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服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服丧过度;重丧服。
《汉书·文帝纪》:“当今之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孔 时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服,竟日涕泗流涟。”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卷四:“国朝有诸叔而嫡孙承重服者自 辉 始。”
引证解释
⒈ 服丧过度;重丧服。
引《汉书·文帝纪》:“当今之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服,竟日涕泗流涟。”
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卷四:“国朝有诸叔而嫡孙承重服者自辉始。”
重服的网络释义
重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hóng
形容词
(1) (字源见“重”
)(2) 重复,重叠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
设重帘。——《周礼·掌次》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王无重世之德。——《史记·春申君传》
重金兼紫。——《后汉书·吕强传》
圜有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3) 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重句(重复的文句);重字(重复的字);重卦(重叠八卦);重席(重叠的垫席);重轩(双重栏杆)
(4) 双,成对
盖二以重。——《仪礼·少牢礼》
(5) 又如:重五(阴历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重瞳(传说舜与项羽眼中有两个瞳仁)
(6) 多
重器备。——《左传·成公二年》。注:“犹多也。”
(7) 又如:重围(层层包围);重楼(道教称气管为重楼。认为气管有十二节,故又叫十二节重楼);重铠(多重的护身铁甲);重听(听觉不灵)
(8) 深(指距离) 。如:重堂(内堂);重渊(深渊);重基(高山)
(9) 在家庭关系中,属于比 大或小或疏远一些的辈份、亲属的 。 如:重孙;重庆(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副词
(1) 再次,另一次,重新,又
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重,再也。——《广雅》
面谀以重陛下过。——《史记·李斯传》。索隐:“再也。”
(2) 又如:重逢;重科(重新判罪);重行(再次);重光(指日光再现)
量词
(1) 层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兵围数重;一重束缚;重屋(两层的房屋)
(3) 种,件 。如:这一重公案
动词
(1) 怀孕
人有重身。——《素问·奇病论》
(2) 又如:重身(怀孕);重马(怀孕的马)
(3) 另见
zhòng
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
),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 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2) 同本义
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说文》
引重致远。——《易·系辞》。虞注:“坤为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重币也。——《战国策·齐策四》
重于九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花重锦官城。—— 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重器(象征国家政权的宝器);重绢(厚重的好绢);军令重于山;沉重(分量大;程度深);笨重(庞大沉重);过重(行李、信件等超过规定的重量);重负荷;重囚(指犯有重罪的囚犯);重孝(最重的丧服)
(4) 指音强
宫谓之重。——《尔雅》。孙注:“宫音浊而迟,故曰重也。”
其声重厚,如君之德。——《汉书·律历志》
(5) 又如:重读;重音
(6) 大
引重鼎不程其力。——《礼记·儒行》。注:“大鼎也。”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吕氏春秋》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以求重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7) 又如:重赀(数量很大的钱财);重科(重大的罪);重寄(重大的付托);重才(大才);重治(大治);重柄(大权);重星(大星);重德(大德)
(8) 庄重,慎重
存之欲其重。——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又如:重人(稳重谨慎的人);重迟(稳重,持重);重固(稳固);重誓(庄重的誓言);重毅(庄重坚毅);重诺(信守诺言);重始(慎重于事物、行为的开始);重详(慎重思考);重慎(慎重);重举(举动慎重)
(10) 重要;紧要
总兹戎重。——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重于社稷。——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重于三十年前。——孙文《序》?
(11) 又如:重列(重要的位次,要职);重位(重要职位,高位);重路(重要的行政区域);重质(重要人质);重职(重要官职)
(12) 贵重;尊贵
珍器重宝。——汉· 贾谊《过秦论》
(13) 又如:重客(贵客);重敬(敬重);重礼(尊重礼仪);重直(犹高价);重货(指金银等贵重财物);重钜(昂贵)
(14) 浓厚;浓重 。如:重色(指深浓的颜色);重冰(指厚的冰层);重意(深情厚意);重碧(深绿色)
(15) 严肃;严明
重罚不用。——《韩非子·五蠹》
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16) 又如:重法(严酷的刑法);重辟(死刑)
(17) 严重
杀人重囚。——清· 方苞《狱中杂记》
(18) 又
情稍重。
(19) 重浊 。如:重气(呼吸困难急促;闷气);重滞(凝滞;阻塞);重迟(迟钝;迟缓;很不敏捷);重涩(迟钝)
名词
(1) 重量
千钧之重,人不轻举。——汉· 桓宽《盐铁论》
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周礼·考工记》
重四五十斤。——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皮重;失重;体重;载重;荷重;净重;空重;承重;比重;举重;毛重
(3) 指辎重。军中载运粮食、器物的车子
楚重至于 邲。——《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重车(古时的战车。装载衣食的车子);重载(古时谓装载辎重等货物)
(5) 权力,权势
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韩非子》
(6) 又如:重爵(崇高的爵位);重权(重大权力)
(7) 姓
动词
(1) 重视;尊重
古者重冠礼。——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我所高重者。——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益重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雅重瑞名。—— 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重文(重视文事);重民(古代重视农业,所以称农民为重民);重言(为人所推重的语言。重视言语);重身(重视身高);重调查研究;重生(珍重身体,爱惜生命);重年(敬重老年人)
(3) 加重;增加
是重吾不德也。——《汉书·文帝纪》
(4) 又如:重比(从严议罪,从重拟刑);重困(加重困苦);重使(加重役使);重怒(增添愤怒);重税(从重征税)
