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守

jùn shǒu [ jun shou]
注音 ㄐㄨㄣˋ ㄕㄡˇ

词语释义

郡的长官,主一郡之政事。秦废封建设郡县,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为佐。汉唐因之;宋以后郡改府,知府亦称郡守。

词语解释

  1. 郡的长官,主一郡之政事。

    秦 废封建设郡县,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为佐。 汉 唐 因之; 宋 以后郡改府,知府亦称郡守。《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幸得备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爱教化,有以全安愚民,顾乘刑罚多刑杀人。”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郡守宴客,初就席, 子溶 遣县吏呼伎乐伶人,即皆驰往,无敢留者。” 清 黄之隽 《海啸歌》:“郡守告予往勘灾, 华 娄 两宰同去来。”

引证解释

⒈ 郡的长官,主一郡之政事。 秦废封建设郡县,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为佐。 汉唐因之; 宋以后郡改府,知府亦称郡守。

《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幸得备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爱教化,有以全安愚民,顾乘刑罚多刑杀人。”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郡守宴客,初就席, 子溶遣县吏呼伎乐伶人,即皆驰往,无敢留者。”
清黄之隽《海啸歌》:“郡守告予往勘灾, 华娄两宰同去来。”

郡守的国语词典

职官名。秦时一郡最高的行政首长。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守。见《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

郡守的网络释义

郡守

  • 郡守是古时候的一种官名。郡的行政长官,始置于战国。战国各国在边地设郡,派官防守,官名为“守”。本系武职,后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 秦统一后,实行郡、县两级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每郡置守,治理民政。
  • 郡守的翻译

    英语: senior provincial official in imperial China

    郡守造句

    传说郡守患的是痰迷心窍,神识恍惚,茶饭不思,已有月余。
    杜周的两个儿子杜延寿、杜延考“夹河为郡守”,一个做着黄河南岸的河南郡太守,一个做着黄河北岸的河内郡太守,都跟他们的父亲杜周一样为人酷刻。
    几年为郡守,家似布衣贫。
    郡守冯亭同百姓谋议道上党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绝断,我们已不可再为韩国百姓了。
    回禀陛下,建宁郡守军共五千一百零七人,其中都尉一人、裨将一人、校尉五人。
    南郡是有名的坚城,昔日江东周瑜挟赤壁胜仗余威,尚且围城一年余,吕蒙若自比周瑜围城,恐怕将遭惨关羽归师与南郡守兵的夹击,而进退狼狈。
    据《太平广记》及《稗史汇编》等文献记载,自蜀郡守李冰起,便有《斗牛》之戏。
    西河郡郡守袁明羽为人狡诈,我怕他一旦得知我们诈取五原郡,会不会借口拒绝供给我们军需补给!
    安邑小城,哪见过当街断案,听说还是比郡守好要大的官员,一时间街道围的水泄不通,仍有大量的民众蜂拥而来。
    白天出门一打听,郡守果然派人到处张贴告示,训喻百姓们要安分守法,不得集结成帮。
    望赐处分,先令当职官核见实数,保明申达转运司,期日委诸郡守贰点阅,仍关掌兵官司照会行下;不可勾押至州者,差官就阅,期以同日究见的实。
    昨日上午,随着打扮成郡守的礼仪官一声令下,都江堰灌县古城正式开门迎宾。
    老天爷似乎与大清过不去,七年之后,又一次飓风刮倒南门,“郡守张万言以各城楼为飓风圮毁,捐俸重建南楼”。
    我怎么把妹子许给你这么个没出息的东西,现在郡守初丧你小心本分些,莫惹是非,要不我可保不住你………
    这就对了,历史上的沈法兴任吴兴郡守,宇文化及弑杀了隋炀帝,沈法兴于是以诛讨宇文化及为名起兵,拥兵六万,不久之后便占据长江以南十几个郡。
    怕的只是羽林卫终究耐不住,且城内粮食有限,我们等不得那些郡守,今日看来也只有几个小郡郡守愿意相助,只是兵将寡少。
    我听闻蹇硕余部最近逃到了豫州的汝南郡意图不轨,那里的郡守首鼠两端,大将军何不派赵融前往击之。
    汉代时,沧州武术习练已成朝廷之患,汉宣帝时期龚遂就任郡守时,希望通过疏导遏制此地习武之风,鼓励人们“卖刀买犊,卖剑买牛”。
    卫子岭出示了郡守府的出关符节,说“大叔,我是游学的士子,敢问这里是什么地方?”。
    哈哈,文和尚欲欺我乎?黄巾之祸,实已断我大汉根基,各地士族、州牧、郡守皆拥兵自重,成尾大不掉之势。

