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

tí hú guàn dǐng [ ti hu guan ding]
繁体 醍醐灌頂
注音 ㄊ一ˊ ㄏㄨˊ ㄍㄨㄢˋ ㄉ一ㄥ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醍醐灌顶 tíhú-guàndǐng

(1) 醍醐由牛乳精制而成,最益人体。故用以比喻灌给人智慧,使人头脑清醒。旧时也比喻听了精辟的言论深受启发

pleasure of receiving wisdom like pouring rich liquor over one's head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成语用法

醍醐灌顶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引证解释

⒈ 佛教以醍醐灌人之顶,喻以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彻悟。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又所蒙处分,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
毌国政《我们家的炊事员》:“不知爸爸刚才是出于谦虚,还是这会儿突然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啦!”

⒉ 喻清凉舒适。

元王祯《农书》卷八:“其宿酲未解,病暍未苏,得此而食,世俗所谓醍醐灌顶,甘露洒心,正谓此也。”
《水浒传》第四二回:“宋江觉道这酒馨香馥郁,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

醍醐灌顶的国语词典

将牛奶中精炼出来的乳酪浇到头上。佛家以此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澈底醒悟。《西游记.第三一回》:「那沙僧一闻孙悟空的三个字,好便是醍醐灌顶,甘露滋心。」《红楼梦.第六三回》:「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嗳哟了一声,方笑道:『怪道我们家庙说是铁槛寺呢,原来有这一说。』」亦可比喻令人感到清凉舒适。

醍醐灌顶的网络释义

醍醐灌顶

  • 醍醐灌顶:成语
  • 醍醐灌顶:2011年美国电视剧
  • 醍醐灌顶 (成语)

  • 醍醐灌顶,拼音是tí hú guàn dǐng,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 醍醐灌顶造句

    此次调动,我很想不通,听他一说,醍醐灌顶,我全理解了。
    你是否曾有过醍醐灌顶的经历?
    生活中总是有些不顺的事情,渴求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能够醍醐灌顶,参悟出正确的方法论和行为观。
    王老师的话让我感到醍醐灌顶,顿时我的心情也开朗了许多。
    陈顶天醍醐灌顶般,决议留在这座幻想的城市。
    这位老校友,我寻访多年,都没有下落;不想今日在火车上醍醐灌顶,真是使我喜出望外。
    一个人会突然想通一件事,如醍醐灌顶,如振聋发聩,从此境界大不相同。这或许跟时间有关系,也或许跟阅历有关系,但不到那个节点,无论别人如何苦口婆心,都无法消除困顿。所以给别人提意见,不必着急上火,他需要的或许不是建议,他需要的其实是时间。
    受到她的一言启发,我犹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他的生动发言让我感到醍醐灌顶,顿时我的心情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据说爱情令人盲目,而友谊却能让人醍醐灌顶。
    惊慌之际,忽听夏铭焉一声疾呼,恰如醍醐灌顶,顺势翻腕变招,正依表妹所言,施展出那路止水剑法。
    老禅师微言大义,令弟子醍醐灌顶,茅舍顿开。
    ,您这些话犹如醍醐灌顶,使我顿开茅塞。
    依韵头也不回的自顾前走,留下的这句话,却让迷茫的孔宣犹如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
    这一刻,卫源这具身体的父亲,从小教导他的话语突然浮现在耳边,如同耳提面命一般,醍醐灌顶一般的通透全身。
    对于新上任的这个市场管理者来说,这次约见无异于醍醐灌顶。
    被刘猛这一提醒程静梅醍醐灌顶般自责的拍了拍光洁白皙的额头,不停的点头应道“恩恩,想知道,想知道……”。
    《后备力量建设及发展趋势》、《我国周边形势与国家安全环境》、《现代防空作战》,三场专题报告如醍醐灌顶,令参训的预任军官耳目一新。
    姜俊被突然地一下给震惊住了,身体不受控制的倒立在孟章的头上,此时立即联想到老头子曾经教导过得醍醐灌顶。
    在黑风高的夜晚,我在贵校严谨而不失精美的网页上看到了计算机项目,宛如晴天霹雳,醍醐灌顶,拨云见日,茅塞顿开,誓要进入贵校深造。

