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遇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希求偶然获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是以执术驭篇,似善奕之穷数;弃术任心,如博塞之邀遇。”
引证解释
⒈ 谓希求偶然获胜。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是以执术驭篇,似善奕之穷数;弃术任心,如博塞之邀遇。”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敫声。本义:迎候)
(2) 同本义
邀相见。——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邀我至田家。——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北邀当国者。——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邀接(迎接);邀迓(迎请);邀迎(迎合)
(4) 逢,遇到
邀殊宠,一枝已傍日边红。——清· 洪昇《长生殿》
(5) 又如:邀世(逢世);邀乐(遇到欢乐);邀天晴(逢天晴);邀幸(侥幸,幸运)
(6) 阻拦;截击
又怕山北诸州出兵,邀其归路而击之。——《新编五代史平话》
(7) 又如:邀截(阻截);邀留(婉称被俘获);邀勒(遮拦;阻挡);邀丐(阻截索求);邀伏(设伏兵拦 击);邀劫(拦路抢劫)
(8) 请求;谋求
吾乘时邀幸,得为吏部尚书。——《魏书·崔亮传》
(9) 又如:邀恩(清代对年过八旬而未录取的考生赐赏举人称号);邀名(求取好的名声)
(10) 招 。如:邀召(邀请);邀延(犹邀请);邀帖(请帖);邀呼(招唤)
(11) 要挟
邀其上者。——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邀君(要挟君主);邀勒(强迫;逼勒);邀胁(要挟;威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au1 [客英字典] jau1 jeu1 [台湾四县腔] jau1 jeu1 [东莞腔] jau1 [陆丰腔] jau1 [宝安腔] jau1 [客语拼音字汇] yau1 yeu1 [梅县腔] jau1
◎ 潮州话:iou1/iao1 hiou1/hia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驍 | 古堯 | 見 | 蕭 | 平聲 | 蕭 | 開口四等 | 蕭 | 效 | keu | kie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禺( )声。本义:相逢,不期而会)(2) 同本义
遇,逢也。——《说文》
遇主于巷。——《易·暌》。崔注:“遇者,不期而会。”
乃遇汝鸠汝方。——《书·序》
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礼记·曲礼》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夏,公及宋公遇于 清;遇者何?不期也。——《公羊传》
(3) 又如:遇庭(和父母相见);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不好的丈夫);遇缺补正(指遇到员额出缺时,得补任为官)
(4) 遭受
遇人之艰难矣。——《诗·卫风·中谷有蓷》
(5) 又
遇人之不淑矣。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6) 又如:遇厄(遭逢灾难);遇疾(生病);遇谗(遭受谗言的陷害);遇谴(遭到谴责);遇难(遭到灾难);遇谤(遭到毁谤);遇乱(遭遇战乱)
(7) 对待、相待
衔恩遇。——《广绝交论》
公子遇臣厚。——《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冷遇(冷淡的待遇);礼遇(尊敬有礼的待遇);优遇(优待)
(9) 抵挡;对付
无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长。——《荀子·大略》
(10) 又如:遇敌(抵挡敌军;对付敌方)
(11) 遇合;投合
王何不与寡人遇。——《战国策·秦策》。注:“合也。”
善仕不如遇合。——《史记·佞幸列传序》
(12) 接触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不以目视。——《庄子·养生主》
木遇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名词
(1) 际遇;机会
百世之良遇也。——三国吴· 韦昭《博弈论》
(2) 又如:机遇(好的境遇;机会);良遇(好机会)
(3) 酬金,薪水 。如:厚遇;遇待(待遇)
(4)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6 [东莞腔] ngi5 [沙头角腔] gni5 [陆丰腔] gni6 gni3 [宝安腔] ngi3 [客英字典] ngi5 [梅县腔] ngi5 [台湾四县腔] ngi5 [客语拼音字汇] ngi4
◎ 潮州话:ngo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遇 | 牛具 | 疑 | 虞 | 去聲 | 遇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ŋĭu | ngyoh/ngiu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