鄣袖
注音
ㄓㄤ ㄒ一ㄡˋ
词语释义
以袖遮颜。形容故作姿态。
词语解释
以袖遮颜。形容故作姿态。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尹春 ﹞性格温和,谈词爽雅,无抹脂鄣袖习气。”
引证解释
⒈ 以袖遮颜。形容故作姿态。
引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尹春﹞性格温和,谈词爽雅,无抹脂鄣袖习气。”
鄣袖的网络释义
鄣袖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邑名 。本为纪国边邑
鄣,纪邑也。从邑,章声。——《说文》
秋七月,齐人降 鄣。——《春秋·庄公三十年》。 杨伯峻注:“鄣,当即《昭十九年传》之 纪鄣。 纪鄣者,本 纪国之 鄣邑也。当在今 江苏省赣榆旧城北。”
(2) 古郡名 。秦置。汉为故鄣,属丹阳郡。今浙江省长兴县西南有故鄣城
动词
同“障”。阻塞,阻隔
自鄣叶。——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以叶自鄣。
英文翻译
name of an ancient city in N. Jiangsu, near Shandong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ong1 [客英字典] zhong1 [台湾四县腔] zo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ong1 [客英字典] zhong1 [台湾四县腔] z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章 | 諸良 | 章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tɕĭaŋ | cjang/tja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字作褎。形声。从衣,由声。本义:衣袖)
(2) 同本义
褎,袂也。——《说文》。字亦作褎、作袖
攘袖见素手。——《文选·曹子建·乐府》
长袖善舞。——《韩非子》
(3) 又如:袖搭(衣袖多由两片布料缝合而成,靠近袖口的一截称为袖搭);袖佉(袖子的边口)
(4) 袖口
袖,衣袂端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动词
(1) 藏物于袖中
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袖金以私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袖占(在衣袖内占卜);袖演(袖占);袖刃(在衣袖中暗藏兵器);袖手(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也指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
英文翻译
sleeve; put something in sleeve
方言集汇
◎ 粤语:za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u6 [梅县腔] ciu5 [台湾四县腔] ciu5 [客英字典] ciu5 [沙头角腔] tsieu5 [陆丰腔] ciu6 [东莞腔] ciu3 [宝安腔] ciu3 [客语拼音字汇] qi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u6 [梅县腔] ciu5 [台湾四县腔] ciu5 [客英字典] ciu5 [沙头角腔] tsieu5 [陆丰腔] ciu6 [东莞腔] ciu3 [宝安腔] ciu3 [客语拼音字汇] qi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岫 | 似祐 | 邪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zsiuh/sziow | z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