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shì jiā mù ní [shi jia mu ni]
繁体 釋迦牟尼
注音 ㄕˋ ㄐ一ㄚ ㄇㄡˊ ㄋ一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释迦牟尼 Shìjiāmùní

(1) (公元前563—485)也叫“释伽文佛”,佛教创始人

Sakyamuni, the founder of Buddhism

词语解释

  1. 约公元前563-前483年,佛教始祖。姓 乔答摩 ,名 悉达多 。为 中印度 迦毘罗国 王 净饭王 长子,母名 摩耶 。年十九(一说二十九)岁入雪山苦行六年,出山后,在迦 耶山菩 提树下,得悟世间无常和缘起诸理,即在 鹿野苑 初转法轮,说苦集灭道四谛及八正道,以后四出,凡四十馀年,年八十示寂于 拘尸那伽城 跋陀河 边娑罗双树间。“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即 释迦 族的圣人。弟子甚多,著名者有 大迦叶 等十人,称佛门十哲。

引证解释

⒈ 约公元前563-前483年,佛教始祖。姓乔答摩,名悉达多。为中印度迦毘罗国王净饭王长子,母名摩耶。年十九(一说二十九)岁入雪山苦行六年,出山后,在迦耶山菩提树下,得悟世间无常和缘起诸理,即在鹿野苑初转法轮,说苦集灭道四谛及八正道,以后四出,凡四十馀年,年八十示寂于拘尸那伽城跋陀河边娑罗双树间。“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即释迦族的圣人。弟子甚多,著名者有大迦叶等十人,称佛门十哲。

释迦牟尼的国语词典

梵语śākyamuni的音译。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俗名悉达多,生于西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释迦国的太子,二十九岁出家修道,从当时著名的沙门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修习禅定。不久就达到他们所教导的一切,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希求,经过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禅中,他顺次经历禅那的四种境界,然后继续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证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觉。从此以后,他被称为佛陀。并到处说法,组织僧团,直至西元前四八六年圆寂。

释迦牟尼的网络释义

释迦牟尼 (佛陀)

  •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
  • 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维护了刹帝利的阶级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
  • 佛灭后,圣典先是口口传诵,较晚才陆续出现文字经典;原始经典后来又经各部派的重新编纂。这一系列的过程,佛陀的原说一直被加工。所以在全部藏经中,某些法义以略不相同的面目出现。最多只能在一定程度体现佛陀教说的,是巴利五部尼柯耶和汉译四部阿含所代言的“原始佛教”,其内容结构多为三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缘起、三十七道品等。佛陀的根本原理,是成立于无常、无我的缘起,例如舍利弗皈依佛陀前,只需告诉他:“世尊所说,诸法是因缘的生灭”。(概述图片:)
  • 释迦牟尼造句