    汉字详情

    [ti]
    部首: 714
    笔画: 16
    五笔: SGJH
    五行:
    仓颉: MWAMO
    四角: 1668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最精纯的酥酪 。

    (2) 如:醍醐

    英文翻译

    essential oil of bu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ta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i2 ti3 [台湾四县腔] ti2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2 [梅县腔] ti2 [客英字典] ti2 [宝安腔] ti2 | ti3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杜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dʰieide/dei
    [hu]
    部首: 714
    笔画: 16
    五笔: SGDE
    五行:
    仓颉: MWJRB
    四角: 17620

    详细解释

    ——“醍醐”( tí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

    英文翻译

    purest cream

    方言集汇

    ◎ 粤语:w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梅县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宝安腔] f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吳平聲開口一等gho/huɣu
    guàn [guan]
    部首: 331
    笔画: 20
    五笔: IAK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TRG
    四角: 341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雚( guàn)声。本义:灌水)

    (2) 同本义

    灌,灌水也。出庐江雩娄北入淮。——《说文》

    (3) 灌水,源出河南省商城县南,东北经固始县西南曰曲河,北合史河流入淮水

    (4) 丛生的树木

    灌木,丛木。又,木族生为灌。——《尔雅》

    灌,丛也。——《小尔雅》

    集于灌木。——《诗·周南·葛覃》

    而灌木丛林,蒙茸山麓,未经删治如今者,则无疑也。——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灌木;灌莽;灌丛

    动词

    (1) 浇;灌溉

    灌,浇也,渍也。——《广韵》

    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庄子·逍遥游》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聊斋志异·促织》

    引河水灌民田。——《史记·西门豹列传》

    (2) 又如:灌植(浇水培植);灌濡(浇灌润泽);灌渎(灌溉用的小沟渠);灌畦(灌溉种菜);灌蔬(栽培菜蔬)

    (3) 流注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4) 又如:灌溢(流布);灌澍(灌注,流泻);灌洗(冲洗)

    (5) 强行使喝下

    不能饮者以筒灌其中。——《韩非子·说疑》

    (6) 又如:灌米汤(恭维);灌口(方言。给牲口灌药用的器具)

    (7) 古代祭祀的一种形式。斟酒浇地以求神降临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论语·八佾》

    灌用郁鬯。——《礼记·礼器》

    (8) 又如:灌地(洒酒于地,求神降临)

    (9) 盥洗 。如:灌手(洗手);灌澡(佛教语。即沐浴);灌沐(盥洗);灌佛(浴佛,灌洗佛像)

    (10) 饮酒 。如:灌丧

    (11) 浇铸

    烁一鼎之铜,以灌一钱之形,不能成一鼎。——汉· 王充《论衡·奇怪》

    (12) 又如:灌辟(冶铸,冶炼)

    (13) 装入 。如:灌肠

    (14) 录音 。如:灌音;灌制

    英文翻译

    pour; water; irrigate, flood

    方言集汇

    ◎ 粤语:gun3
    ◎ 客家话:[梅县腔] gwon5 [海陆丰腔] gon5 kwan5 [东莞腔] gon5 [陆丰腔] gon5 [宝安腔] gon5 [台湾四县腔] gon5 kwan5 [客语拼音字汇] gon4 guon4 [客英字典] gwon5 kwa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玩去聲合口一等kuanh/kuannʔwan
    dǐng [ding]
    部首: 616
    笔画: 8
    五笔: SD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NMBO
    四角: 112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丁声。从“页”,表示与人头有关。本义:人头的最上端)

