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

jùn xiàn [ jun xian]
繁体 郡縣
注音 ㄐㄨㄣˋ ㄒ一ㄢ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郡县 jùnxiàn

(1) 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

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郡县苦吏。——《史记·陈涉世家》
定东南郡县。——· 邵长蘅《青门剩稿》
province and county in ancient times

词语解释

  1. 郡和县的并称。郡县之名,初见于 周 。

    秦始皇 统一 中国 ,分国内为三十六郡,为郡县政治之始, 汉 初封建制与郡县制并行,其后郡县遂成常制。《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魏书·崔浩传》:“若无水草,何以畜牧?又 汉 人为居,终不於无水草之地筑城郭、立郡县也。” 明 解缙 《送刘绣衣按交阯》诗:“城郭新开 秦 郡县,山河原是 汉 金汤。”亦谓设置郡县。《新五代史·职方考》:“呜呼,自 三代 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后世鉴古矫失,始郡县天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且 安南 自 五季 以来……前代曾郡县其地,反侧无常,不足厪南顾之忧乃允其请。”

引证解释

⒈ 郡和县的并称。郡县之名,初见于周。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国内为三十六郡,为郡县政治之始, 汉初封建制与郡县制并行,其后郡县遂成常制。

《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
《魏书·崔浩传》:“若无水草,何以畜牧?又汉人为居,终不於无水草之地筑城郭、立郡县也。”
明解缙《送刘绣衣按交阯》诗:“城郭新开秦郡县,山河原是汉金汤。”
亦谓设置郡县。 《新五代史·职方考》:“呜呼,自三代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后世鉴古矫失,始郡县天下。”
清魏源《圣武记》卷六:“且安南自五季以来……前代曾郡县其地,反侧无常,不足厪南顾之忧乃允其请。”

郡县的国语词典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除封建,改行郡县制度,将全国分成三十六个郡,郡以下置县,官员由中央任免。

郡县的网络释义

郡县

  • 郡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些诸侯国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经过朝廷的激烈辩论,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秦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由中央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通过郡县制,秦始皇加强了他的统治,郡县制和行省制一样,对我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 郡县造句

    鼠窃狗盗,不久郡县当捕灭,希望陛下不要以此介怀。
    推行郡县制度,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大修驰道,统一车轨……
    自秦至清,越南有约一千二百年作为中国郡县,约九百年作为中国藩属。
    这些人所到之处,必夷其豪,族灭豪猾之属,连坐奸豪之家,在某些郡县确实收到了“道不拾遗、无犬吠之盗”的效果。
    尤弊之处,遣使就郡县随宜赈恤。
    秦始皇废封建为郡县,沿袭春秋战国旧县名置武垣县,这就是河间县的前身。
    这些泥巴上,还有都邑郡县及宫殿苑囿名称,有秀丽挺拔的秦小篆。
    秦朝的郡县制、汉朝的郡国制,使周姓有了形成郡望的机会。
    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错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谴呵及细微,责义不量力;群县相迫促,亦内相刻,流至众庶。
    人迹所至,舟楫所通,莫不为郡县,然纵耳目之欲,穷侈靡之变,不顾百姓之饥寒穷匮也。
    本文拟从郡县归属失考、郡县名称失考、误引文献、诸州郡县置废失考、侯国建置失考等五个方面例举其误谬所在,从而为学界更好的利用此书提供某种帮助。
    天宝初,暐还乡拜扫,特赐锦袍缯彩,御赐诗以宠异之,乘传来往,敕郡县供拟。
    郡县制是由春秋战国时的秦国创始,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完成的。
    地方官员听说我们起事必将商量对策,不会马上申报于朝廷,我们可略施小计,延滞一两月,江南各郡县便可一鼓而下。
    宝山旧名大凑山,原以“烹丁辐凑、商贾云集”而得名,汉初时在桂阳设郡县,最早的矿业亦始自汉代。
    为划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己者。
    中国图百世之宁,惟据亚洲,治国得失,有史可鉴,秦始皇以郡县治天下,失了江山,元世祖以分封治天下,子孙魂游欧洲,今天,只有四方制天下,才能告成功于先人。
    府兵为常备军,兵士享有军、民双籍,落籍在各郡县,归属当地鹰扬府管辖。
    故而立志走访天下,便览郡县志集,寻经世致用之学。
    自从六朝开发以来,到明末这里已经是编户齐民数十万的南陲郡县。

