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斟

zhuó zhēn [ zhuo zhen]
注音 ㄓㄨㄛˊ ㄓㄣ

词语释义

亦作'酌酙'。酌酒。 考虑事情或行文等是否妥当和可行。

词语解释

  1. 亦作“ 酌酙 ”。酌酒。

    明 程嘉燧 《孙履正履和北上临别题赠长句》:“脱衣貰酒君酌斟,君胡不饮心沉吟。” 清 方文 《严子餐招同王宇安暨令嗣茂远朱岷左吴岱观夜集有怀亡友子岸》诗:“举觴命亲串,有酒当酌酙。”

  2. 考虑事情或行文等是否妥当和可行。

    《天地会诗歌选·根由歌》:“共结联盟表真心,同谋大事密酌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酌酙”。酌酒。

明程嘉燧《孙履正履和北上临别题赠长句》:“脱衣貰酒君酌斟,君胡不饮心沉吟。”
清方文《严子餐招同王宇安暨令嗣茂远朱岷左吴岱观夜集有怀亡友子岸》诗:“举觴命亲串,有酒当酌酙。”

⒉ 考虑事情或行文等是否妥当和可行。

《天地会诗歌选·根由歌》:“共结联盟表真心,同谋大事密酌斟。”

酌斟的网络释义

酌斟

  • 酌斟,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zhuó zhēn,释义为酌酒,出处《孙履正履和北上临别题赠长句》。
  • 汉字详情

    zhuó [zhuo]
    部首: 714
    笔画: 10
    五笔: SG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WPI
    四角: 176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酉( yǒu),从勺,勺亦声。从“酉”与酒有关。本义:斟酒)

    (2) 同本义

    酌,盛酒行觞也。——《说文》

    尸升,坐取爵酌。——《仪礼·有司彻》。

    酒曰清酌。——《礼记·曲礼》

    缩酌用茅。——《礼记·郊特牲》

    盖酌之也。——《公羊传·僖公八年》

    及祭,酌仆。——《周礼·夏官》

    引壶觞以自酌。——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因命酌互举。——唐· 李朝威《柳毅传》

    以我酌油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欧阳修《卖油翁》

    无多酌我,我乃酒狂。——《汉书·盖宽饶传》

    (3) 又如:酌献(斟酒以献;酌酒献客;酌酒祭神);酌羽(酌酒。羽,羽觞之省,代指酒);酌言(酌酒。言,助词);酌醴(酌酒)

    (4) 饮酒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陶潜《归去来辞》

    (5) 又如:酌别(饮酒告别);酌杯(饮酒);酌鲁(饮薄酒);酌霞(比喻饮美酒)

    (6) 斟酌,择善而行

    酌今昔而减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如:酌议(斟酌商议);酌责(酌情责罚);酌从(酌情顺从);酌古御今(择古之善者以为治今的借鉴);酌古准今(择取古代之事,用来比照今天的情况);酌估(估计);酌度(酌量;度量)

    (8) 舀取

    以杓酌油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9) 又如:酌饮(挹取流质食物而饮);酌取(挹取,舀取)

    名词

    (1) 酒的代称

    折寒梅以为羞兮,洒飞泉以为酌。——邹智《吊刘忠定公文》

    (2) 又如:酌奠(以酒祭奠);酌焉不竭(比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 通“爵”。中国古代的一种酒器

    主人受酌降。——《仪礼·有司徹》

    华酌既陈,有琼浆些。——《楚辞·招魂》

    (4) 又如:酌金馔玉(形容饮食的豪侈讲究);酌金馔玉(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极言饮宴的奢侈豪华)

    英文翻译

    serve wine; feast; delibe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oe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ok7 [客英字典] chok7 [沙头角腔] zok7 [东莞腔] tsek7 [台湾四县腔] zok7 [梅县腔] zhok7 [陆丰腔] chok7 [宝安腔] zok7 [客语拼音字汇] zo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之若藥開入聲開口三等cjak/tjaktɕĭak
    zhēn [zhen]
    部首: 407
    笔画: 13
    五笔: ADW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TVYJ
    四角: 44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斗,甚声。本义:用勺子舀取)

    (2) 同本义

    斟,勺也。——《说文》

    斟,酌也。——《广雅》

    孔子穷乎 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吕氏春秋》

    太行何艰哉,北斗不可斟。—— 唐· 顾况《游子吟》

    其御羊斟不与。——《左传·宣公二年》

    羊羹不斟,而宋国危。——《淮南子·鏐称》

    (3) 用壶倒酒或茶水

    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唐· 李白《悲歌行》

    (4) 又如:斟酒;斟一杯水;斟泻(倾注);斟茶;给她斟一杯酒

    (5) 考虑,考虑好坏,比较长短

    斟量功伐。——《颜氏家训·省事》

    (6) 又如:斟酌损益(仔细考虑,反复商讨,以决定增减、兴革);斟勺(考虑,吸取);斟裁(斟酌决定);斟量(酌量;估量)

    名词

    (1) 汤汁,羹汁

    斟,汁也。——《方言三》

    厨人进斟,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史记·张仪列传》

    (2) 古国名 。相传为夏同姓诸侯之国

    英文翻译

    to pour wine or tea into a cup; to gauge

    方言集汇

    ◎ 粤语:zam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m1 [沙头角腔] zim1 [客英字典] zhim1 [台湾四县腔] tsiim1 [梅县腔] zhim1 [陆丰腔] zim1 [海陆丰腔] zhim1 [宝安腔] zim1 [东莞腔] z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職深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tɕĭĕmcjim/tjim

    酌斟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