    卫塞节是纪念释迦牟尼佛的诞生、证道和涅槃的殊胜日子。
    祝你财运像香火一样兴旺,祝你幸福像佛经一样经典,祝你快乐像菩提一样多多,祝你日子像般若波罗一样蜜。释迦牟尼诞辰日,与佛结缘,与福同行。
    这座卧佛是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铜像。
    寺庙西侧是一棵著名的大菩提树,相传释迦牟尼就是在这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成佛的。
    相传,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修道时,菩提树神便以树叶为释迦佛挡风遮雨,保护他安心修道,故名。
    嘿!佛经上说,当年佛祖释迦牟尼降世,一落地便自称‘天上天下,唯我一人称独尊’,这句话跟‘古往今来,打遍天下无敌手’,倒配得上对儿。
    如果有个你一辈子都不会再遇到的让人沉沦的男人,在这里,在世界最高峰的脚下,在释迦牟尼诞生的国度,邀请你和他如情人一样耳鬓厮磨。期限十日,你愿接受吗?墨宝非宝。
    如果我不能遇到释迦牟尼佛,我也能成为独觉的圣者。
    释迦牟尼悟道时说:一切有情感的众生都可以成佛,只是因为妄想执着,所以不能证得无上智慧。贪欲就是妄想执着,祛除杂念得平安喜乐。浴佛节快乐!
    殿内供过去佛迦叶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百科名片佛祖释迦摩尼释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
    经受过磨练,方能内心平静、宠辱不惊,有所作为。耐得住寂寞,才能不为外物所诱,不浮躁,不盲从。释迦牟尼诞辰日:佛曰:心静自然凉,快乐创辉煌!
    释迦牟尼佛殿前正在讲经,众喇嘛跏趺而坐,讲坛上布置有佛门八宝,宝床上一名喇嘛面目似曾相识。
    按惯例,五月十四日展示过去佛无量光佛的巨像,十五日展示现在佛释迦牟尼的巨像,十六日展示未来佛弥勒强巴的巨像。
    释迦牟尼的母亲在生他之后的第七天就死了,所以他是由他姨母抚养长大的。从小释迦牟尼就特别的聪明,无论什么事情一学就会,而且对任何事情都愿意问一个为什么,非要得出答案不可。
    释迦牟尼涅盘后的第二年的夏天,大迦叶将所有的弟子召集到王舍城灵鹫山集合,汇编释迦佛祖的遗教,全部汇编整合完成由阿难诵“经”。
    藏历四月,俗称萨嘎达瓦,又称为氐宿月,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成道、圆寂的月份。
    以当时印度人民的文化水准而言,对释迦牟尼佛深奥的大乘精义,确是很难接受。
    人最可怕的就是贪色和贪财,释迦牟尼的弟子阿难陀就挡住了美色的诱惑。
    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地球八相成道、示现成佛,给世间一切众生指引了一条了生脱死的涅槃解脱之道。

    汉字详情

    shì [shi]
    部首: 701
    笔画: 12
    五笔: TOC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EQ
    四角: 2795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采( biàn),睪( )声。采,有辨别、分析义。本义:脱掉,解下)

    (2) 同本义

    释,解也。从采,取其分别物也。睪声。——《说文》

    释获。——《仪礼·大射仪》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

    主人释服。——《仪礼》

    (3) 又如:释绂(解下印绶。指致仕罢官);释褐(除去平民的衣服,换上官服。即“作官”)

    (4) 解释

    乃使行人 奚斯释言于 齐。——《国语·吴语》

    (5) 又如:释情消迹(消除误会;予以和解);释言(以言语自作解释);释例(说明所著书的凡例)

    (6) 释放;赦免

    怀王竟听 郑袖,复释去 张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豪民气尽,以额叩头,谢不敢。乃释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7) 舍弃;抛弃

    故释先王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吕氏春秋·察今》

    乃请释子服何于吴。——《左传·哀公八年》

    君其释申生也。——《国语·晋语》。注:“释,舍也。”

    (8) 又如:释法(舍弃法令而不施用)

    (9) 放下;放开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养生主》

    (10) 又如:力叮不释(用力叮住不放)

    (11) 消失

    虽欲爱君,惑不释也。——《国语·晋语》

    (12) 溶化;消融

    涣兮其若冰之将释。——《老子》

    (13) 又如:如冰之将释(就像冰将消融那样)

    (14) 泡在水里或其他液体里

    欲濡肉,则释而煎之以醢。——《礼记·内则》

    (15) 发,射出

    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书·太甲上》

    (16) 解除;免除

    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清· 黄宗羲《原君》

    (17) 又如:释去仔肩(卸掉责任;放下重担);释憾(解除心中的怨恨。指报复);释难(解除困难);释闷(解闷儿;排遣烦闷);释四增美(除去邪僻之念,增加美善的质性)

    (18) 淘米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诗·大雅·生民》

    名词

    中国佛教用作释迦牟尼的简称 。是佛陀的姓氏;自东晋以后,佛教出家人自称释子,对外人而言称释氏。如:释厄(唐僧遭受的魔难);释老(指释伽牟尼与老子。即佛家与道家。也叫“释道”)

    英文翻译

    interprete, elucidate; rel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宋本广韵

    jiā [jia]
    部首: 306
    笔画: 8
    五笔: LKP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YKSR
    四角: 36300