    汉字详情

    jùn [jun]
    部首: 212
    笔画: 9
    五笔: VTK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RNL
    四角: 176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君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行政区域)

    (2) 同本义

    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至 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其县。——《说文》。 朱骏声曰: 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郡国一百有三,古者县大郡小, 秦以后郡大县小。

    及郡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谪守巴陵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郡城就童子试归。——清· 周容《芋老人传》

    自郡城走数十里。

    (3) 又如:郡属(郡守的属员);郡廨(郡府);郡朝(郡署的厅事。亦指郡守);郡章(郡太守的印玺);郡倅(郡佐。郡守的副职)

    (4) 英国和爱尔兰的领土区划分之一,构成为行政、司法和政治目的而设立的主要单位,包括以前盎格鲁撒克逊的郡和其它从未成为郡的地区

    英文翻译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n6 kiun3 [梅县腔] kiun3 [宝安腔] kiun3 [陆丰腔] kiun3 [东莞腔] gun5 [台湾四县腔] kiun5 kiun3 [客语拼音字汇] kiun4 [客英字典] kiun5 ki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三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渠運去聲合口三等gʰĭuəngyonh/giunn
    xiàn,xuán [xian,xuan]
    部首: 224
    笔画: 7
    五笔: EG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MI
    四角: 77732

    详细解释

    xiàn

    名词

    (1) (会意。从系持倒首。象悬挂的样子。( xuán)本义:悬挂)

    (2) 县假借为“寰”,为州县的县 。行政区划单位。周代县大于郡,秦以后县属于郡。今为一级行政区划,隶属于地区、自治州、直辖市之下

    遂缚诣县。——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南番二县。——《广东军务记》

    龙泉县。——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开道置县。——《明史》

    (3) 又如:县尹(一县的长官);县学(旧制设在县里的学校,以培养人才,教育百姓,称县学);县委(中国共产党县一级委员会的简称)

    (4) 官府 。如:县君(宋代官员妻子的一种封号);县治(县衙;县政府)

    (5) 古代天子所治之地,在京都周围千里之内,即王畿 。如:县内(儒家之说,以四海之内为九州,其一为畿内,天子所治);县主(皇族女子的封号);县公主(汉代皇女的封号)

    (6) 另见 xuán

    xuán

    动词

    (1) 系挂

    縣,系也。从系,持县会意。——《说文》。

    骊姬请使申,处 曲沃以速縣。——《国语·晋语》。注:“缢也。”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诗·魏风·伐檀》

    尔庭有县特兮。

    尔庭有县鹑兮。

    (2) 又如:县令(高悬的命令。即“高名”、“虚名”);县车(悬挂缰绳,停放车子不用。比喻退隐不再出仕)

    (3) 维系;拴系;系联

    县联房植。——《淮南子·本经》

    县棺而封。——《礼记·檀弓》

    (4) 又如:县绝(悬系之绳断绝);县联(椽子和屋檐木相接之处)

    (5) 揭示;颁立

    县法以诱民。——《汉书·食货志》

    (6) 又如:县法(古代公布法令,皆悬在阙下,使众周知,故以称颁布法令)

    (7) 称量;衡量 。如:县石(称量石头);县轻重(权衡利弊)

    名词

    (1) 古称悬挂的乐器,如钟磬等

    正乐縣之位。——《周礼·小胥》。注:“谓钟磬之属。”

    (2) 又如:县垂(指钟磬等悬挂乐器);县兴(奏钟磬之类的乐器);县磬(悬挂的磬。喻空无所有,贫困之极)

    (3) 秤锤

    故衡诚縣不可欺以轻重。——《礼记·经解》。注:“谓锤也。”

    (4) 又如:衡县(秤锤)

    形容词

    (1) 远,悬殊

    县隔千里。——《汉书·高帝纪》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庄子·大宗师》。向注:“无所系也。”

    (2) 又如:县隔(相隔很远或差别很大。同“悬隔”);县久(历时久长);县远(悬殊;距离遥远)

    (3) 另见 xiàn

    英文翻译

    county, district, subdivi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2 jyun6
    ◎ 潮州话:guiⁿ7 [潮阳]guaiⁿ7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