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璞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代 郑国 人叫未经雕琢的玉为璞,后世因以“郑璞”喻才不出众的人。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一言之誉, 东陵 侔於 西山 ,一眄之荣, 郑 璞踰於 周 鼎。”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虚名同 郑 璞,散质类 庄 樗。”
引证解释
⒈ 古代郑国人叫未经雕琢的玉为璞,后世因以“郑璞”喻才不出众的人。
引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一言之誉, 东陵侔於西山,一眄之荣, 郑璞踰於周鼎。”
宋杨亿《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虚名同郑璞,散质类庄樗。”
郑璞的网络释义
郑璞 (词语释义)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
(2) 同本义
郑,京兆县, 周厉王子 友所封。从邑,奠声。 宗周之灭, 郑徙 缯洧之上,今 新郑是也。——《说文》
至于南郑。——《穆天子传》。此旧郑也。
郑穆公使视客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于此。在今陕西华县境。其后犬戎杀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武公迁居东都畿内,都新郑,即春秋之郑国。战国时为韩所灭。又如:郑声(郑国音乐);郑风(《诗》十五国风之一);郑国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
(4) 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后与所谓雅乐对举,指与雅乐相背的“淫邪之音”
改华服以就紫,变雅音而入郑。——《惟皇诫德赋》
(5) 又如:郑音(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后多指俗乐)
(6) 姓
形容词
(1) 郑重;慎重
郑,重也。——《广雅》
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汉书·王莽传》
(2) 又如:郑重其事(对某件事持慎重、认真、严肃的态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ang6 [宝安腔] cang3 [客语拼音字汇] cang4 [客英字典] chang5 [台湾四县腔] cang5 [陆丰腔] chang6 [东莞腔] cang3 [梅县腔] chang5
◎ 潮州话:dên7(tēⁿ) dêng6(tẽ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菐(
)声。本义: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2) 同本义 。如:璞玉(包在石中而尚未雕琢之玉)
(3) 含玉的矿石 。如:璞石(蕴藏有玉的石头)
(4) 天真,淳朴
夫质者朴也,有崇尚太璞之意。——郑观应《盛世危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uk7 pok7 [客英字典] pok7 [台湾四县腔] puk7 pok7 [梅县腔] puk8 [宝安腔] pok7 [客语拼音字汇] pog5 pu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璞 | 匹角 | 滂 | 覺 | 入聲 | 覺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phruk/pheok | pʰɔ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