    (2) 同本义

    顶颠也。——《说文》

    过涉灭顶。——《易·大过》

    肩高于顶。——《庄子·大宗师》。释文:“本作项。”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如:头顶;秃顶;顶光(即佛或菩萨顶上的圆形光环);顶珠(显贵者巾顶上所装饰的大珠);顶角(男童头上蓄留的小辫);顶颡(“颡”应作“嗓”。顶到喉咙口。形容吃得很饱);顶老(头顶;妓女);顶阳骨 (头盖骨;) 顶瓜皮 (头皮);顶搭子 (婴儿留在头顶上的一撮头发); 顶门上针(刺中穴道的针砭。比喻打中要害);顶虫(古代传说中指生于头颅的虫);顶疮(头疮);顶发(头发)

    (4) 引申为物的最上部;前部

    今不称九天之顶,则言黄泉之底,是两末之端议,何可以公论乎?——《淮南子》

    由屋顶放光明入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灭顶之灾;山顶;桅顶;塔顶;顶上五台山(孝子在灵前引路);顶马(旧时大官出行,骑马为前驱的官吏);顶针挨住(一个接一个地等待)

    (6) 止境、限度 。如:浪费没有顶;节约没有顶

    (7) 顶子。清代官吏依其等级在冠上,缀珠玉宝石金银等以为饰,谓之顶

    固伦额驸吉服冠,顶用红宝石。——《清史稿》

    动词

    (1) 以头承戴

    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宋· 汪莘《行香子》

    (2) 又如:头上顶着一包东西;顶盔掼甲(戴上头盔,披上战甲。指全身武装);顶了大帽子(凭了权贵的力量)

    (3) 支撑;承担

    顶门的,也是他。——《西游记》

    我昨日把王善保的老婆打了,我还顶着徒罪呢。——《红楼梦》

    (4) 又如:顶扛(承当);顶门主顾(老主顾);顶号(代人受过);顶岗(独立担当本职工作)

    (5) 顶撞,以头在前顶推、抵触,以头或角撞或推 。如:这头牛爱顶人;顶牛儿(骨牌的一种玩法。也叫接龙);又顶又踢

    (6) 违反、反对 。如:我又顶了他几句;顶角(争执);顶板(比喻互相冲突、顶嘴);顶触(顶撞)

    (7) 迫使某物升起 。如:嫩芽把土顶起来了

    (8) 抗衡,对面相迎,与某人进行竞赛或格斗 ——通常指势均力敌或获得胜利。如:顶风雪,战严寒

    (9) 代替 。如:顶人受过;一个顶一个;顶冒(冒名顶替);顶名冒姓(冒充他人的姓名。即冒名顶替);顶缸(顶替罪责;代替承担责任);顶礼宝忏(诚心诚意地请人代念忏悔的经文);顶窝儿(填房;补缺);顶收(后任替前任偿还债务);顶银(假银子)

    (10) 到

    那船儿须臾顶岸。——《西游记》

    吃中饭的时候就叫送稿,顶如今还不送来。——《官场现形记》

    (11) 又如:顶岸(靠岸,抵岸)

    (12) 旧时指转让或取得企业经营权、房屋或土地租赁权

    本军因无暇自种,往往顶与民人耕种认租。——清· 林则徐《清理屯田章程折》

    (13) 又如:招顶;顶出去;顶进来;

    (14) 拜

    行者顶谢不尽。——《西游记》

    二奶奶顶上大老爷,知道大老爷来家了,热孝在身,不好过来拜见。——《儒林外史》

    (15) 又如:顶上(拜上);顶礼慈云(向佛跪拜致敬);顶谢(顶礼致谢);顶谒(顶礼谒见)

    (16) 围棋手法的术语

    顶,撞也。我彼之子,同路而直撞之之谓顶。——宋· 徐铉《围棋义例》

    (17) 等候 。如:顶城门(等候城门打开)

    (18) ∶相当;抵得上

    副词

    dǐng

    量词

    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如:一顶帽子;一顶帐子

    英文翻译

    top, summit, peak; to carry on the head

    方言集汇

    ◎ 粤语:deng2 ding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