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俗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邪淫的习俗。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彼之染入邪俗,沦胥以败者,曷肯纳逆耳之讜言,而反其东走之远迹哉?”
引证解释
⒈ 邪淫的习俗。
引晋葛洪《抱朴子·疾谬》:“彼之染入邪俗,沦胥以败者,曷肯纳逆耳之讜言,而反其东走之远迹哉?”
邪俗的网络释义
邪俗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xié
形容词
(1) (形声。从邑,牙声。本义:琅邪郡。字亦作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诗·小雅·采菽》
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贾子道术》
竹林,前正而后有枉者谓之邪道。——《春秋繁露》
回邪曲直。——《礼记·乐记》
(2) 又如:邪靡(倾斜披靡的样子);邪睨(斜视);邪绝(斜行度越)
(3) 不正当,不正派
虽有奇邪而不治者。——《礼记·祭义》
亡正处邪。——《周书·王佩》。注:“奸术也。”
愚乱之邪臣。——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是以邪氛岁增。——《汉书·元帝纪》
放辟邪侈。——《孟子·梁惠王上》
惧谗邪。——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去邪无疑。——《尚书》
愤世疾邪。——明· 刘基《卖柑者言》
辟邪说。——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又如:邪魔(恶习);邪皮(不正经,不老实);邪说诬民(用有严重危害性的言论欺骗人民);邪术(不正当的方术)
(5) 异常。妖异怪诞
性不信巫邪。——《南史》
(6) 又如:邪螭(古代传说中之蛟龙,头上无角);邪教;邪传(怪异的传闻);异端邪说;邪魔外道(指各形各色的鬼怪。或形容事情不入正途)
名词
(1) 品行不正的人
任贤勿二,去邪勿疑。——《书·大禹谟》
邪曲之害公。(邪恶的小人妨害国家。邪、曲,不正,邪恶的人。名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邪丑(邪恶丑陋的人)
(3) 中医指邪气 。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4) 又如:寒邪;风邪;灸刺和药逐去邪
(5) 妖异怪戾之事或迷信人所称的神怪、妖异 。如:中邪;妖邪;邪魅
(6) 另见
yé
(1) 见“莫邪”(
)(2) 古同疑问词“耶”
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令名不彰邪。——《世说新语·自新》
何预我邪。——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是且非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肖于器邪。——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可迎之邪。——《资治通鉴》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助词,表反诘,吗)!——《资治通鉴·汉纪》
此画果真邪。——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真邪。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a2 [宝安腔] sia2 [台湾四县腔] sia2 ja2 ja1 [客英字典] sia2 ja2 [海陆丰腔] sia2 ra2 ra1 [客语拼音字汇] xia2 [陆丰腔] sia3 [梅县腔] sia2 ja2 [东莞腔] sia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邪 | 以遮 | 以 | 麻三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三等 | 麻 | 假 | ja | jĭa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谷(
)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2)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俗,习也。——《说文》
六曰以俗教安。——《周礼·大司徒》
入国而问俗。——《礼记·曲礼》
循俗未足多也。——《淮南子·泛论》
俗主亏情。——《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荀子·乐论》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风俗(风,指一时普遍流行的风气;俗,指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习俗(习惯和风俗);民俗(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俗忌(一般习俗所忌讳的事);俗化(民俗教化)
(4) 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
时有沙门释惠林… 世祖命使还俗。——《宋书·徐堪之传》
(5) 又如:俗计(尘世间的生计);俗缘(尘缘。指佛门信徒与世俗的人际关系);俗本(民间通行的版本);俗骨(尘世间人的资质或禀赋);俗界(凡界,尘界);俗纷(尘世的纷扰);俗声,俗喧(尘世的喧扰);俗间(世间,尘间)
(6) 一般人;百姓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史记·管晏列传》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僧俗(僧尼和一般人);俗家(指一般人家。对出家人而言);俗姓(僧侣未出家前的姓氏);俗父(出家人称生父为俗父);俗众(群众,普通人);俗圣(凡庸人与圣人)
形容词
(1) 平凡;普通;一般
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孔稚圭《北山移文》
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史记·李斯列传》
不论姚花与魏花,只供俗目陪妖姹。——宋· 韩琦《和袁陟节椎龙兴寺芍药》
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汉书·贾谊传》
(2) 又如:俗手(技艺、本领平庸的人);俗俚(不讲究礼仪;粗俗);俗嗒嗒(俗气,无聊);俗吏(没有深识远见的平庸官吏);俗材(平庸之人);俗句(平庸熟滥的诗句);俗师(浅薄凡庸的教师、术士);俗辈(平庸鄙俗一类人);俗劣(平庸鄙陋);俗手(技艺平庸的人);俗笔(平庸的笔法);俗调(平庸鄙俗的情调);俗主(平庸的君主)
(3) 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拨乱属膏圣,俗儒安可通。——唐· 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红楼梦》
(4) 又如:鄙俗;俗不可耐;俗骨(庸俗的气质。别于仙骨而言);俗夫(俗人,俗士,鄙俗之人);俗陋(庸俗鄙陋);俗物(对世俗庸人的鄙称);俗眼(浅薄势利的世俗人的眼睛);俗野(庸俗粗野)
(5) 世俗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6) 又如:俗家(世俗之家。也指僧人父母之家);俗流(世俗之辈);俗客(世俗的人);俗念(世俗的想法)
(7) 通俗,流行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孙卿之言既,又因俗说而论之。——《汉书·刑法志》
(8) 又如:通俗(俗话,通俗的谈话);俗读(一般人习惯的读音);俗书(通俗流行的书体或字)
动词
(1) 从其习俗
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荀子》
(2) 厌烦,腻味
若就是这句话呢,我们姑娘在时,我也跟着听俗了。——《红楼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suk8 [沙头角腔] siuk8 [海陆丰腔] siuk8 [梅县腔] siuk8 [台湾四县腔] siuk8 [客英字典] siuk8 [宝安腔] siuk8 [客语拼音字汇] sug6 xiug6 [陆丰腔] shuk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續 | 似足 | 邪 | 燭 | 入聲 | 沃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zĭwok | zsyuk/sziv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