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飨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郊享。饗,通“ 享 ”。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会 文公 ( 文彦博 )入助郊饗, 神宗 访之,公具奏所以, 神宗 悦焉。”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 太祖 天性悟音律,末年郊饗,觉雅乐声高。” 清 姚鼐 《万柳堂分韵得房字》:“平生眩视 鲁 郊饗,日思埋迹 蚁丘 浆。”参见“ 郊享 ”。
引证解释
⒈ 犹郊享。饗,通“享”。参见“郊享”。
引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会文公(文彦博 )入助郊饗, 神宗访之,公具奏所以, 神宗悦焉。”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太祖天性悟音律,末年郊饗,觉雅乐声高。”
清姚鼐《万柳堂分韵得房字》:“平生眩视鲁郊饗,日思埋迹蚁丘浆。”
郊飨的网络释义
郊飨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交声。从“邑”,表示与城郭、行政区域有关。本义:上古时代国都外百里以内的地区称“郊”)
(2) 郊区
郊,距国百里为郊。——《说文》。按,周时距离国都五十里的地方叫近郊,百里的地方叫远郊。
适彼乐郊。——《诗·魏风·硕鼠》
素服郊次。——《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洒江郊。——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始知郊田。——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邑外谓之郊。——《尔雅·释地》
郊二旬。——《周礼·质人》。注:“远郊也。”
至于郊。——《仪礼·觐礼》。注:“谓近郊。”
(3) 又如:郊祀(古时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郊圻(城邑的疆界。圻,地界);郊里(郊外的村落)
(4) 田野
地可垦辟,悉为农郊,以赡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5) 古代祭天地的典礼
郊社所从来尚矣。——《史记·封禅书》
(6) 又如:初郊(初即位而祀天);郊社(祭天地);郊赦(天子祭天于郊,而特赦天下的囚犯);郊畤(祭天的地方。畤,神灵居止之处)
(7) 古地名 。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运城县境
动词
在郊区住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孟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u1 kau1 [客英字典] gau1 kau1 [台湾四县腔] gau1 kau1 [梅县腔] kau1 gau1 [宝安腔] kau1 gau1 [东莞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交 | 古肴 | 見 | 肴 | 平聲 | 肴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krau/keau | ka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食,从乡,乡亦声。本义:乡人相聚宴饮)
(2) 同本义
飨,乡人饮酒也。——《说文》
飨,歆飨。——《广韵》
尚蚃。——《仪礼·少牢馈食礼》
将弗克飨为人而已。——《国语·晋语一》
君其飨之。——《国语·晋语四》
先祭而后飨。——《淮南子·说山》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诗·豳风》。毛传:“飨,乡人饮酒也。”
(3) 设盛宴待宾客
钟鼓既没,一朝飨之。——《诗·小雅·彤弓》
及飨日,帷诸门左。——《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夫人姜氏飨 齐侯。——《谷梁传·庄公四年》。注:“飨,食也,两君相见之礼。”
飨礼九献。——《周礼·大行人》
壹食再飨。——《仪礼·聘礼》
而后飨冠者。——《礼记·曾子问》
(4) 又如:飨客;以飨群臣;飨日(宴请之日);飨赐(宴请宾客);飨会(宴会)
(5) 祭献
遂统甲兵三十万,南巡 沛国谯县,大飨先茔。——《三国演义》
(6) 又如:飨牢(祭献神灵或祖先的牺牲);飨坟(用酒食祭扫坟茔)
(7) 犒赏,赏赐 。如:飨祚(赐福。特指给予帝位)
(8) 用酒食慰劳
旦日飨士卒。——《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飨士(以酒饭款待兵士)
(10) 享受。通“享”
子,周公之孙也,多飨大利,犹思不义。——《左传·哀公十五年》
王飨礼,命之宥。——《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飨德怀恩。——唐· 李朝威《柳毅传》
(11) 又如:飨国(国君在位期间。同享国);飨福(享受福祉。即享福);以飨读者;飨国(享国);飨年(统治国家的年数)
(12) 接受酒食
神飨而民听。——《国语·周语上》
飨,受食亦曰飨。——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