    详细解释

    ——译音字。如:迦罗沙曳(袈裟);迦罗(佛祖诞生地“迦维罗卫”的省称;亦指实时,世间之时。佛教二时之一);迦蓝(伽蓝。(1)佛寺 (2)佛教僧侣 (3)寺院中的护法神);迦箅香(藿香);迦南(伽南香。沉香的别名);迦持(佛教戒律)

    英文翻译

    character for translit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aa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1 [梅县腔] g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kia1 [客英字典] ga1 [台湾四县腔] ga1 [宝安腔] ga1
    ◎ 潮州话:gi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伽戈三開平聲開口三等kiakĭɑ
    móu,mù [mou,mu]
    部首: 421
    笔画: 6
    五笔: CRHJ
    五行:
    仓颉: IHQ
    四角: 23500

    详细解释

    móu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牛,从厶。厶象气从口出。本义:牛叫声)

    (2) 同本义

    牟,牛鸣也。——《说文》

    牟然而鸣。——柳宗元《牛赋》

    (3) 又如:野牛牟牟地叫

    (4) 力求得到;目的在于

    游居厚养,牟食之民也。——《韩非子》

    (5) 又如:牟利

    (6) 通“侔”。等同

    德牟往初,功无与二。——《汉书·司马相如传·封禅书》

    名词

    (1) 大麦

    贻(送)我来(小麦)牟。——《诗·周颂·思文》

    (2) 通“眸”。瞳人

    尧、 舜参牟子。——《荀子·非相》

    (3) 假借为“眉”。眉毛,眉寿

    天与厥福,永享牟寿。——《鲁相韩勅造孔庙礼器碑》

    (4) 通“堥”。釜属瓦器皿

    敦、牟、巵、匜。——《礼记·内则》

    (5) 通“麰”。大麦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诗·周颂·思文》

    (6) 通“鍪”。岑牟,古代鼓角吏所戴的帽子

    更著岑牟单绞之服。——《后汉书·祢衡传》

    (7) 姓

    (8) 另见

    (1) ——“牟平”( Mùpíng):县名。今在山东省东部

    (2) 另见 móu

    英文翻译

    make; seek, get; barley; low

    方言集汇

    ◎ 粤语:ma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eu2 [宝安腔] miu2 [海陆丰腔] meu2 [梅县腔] meu2 [客语拼音字汇] meu2 [客英字典] meu2
    ◎ 潮州话:mong5(mông) [揭阳、潮阳]mou5(mô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浮平聲開口三等mĭəumiu/miou
    [ni]
    部首: 327
    笔画: 5
    五笔: NX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女性
    仓颉: SP
    四角: 772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尸,匕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个人亲昵的样子。本义:亲近,亲昵)

    (2) 同本义。后作“昵”

    尼,从后近之也。——《说文》

    尼,近也。——《小尔雅》。按,近昵之意,字亦作昵。

    不避远尼。——《尸子》

    (3) 安定,平和

    尼,安也。——《尔雅》

    尼,和也。——《广雅》

    竟界尼康。——《隶释·祝睦后碑》

    名词

    (1) 尼姑,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是梵语“比丘尼”(Bhidsunt)的简称

    人道为尼,遂居此寺。——《洛阳伽蓝记·胡统寺》

    (2) 又如:僧尼(和尚和尼姑);尼寺(尼姑所住的寺院);尼房(尼姑所居处);尼坛(尼姑受戒的地方)

    (3) 尼山 。如:尼丘(尼邱。山名,即尼山,在山东曲阜县东南。相传为孔子出生地。故孔子名丘,字仲尼);尼圣(对孔子的尊称);尼轲(孔子和孟子的并称);尼聃(儒家创始人仲尼和道家创始人老聃的并称);尼首(谓人头像尼丘山,中低四方高)

    英文翻译

    Buddhist nun; translit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nei4
    ◎ 客家话:[梅县腔] ni2 [台湾四县腔] ni2 nit8 [客语拼音字汇] ni2 [东莞腔] li2 [客英字典] ni2 [陆丰腔] ni3 [海陆丰腔] ni2 nit8 [宝安腔] l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女夷脂B開平聲開口三等脂Bnrii/nyɳ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