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邮戳
(1) 在邮件上的正式邮政标记;特指表示送出邮局名称和邮件送发日期(有时还带时间)的戳记
引证解释
⒈ 邮政日戳的简称。是邮电局盖在邮件上,注销邮票并标明收发日期的戳子。
引王西彦《古屋》第二部二:“信是从一个遥远的边省寄来的,邮戳上的日期业已是两月以前的了。”
柯灵《香雪海·岛》:“许多邮戳上的地名,他还是第一次接触。”
邮戳的国语词典
邮局在信件邮票上加盖的墨印。上有年、月、日及地名,邮票盖此戳后即作废。
邮戳的网络释义
邮戳
邮戳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邑垂。垂,边郵;邑,城邑。“邮”,从邑,由声。本义:古地名。)
(2) 同本义
邮,左冯翊高陵,从邑,由声。——《说文》。按,邮亭,邮乡,在今陕西西安府高陵县。
(3) 传递文书的驿站
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因邮上封事。——《汉书》
缮治邮亭。——《汉书·赵充国传》
(4) 又如:邮吏(驿战管邮递的小官);邮馆(设在驿站的旅店);邮驿(古时办理传送公务信件的地方)
(5) 指传送文书的人
殷洪乔不为致书邮。——《晋书·殷浩传》
(6) 又如:邮人(传递公文书信的人)
(7) 古代井田间田官督耕所居的庐舍 。如:邮舍(古代田官督耕居住的庐舍)
(8) 通“尤”。过失,罪过
不知其邮。——《诗·小雅·宾之初筵》
邮又甚焉。——《国语·晋语四》。韦昭注:“邮,过也。”
以显朕邮。——《汉书·成帝纪》
(9) 又如:邮罚(判人罪过,处罚其身)
动词
(1) 传递;邮寄 。如:邮子(驿卒。传送文书、公物的差役);邮书(寄递的书信);信已经邮去;这月给母亲邮三十元
(2) 通“尤”。责怪
己无邮人。——《荀子·成相》
罪人不邮其上。——《荀子·议兵》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猷 | 以周 | 以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ju/jou | jĭə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戈,翟(
)声。本义:用锐器的尖端刺击)(2) 同本义
戳,枪戳也。——《篇海类篇》
众强盗拚命死战,戳伤了几个庄客。——《醒世恒言》
(3) 又如:戳伤;戳舌(搬弄是非,挑拨);戳弄(摆布,捉弄);戳背脊(背后指责讥笑);戳纱(一种特殊的刺绣品);戳锅漏(方言。指暗中捣鬼的人);戳无路儿(捣鬼,无中生有的挑拨);戳腿(拳脚套式之一);戳包儿(掉包,暗中掉换某物)
(4) 用指头指点
向他头上戳了一指头。——《红楼梦》
(5) 又如:戳点(用指尖指点);戳指(伸出指头指着)
(6) 刺激
一句话戳了他娘的心。——《红楼梦》
(7) 竖立的;站的
两边一色戳灯,照如白昼。——《红楼梦》
(8) 又如:戳灯(长柄、有底座,既可竖立又可扛着行走的一种灯笼)
名词
(1) 图章,印记
上有销号小戳。——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
(2) 又如:条戳;手戳;邮戳;戳灯(旧时书有姓氏或其他印记以标志门第的灯笼)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og6 [海陆丰腔] cok7 [梅县腔] cok7 [东莞腔] cok8 [客英字典] cok7 [台湾四县腔] cok7 [宝安腔] cok8
◎ 潮州话:cog4 ciag4 (tshok chhia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逴 | 敕角 | 徹 | 覺 | 入聲 | 覺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ţʰɔk | thruk/the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