而迟,故曰重也。”

    其声重厚,如君之德。——《汉书·律历志》

    (5) 又如:重读;重音

    (6) 大

    引重鼎不程其力。——《礼记·儒行》。注:“大鼎也。”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吕氏春秋》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以求重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7) 又如:重赀(数量很大的钱财);重科(重大的罪);重寄(重大的付托);重才(大才);重治(大治);重柄(大权);重星(大星);重德(大德)

    (8) 庄重,慎重

    存之欲其重。——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又如:重人(稳重谨慎的人);重迟(稳重,持重);重固(稳固);重誓(庄重的誓言);重毅(庄重坚毅);重诺(信守诺言);重始(慎重于事物、行为的开始);重详(慎重思考);重慎(慎重);重举(举动慎重)

    (10) 重要;紧要

    总兹戎重。——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重于社稷。——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重于三十年前。——孙文《序》?

    (11) 又如:重列(重要的位次,要职);重位(重要职位,高位);重路(重要的行政区域);重质(重要人质);重职(重要官职)

    (12) 贵重;尊贵

    珍器重宝。——汉· 贾谊《过秦论》

    (13) 又如:重客(贵客);重敬(敬重);重礼(尊重礼仪);重直(犹高价);重货(指金银等贵重财物);重钜(昂贵)

    (14) 浓厚;浓重 。如:重色(指深浓的颜色);重冰(指厚的冰层);重意(深情厚意);重碧(深绿色)

    (15) 严肃;严明

    重罚不用。——《韩非子·五蠹》

    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16) 又如:重法(严酷的刑法);重辟(死刑)

    (17) 严重

    杀人重囚。——清· 方苞《狱中杂记》

    (18) 又

    情稍重。

    (19) 重浊 。如:重气(呼吸困难急促;闷气);重滞(凝滞;阻塞);重迟(迟钝;迟缓;很不敏捷);重涩(迟钝)

    名词

    (1) 重量

    千钧之重,人不轻举。——汉· 桓宽《盐铁论》

    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周礼·考工记》

    重四五十斤。——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皮重;失重;体重;载重;荷重;净重;空重;承重;比重;举重;毛重

    (3) 指辎重。军中载运粮食、器物的车子

    楚重至于 邲。——《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重车(古时的战车。装载衣食的车子);重载(古时谓装载辎重等货物)

    (5) 权力,权势

    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韩非子》

    (6) 又如:重爵(崇高的爵位);重权(重大权力)

    (7) 姓

    动词

    (1) 重视;尊重

    古者重冠礼。——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我所高重者。——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益重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雅重瑞名。—— 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重文(重视文事);重民(古代重视农业,所以称农民为重民);重言(为人所推重的语言。重视言语);重身(重视身高);重调查研究;重生(珍重身体,爱惜生命);重年(敬重老年人)

    (3) 加重;增加

    是重吾不德也。——《汉书·文帝纪》

    (4) 又如:重比(从严议罪,从重拟刑);重困(加重困苦);重使(加重役使);重怒(增添愤怒);重税(从重征税)

    (5) 崇尚;推崇 。如:重气(崇尚气节);重学(尊尚学术)

    (6) 通“动”( dòng)影响

    且晋人蹙忧以重我。——《左传·僖公十五年》

    候人不可重也。——《管子·侈靡》

    副词

    (1) 极;甚;十分

    重寒则热。——《素问·阴阳应象》

    (2) 特别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史记》

    (3) 另见 chóng

    英文翻译

    heavy, weighty; double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4 cung5 zung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ng1 chung5 chung2 [客语拼音字汇] cung1 cung2 cung4 [客英字典] chung5 chung2 [东莞腔] cung2 cung1 [沙头角腔] cung5 cung1 [陆丰腔] chung3 chung1 chung3 [梅县腔] chung1 chung2 chung5 [台湾四县腔] cung1 cung5 cung2 [宝安腔] cung3 | cung2 | cung1 [梅县腔] c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容平聲開口三等ɖʰĭwoŋdryung/divng
    páo,bāo,pào [pao,bao]
    部首: 414
    笔画: 9
    五笔: OQNN
    五行:
    仓颉: FPRU
    四角: 97812

    详细解释

    bāo

    动词

    (1) 一种烹调方法

    (2) 用锅等在旺火上急炒 。如:炮羊肉

    (3) 中药制法之一。把药物放在高温铁锅里急炒,使其焦黄爆裂。如:炮姜

    (4) 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烤或焙 。如:湿衣服搁在热炕上,一会儿就炮干了

    (5) 另见 páo;pào

    páo

    名词

    (1) (形声。从火,包声。( páo)本义:古烹饪法的一种。用烂泥等裹物而烧烤)

    (2) 同本义

    炮,毛炙肉也。字亦作炰。以铁匕贯肉,加于火炙之。——《说文》

    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亨羊炰羔。——《汉书·杨恽传》

    炮取豚台若将。——《礼记·内则》。注:“以涂烧之为名也。”

    (3) 又如:炮食(烧烤食物);炮燖(烧炙);炮燔(烧烤);炮豚(烤猪);炮羊(烤羊);炮胾(烤熟的肉块);炮煎(烧烤);炮祭(古代烧柴祭天的仪式)

    (4) 焚烧,燃烧

    令尹炮之,尽灭卻卻氏之族、党。——《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5) 又如:炮暑(酷署);炮土(瓦)

    (6) 制中药的一种方法,把生药放在热铁锅里炒,使它焦黄爆裂

    儿为检药笼,桂姜手炮煎。——陆游《离家示妻子诗》

    (7) 通“庖”。厨师

    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韩非子·难二》

    动词

    (1) 通“咆”。吼叫,咆哮

    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诗·大雅·荡》注:“炰烋,《说文》引作咆哮。”

    (2) 另见 bāo;pào

    pào

    名词

    (1) “炮”假借为“砲”,大炮

    敌军果舁炮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山炮;大炮;迫击炮;炮座(炮车;炮的台座);炮位(古代的火炮);炮局(旧称制造枪炮的工厂或储藏枪炮的场所)。又指象棋的一子。如:炮打隔山

    (3) 爆竹 。如:鞭炮;炮燥(由于心中烦躁而感到身上燥热);炮竿(爆竹);炮仗(爆竹);炮粲(爆竹炸裂的碎片)

    (4) 爆破土石 。如:放炮

    (5) 另见 bāo;páo

    英文翻译

    large gun, cannon; artillery

    方言集汇

    ◎ 粤语:baau1 p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pau5 [海陆丰腔] pau5 pau2 [东莞腔] pau5 [沙头角腔] pau5 [陆丰腔] pau3 [梅县腔] pau5 [台湾四县腔] pau5 pau2 [宝安腔] pau2 | pau5 [客语拼音字汇] pau4 [客英字典] pau5
    ◎ 潮州话:pao5(phâu) pao3(phà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交平聲開口二等brau/beaubʰau

    重炮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