(5) 崇尚;推崇 。如:重气(崇尚气节);重学(尊尚学术)
(6) 通“动”(
)影响且晋人蹙忧以重我。——《左传·僖公十五年》
候人不可重也。——《管子·侈靡》
副词
(1) 极;甚;十分
重寒则热。——《素问·阴阳应象》
(2) 特别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史记》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ng1 chung5 chung2 [客语拼音字汇] cung1 cung2 cung4 [客英字典] chung5 chung2 [东莞腔] cung2 cung1 [沙头角腔] cung5 cung1 [陆丰腔] chung3 chung1 chung3 [梅县腔] chung1 chung2 chung5 [台湾四县腔] cung1 cung5 cung2 [宝安腔] cung3 | cung2 | cung1 [梅县腔] c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重 | 直容 | 澄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ɖʰĭwoŋ | dryung/divng |
详细解释
fú
动词
(1) (会意。古文从舟,兼做声符。本义:舟两旁的夹木)
(2) 服从,顺服
敌已服矣。——《吕氏春秋·论威》
以一服八。——《孟子·梁惠王上》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韩非子·五蠹》
授之政,西土服。——《墨子·尚贤》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服听(服从听命);服低(屈服;低头);服杀(折服;倾倒。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服主(轻易服输的人);服属(顺从归属)
(4) 佩服;信服;使信服
毛遂比至 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服人如何?——《论衡·问孔》
(5) 又如:以理服人;心服(衷心信服);悦服(从心里佩服);服众(使众人心服);服善(佩服、顺从别人的长处);不服输
(6) 使用
诸侯御荼,大夫服笏。——《荀子·大略》
子弟犹归器,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礼记·内则》
(7) 从事;致力
以德就利,以官服事。——《墨子·尚贤》
有事,弟子服其劳。——《论语》
肇牵车牛,运服贾。——《书·酒诰》
(8) 又如:服田(从事耕作,种田);服官(做官);服贾(从商,作买卖);服劳(服事效劳);服休(侍侯帝王宴息的近臣)
(9) 饮用或吞服药物
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三国志·方伎传》
众人…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红楼梦》。又如:服毒;服饵(服食丹药);服鸩(饮毒酒自杀);服食(服用饮食之物)
(10) 担任;承当
若农服田力穑。——《书·盘庚上》
(11) 又如:服劳(服事效劳);服职(供职)
(12) 招认,承认,肯定,认可
于是傅付许狱,考验首服。——《三国志·方伎传》
(13) 又如:服过(承认自己的过错);服辩(认罪供状);服词(承认罪责之词)
(14) 穿着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齐策》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昨望见妇女犹服夹领小袖。——《资治通鉴》
(15) 又如:服卉(穿着用絺葛制的衣裳);服孝(带孝。穿孝服);服冕(穿着冕服)
(16) 佩带
服太阿之剑。——秦· 李斯《谏逐客书》
(17) 又如:服玉(佩玉);服媚(喜爱佩带);服剑(随身佩带的宝剑)
(18) 铭记,怀念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之矣。——《中庸》
(19) 又如:服膺(铭记在心)
(20) 任用
忠臣危殆,谗人服矣。——《荀子》
(21) 实行;施行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战国策·燕策一》
(22) 又如:服行(施行,实行)
(23) 执持 。如:服臧(持着脏物)
(24) 得
明者固能察极,知人之所不能知,服人之所不能得。——马王堆 汉墓帛书《道原》
(25) 使习惯于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楚辞·屈原·九章·橘颂》
(26) 又如:不服水土
(27) 承受 。如:服更(承受;接受)
(28) 遵从;遵守 。如:服习(遵循习尚);服善(遵行善道);服礼(遵行礼法);服度(遵守礼法)
(29) 通“负”(
)。负荷;驾驶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易·系辞下》
再鼓,服辇载粟而至。——《淮南子·人间》
(30) 又如:服牛乘马(役使牛马驾车);服辂,服舆(驾车);服驯(驾驭车马);服御(驾驶车马)
(31) 通“覆”(
)。遮盖,掩蔽道逢辇者,以其辇服其道。——《韩诗外传》
名词
(1) 衣服,服装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八十章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輙羞赧弃去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工作服;服乘(指衣服车马);服养(衣服与食物);服御(指衣服、车马等器物)。又指丧服
会仲孺有服。(有服:有丧服在身。)——《史记·武安侯传》
(3) 事情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礼记·学记》
(4) 服丧
三年服阙。——《风俗通·十反》
服阙,服全椒长。——《后汉书·刘平传》
(5) 又如:服满(服阙。服丧期满);服制(服丧制度。按生者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服除(服丧期满);服假(丧假)
(6) 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叫“服”
两服上襄。(上襄:指马头昂举。)——《诗·郑风 》
(7) 通“箙”。盛箭之器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诗·小雅·采薇》
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荀子·议兵》
(8) 又如:服无矢(箭筒内无箭。形容实力不强大)
(9) 通“鵩”。鸟名,又名山鴞,古以为不祥之鸟
单于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施兮,服集于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又
楚人命鴞曰服。
谊为 长沙傅三年,有服飞入 谊舍,止于坐隅。——《汉书·贾谊传》
(11) 姓
(12) 另见
fù
名词
(1) 车厢
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考工记·车人》
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周礼·山虞》
(2) 负载;负荷
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墨子》
(3) ——用于称中药剂量。一剂称一服
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北周· 庾信《燕歌行》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fuk8 [沙头角腔] fuk8 [梅县腔] fuk8 [台湾四县腔] fuk8 [客英字典] fuk8 [陆丰腔] fuk7 [客语拼音字汇] fug6 [宝安腔] fuk8 [海陆丰腔] fuk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伏 | 房六 | 並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bʰĭuk | bi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