    汉字详情

    jùn [jun]
    部首: 212
    笔画: 9
    五笔: VTK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RNL
    四角: 176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君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行政区域)

    (2) 同本义

    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至 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其县。——《说文》。 朱骏声曰: 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郡国一百有三,古者县大郡小, 秦以后郡大县小。

    及郡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谪守巴陵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郡城就童子试归。——清· 周容《芋老人传》

    自郡城走数十里。

    (3) 又如:郡属(郡守的属员);郡廨(郡府);郡朝(郡署的厅事。亦指郡守);郡章(郡太守的印玺);郡倅(郡佐。郡守的副职)

    (4) 英国和爱尔兰的领土区划分之一,构成为行政、司法和政治目的而设立的主要单位,包括以前盎格鲁撒克逊的郡和其它从未成为郡的地区

    英文翻译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n6 kiun3 [梅县腔] kiun3 [宝安腔] kiun3 [陆丰腔] kiun3 [东莞腔] gun5 [台湾四县腔] kiun5 kiun3 [客语拼音字汇] kiun4 [客英字典] kiun5 ki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三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渠運去聲合口三等gʰĭuəngyonh/giunn
    shǒu [shou]
    部首: 322
    笔画: 6
    五笔: PF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DI
    四角: 3034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2) 同本义

    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王巡虢守。——《左传·二十一年》

    均地守。——《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

    纠其守。——《周礼·内宰》。注:“宿卫者。”

    虽守者益。——《荀子·王制》。注:“谓地也。”

    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左传·隐公五年》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孟子·公孙丑下》

    (3) 节操;操守

    妾为情缘,葳蕤之质,一朝失守。——《聊斋志异》

    (4) 秦代郡的长官名,汉代更名太守。后时作州、府地方长官的省称。被委任在某一方或某一区域负责实施法律或管理的政府主要官员

    守者,秦置也。 秦兼天下,置三川守。 伊、 河、 洛也。—— 蔡邕《独断》

    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5) 又如:郡守;吴起为河西守

    (6) 州郡地方政府所在地

    维梁之西,其蔽曰某山,某守曰兴州。—— 唐· 柳宗元《兴州江运记》

    (7) 原则,规范,准则 。如:有为存守;喜之以验其守

    动词

    (1) 遵守;奉行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世说新语·识鉴》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守官箴(遵守为官之准则);守古(遵守古训);守数(恪守法规)

    (3) 坚持,保持;保守

    守成上文,遭祸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汉书·公孙弘传》

    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估读勤苦,幸获名成。——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田横, 齐之壮士,犹守义不辱。——《资治通鉴》

    (4) 又如:守一(执一,专一);守经(固守经典之义);守常(遵循惯例,固守常法);守义(固守义理,笃守正道);守孀(守寡。孀:寡妇);守着老一套;因循守旧;守恶(坚持邪恶);守求(坚持索求);守故(守旧;保持原状);守成(继承和保持前人已有的成就和业绩);守阙(承继皇位);守真(保持真元;保持本性);守拙(以拙自安,不愿做官。拙:拙于应付世务)

    (5) 看守,看管

    汤为儿守舍。——《史记·张汤传》

    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水浒传》

    后汉使复至 匈奴,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守钱虏(守财奴;财多而吝啬者);守喜婆(接生婆);守生(守候接生);守梓(守灵);守庚申(在庚申日吃斋、静坐不眠);守制读礼(守丧并阅读有关丧祭的礼书)

    (7) 保卫;防守,与“攻”相对

    俾守我王。——《诗·小雅·十月之交》

    横野将军徐晃守 江陵。——《资治通鉴》

    乃使蒙恬北筑 长城而守藩篱。—— 汉· 贾谊《过秦论》

    (8) 又如:守把(把守;掌握);守备(明清所设武官名称,负责城堡守卫及营房粮饷等事);守政(关于防守的事务);守口(把守关口);守要(把守要隘);守境(守卫边境);守舍(看守门户)

    (9) 掌管

    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商君书》

    (10) 收捕

    昭应闻此,必劝 楚王益兵守 雍氏。——《战国策》

    (11) 依靠;依傍 。如:守亲(指新婚夫妇婚后一个月须在新房里,时常厮守)

    (12) 请求

    数守大将军光,为 丁外人求侯。——《汉书》

    (13) 守侯;守护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14) 做郡的知州

    滕子京谪守 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英文翻译

    defend, protect, guard, conserve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6 [客英字典]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宝安腔] su3 si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sjux/sjovɕĭ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