鄣蔽

zhāng bì [ zhang bi]
注音 ㄓㄤ ㄅ一ˋ

词语释义

1.屏障。 2.遮蔽。

词语解释

  1. 屏障。

    《汉书·严助传》:“臣 安 ( 刘安 )幸得为陛下守藩,以身为鄣蔽,人臣之任也。”

  2. 遮蔽。

    汉 王充 《论衡·说日》:“夏时,阳气多,阴气少,阳气光明,与日同耀,故日出輒无鄣蔽。”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杨契丹》:“ 杨 以簟蔽画处, 郑 ( 郑法士 )窃观之,谓 杨 曰:‘卿画终不可学,何劳鄣蔽?’”

引证解释

⒈ 屏障。

《汉书·严助传》:“臣安(刘安 )幸得为陛下守藩,以身为鄣蔽,人臣之任也。”

⒉ 遮蔽。

汉王充《论衡·说日》:“夏时,阳气多,阴气少,阳气光明,与日同耀,故日出輒无鄣蔽。”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杨契丹》:“杨以簟蔽画处, 郑(郑法士 )窃观之,谓杨曰:‘卿画终不可学,何劳鄣蔽?’”

鄣蔽的网络释义

鄣蔽

  • 鄣蔽,汉语含义是指屏障,也有遮蔽的含义。出处《汉书·严助传》。
  • 汉字详情

    zhāng [zhang]
    部首: 212
    笔画: 13
    五笔: UJBH
    五行:
    仓颉: YJNL
    四角: 074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邑名 。本为纪国边邑

    鄣,纪邑也。从邑,章声。——《说文》

    秋七月,齐人降 鄣。——《春秋·庄公三十年》。 杨伯峻注:“鄣,当即《昭十九年传》之 纪鄣。 纪鄣者,本 纪国之 鄣邑也。当在今 江苏省赣榆旧城北。”

    (2) 古郡名 。秦置。汉为故鄣,属丹阳郡。今浙江省长兴县西南有故鄣城

    动词

    同“障”。阻塞,阻隔

    自鄣叶。——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以叶自鄣。

    英文翻译

    name of an ancient city in N. Jiangsu, near Shandong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ong1 [客英字典] zhong1 [台湾四县腔] z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諸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tɕĭaŋcjang/tjang
    [bi]
    部首: 301
    笔画: 14
    五笔: AUMT
    五行:
    仓颉: TFBK
    四角: 4424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2) 遮住,遮掩

    蔽,蔽蔽小草也。——《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

    蔽,障也,隐也。——《广雅》

    蒲蔽。——《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

    乘马其蔽五。——《管子》。注:“所以捍车马。”

    景以蔽日。——《淮南子·修务》

    故能蔽不新成。——《老子》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 屈原《九歌·国殇》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史记》

    阴翳蔽日。——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屏蔽;蔽天(遮蔽天空,布满了整个天空)

    (4) 隐藏 蔽林间窥之。—— 唐· 柳宗元《三戒》

    先生…引蔽驴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蔽贤(隐蔽贤者,不使上知);蔽形(遮掩身体)

    (6) 庇护

    盖借塞墙为蔽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蔽护(掩护;庇护);蔽橹(古代防御用的大盾);蔽辜(抵罪)

    (8) 掩饰

    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管子·牧民》

    (9) 又如:蔽美(掩盖他人的美德、长处);蔽恶(掩饰过错和坏行为)

    (10) 蒙蔽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齐策》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蔽蒙(蒙蔽;隐瞒);蔽晦(蒙蔽。受遮蔽因而不明)

    (12) 堵塞 。如:蔽塞(堵塞,或耳目思想被蒙蔽)

    (13) 审断,判决 。如:蔽罪(定罪);蔽狱(冤狱)

    (14) 概括

    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

    英文翻译

    cover, hide, conceal; shelter

    方言集汇

    ◎ 粤语:bai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5 [客语拼音字汇] bi4 [海陆丰腔] bi5 [陆丰腔] bi5 [梅县腔] bi5 [东莞腔] bi5 [客英字典] bi5 [宝安腔] bi5
    ◎ 潮州话:b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必袂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pĭɛipjed/pi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