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径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邪逕 ”。比正道近便的小路。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成帝 时謌謡又曰:‘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 晋 皇甫谧 《高士传·焦先》:“冬夏袒不著衣,卧不设席,又无蓐,以身亲土,其体垢污,皆如泥滓。不行人间,或数日一食,行不由邪径,目不与女子。” 清 顾图河 《任运》诗:“善走须得途,邪径不可行。”
比喻不正当的行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背真原,驀邪逕,夸俊夸能头上骋。” 明 何景明 《何子·上作》:“正道坏则邪径成,公室衰则私门盛。” 章炳麟 《魏武帝颂》:“布贞士於周行,遏苞苴於邪径。”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邪逕”。
⒉ 比正道近便的小路。
引《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成帝时謌謡又曰:‘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
晋皇甫谧《高士传·焦先》:“冬夏袒不著衣,卧不设席,又无蓐,以身亲土,其体垢污,皆如泥滓。不行人间,或数日一食,行不由邪径,目不与女子。”
清顾图河《任运》诗:“善走须得途,邪径不可行。”
⒊ 比喻不正当的行径。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背真原,驀邪逕,夸俊夸能头上骋。”
明何景明《何子·上作》:“正道坏则邪径成,公室衰则私门盛。”
章炳麟《魏武帝颂》:“布贞士於周行,遏苞苴於邪径。”
邪径的国语词典
不正的行径。
邪径的网络释义
邪径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xié
形容词
(1) (形声。从邑,牙声。本义:琅邪郡。字亦作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诗·小雅·采菽》
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贾子道术》
竹林,前正而后有枉者谓之邪道。——《春秋繁露》
回邪曲直。——《礼记·乐记》
(2) 又如:邪靡(倾斜披靡的样子);邪睨(斜视);邪绝(斜行度越)
(3) 不正当,不正派
虽有奇邪而不治者。——《礼记·祭义》
亡正处邪。——《周书·王佩》。注:“奸术也。”
愚乱之邪臣。——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是以邪氛岁增。——《汉书·元帝纪》
放辟邪侈。——《孟子·梁惠王上》
惧谗邪。——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去邪无疑。——《尚书》
愤世疾邪。——明· 刘基《卖柑者言》
辟邪说。——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又如:邪魔(恶习);邪皮(不正经,不老实);邪说诬民(用有严重危害性的言论欺骗人民);邪术(不正当的方术)
(5) 异常。妖异怪诞
性不信巫邪。——《南史》
(6) 又如:邪螭(古代传说中之蛟龙,头上无角);邪教;邪传(怪异的传闻);异端邪说;邪魔外道(指各形各色的鬼怪。或形容事情不入正途)
名词
(1) 品行不正的人
任贤勿二,去邪勿疑。——《书·大禹谟》
邪曲之害公。(邪恶的小人妨害国家。邪、曲,不正,邪恶的人。名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邪丑(邪恶丑陋的人)
(3) 中医指邪气 。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4) 又如:寒邪;风邪;灸刺和药逐去邪
(5) 妖异怪戾之事或迷信人所称的神怪、妖异 。如:中邪;妖邪;邪魅
(6) 另见
yé
(1) 见“莫邪”(
)(2) 古同疑问词“耶”
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令名不彰邪。——《世说新语·自新》
何预我邪。——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是且非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肖于器邪。——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可迎之邪。——《资治通鉴》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助词,表反诘,吗)!——《资治通鉴·汉纪》
此画果真邪。——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真邪。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a2 [宝安腔] sia2 [台湾四县腔] sia2 ja2 ja1 [客英字典] sia2 ja2 [海陆丰腔] sia2 ra2 ra1 [客语拼音字汇] xia2 [陆丰腔] sia3 [梅县腔] sia2 ja2 [东莞腔] sia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邪 | 以遮 | 以 | 麻三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三等 | 麻 | 假 | ja | jĭa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彳(
),表示与道路有关,巠声。本义:步行小路)(2) 同本义
径,步道也。——《说文》
径,小道也。——《字林》
艮为径路。——《易·说卦》
审端径术。——《礼记·月令》
送丧不由径。——《礼记·曲礼》
行不由径。——《论语》
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庄子·徐无鬼》
夫惟捷径以窘步。——《离骚》
三径就荒。——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野径云俱黑。——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径术(径路与沟洫);径路(小路);径逾(本意是逾越堤渠而走。引申为不走正道);径行(小路与大道);径界(小路);径畛(田间道路)
(4) 泛指道路
塞徯径。——《礼记·月令》。注:“徯径,禽兽之道也。”
皋兰被径兮路斯渐。——《楚辞·招魂》
(5) 又如:径要(必经之要道;要领,精义)
(6) 途径;门路 。如:径路(比喻处世行事的途径);径途(途径;门径)
(7) 直径
员径八尺。——《后汉书·张衡传》
径寸之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8) 又如:径中(指中径,内经);径寸(圆的直径为一寸);径轮(南北的长度,直径);径寸心(寸心。心在胸中占径寸之地,故称)
(9) 在赛跑道上进行的运动(如赛跑或跨栏的比赛项目) 。如:径赛
副词
(1) 径直;直接
肃径迎之。——《资治通鉴》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径造袁所。——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径造庐。(一直上门来。径,一直,径直。造,到,往。)——《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径捷(直接,便当);径启(直接了当地陈述、启禀);径取(直接出兵夺取);径行(直行,任性而行)
(3) 特地,特意
径差潘美…前来聘请赴京授职。—— 罗贯中《风云会》
(4) 通“竟”。即,就
不过一斗,径醉矣。——《史记·滑稽列传》
动词
(1) 取道
夜径泽中。——《史记·高祖本纪》
(2) 经过
昔赵衰以壶飱从,径,馁而弗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 郦道元《水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