醯醢

xī hǎi [ xi hai]
注音 ㄒ一 ㄏㄞˇ

词语释义

1、意思是指鱼肉做成的酱。 2.也指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词语解释

  1. 用鱼肉等制成的酱。因调制肉酱必用盐醋等作料,故称。

    《周礼·秋官·掌客》:“米八十筥,醯醢八十罋。”《礼记·郊特牲》:“醯醢之美,而煎盐之尚,贵天产也。” 孙希旦 集解:“曰‘醯醢’者,醢必资醯以成也。” 宋 张耒 《九月十二日入南山憩一民舍冒雨炙衣久之》诗:“山翁生未食醯醢,脱粟寒蔬度朝暮。”

引证解释

⒈ 用鱼肉等制成的酱。因调制肉酱必用盐醋等作料,故称。

《周礼·秋官·掌客》:“米八十筥,醯醢八十罋。”
《礼记·郊特牲》:“醯醢之美,而煎盐之尚,贵天产也。”
孙希旦集解:“曰‘醯醢’者,醢必资醯以成也。”
宋张耒《九月十二日入南山憩一民舍冒雨炙衣久之》诗:“山翁生未食醯醢,脱粟寒蔬度朝暮。”

醯醢的网络释义

醯醢

  • 醯醢是汉语词汇,
  • 拼音:xī hǎi
  • 释义:1、指鱼肉做成的酱。2、也指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 汉字详情

    [xi]
    部首: 714
    笔画: 19
    五笔: SGYL
    五行:
    仓颉: MWYIT
    四角: 106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用于保存蔬菜、水果、鱼蛋、牡蛎的净醋或加香料的醋

    和用醯。——《礼记》

    (2) 又如:醯醋(酸醋);醯酱(醋和酱。亦指酱醋拌和的调料)

    (3) 酒 。如:醯醢(酒和肉酱);醯壶(酒壶)

    英文翻译

    vinegar; pickle; acid

    方言集汇

    ◎ 粤语:he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1 [客英字典] hi1 [台湾四县腔] hi1 [宝安腔] hi1 [梅县腔] hi1 [客语拼音字汇] hi1
    ◎ 潮州话:h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雞齊開平聲開口四等xieihe/xei
    hǎi [hai]
    部首: 714
    笔画: 17
    五笔: SGDL
    五行:
    仓颉: MWKRT
    四角: 146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酉。本义:肉酱)

    (2) 同本义

    脯醢菜羹。——汉·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醢脯(肉酱和干肉);醢酱(肉酱)

    (4) 酱

    醢,酱也。——《广雅》

    自酒米至于盐醢百有余品,皆尽时味。——《魏书》

    凡国家大事、兵农礼乐,以及钱刀醯醢之细,无不经营贯串。——清· 毛奇龄《王君慎斋诗集序》

    动词

    古代一种酷刑,将人剁成肉酱

    杀梅伯而醢之,杀 鬼侯而脯之。——《吕氏春秋·慎行论》

    英文翻译

    minced pickled meat; mince

    方言集汇

    ◎ 粤语:ho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3 [客语拼音字汇] hoi3 [宝安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3
    ◎ 潮州话: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改上聲開口一等haix/xojxɒi

    醯醢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