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邀

yìng yāo [ying yao]
繁体 應邀
注音 一ㄥˋ 一ㄠ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应邀 yìngyāo

(1) 受人的邀请

应邀在义演音乐会上唱歌
on invitation to;at sb's invitation

词语解释

    1. 接受邀请。

      《文汇月刊》1988年第12期:“下次再开舞会,我一定请你跳舞, 袁方 ,敢不敢应邀。”如:部分党外人士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引证解释

⒈ 接受邀请。

《文汇月刊》1988年第12期:“下次再开舞会,我一定请你跳舞, 袁方,敢不敢应邀。”

如:部分党外人士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应邀的国语词典

接受邀请。

如:「行政院长应邀参加本校毕业典礼。」

应邀的网络释义

应邀

  • 应邀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受到别人的邀请。
  • 应邀造句

    外国友人应邀来我校参观访问。
    前不久,我应邀去苏州德胜洋楼公司参观,刚好碰上一家老小到公司向老板谢恩。
    应邀到本国人家里访问、作客,应按主人发起或赞同的工夫抵达,早到或迟到都是不规矩的。
    朋友短信邀请你,我早离异娶新妻。时间定在四月一,应邀参加庆婚礼。新娘漂亮美如你,芳龄同你二十四。如愿以偿大喜事,不见不散莫忘记。祝你愚人节傻笑。
    日,中国驻立陶宛大使佟明涛先生应邀参访辽宁大学。
    少小无猜老来伴,应邀参加女王“钻石婚”。
    能够应邀出席这个活动,我深感荣幸。
    厉无畏、彭佩云、何鲁丽、顾秀莲、王世明、焦阳、黄晴宜等国家领导人和国家部委领导,先后应邀出席活动并给予充分肯定。
    几位专业学者答应将应邀前来参加我们的会议。
    里尔国家交响乐团演出前,陈其钢应邀登台对作品做简短介绍,台下法国观众爆发出心领神会的笑声、掌声和呼应声。
    她应邀参加地方画展。
    她在民间献艺,观者如山,应邀到宫廷表演,无人能比。
    然后,片方又通常会安排自己的酒会或通报会,再加上应邀出席一些“俾面派对”。
    里皮应邀从那波利来到都灵执掌教鞭。
    近日,南京市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应邀赴南京中远航修配件厂、江苏省纺织集团两家单位开展预防宣讲活动。
    李白应邀游山,远眺九峰如天赐九莲,触景生情,诗赞"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引来了历代文人雅士,于是"九华名遂闻于天下"。
    我们应邀参加过:电视台的节目和晚会录制,明星演唱会等,耐克,法拉力,迪奥等世界级企业的活动演出。
    愚人节禁忌:不要看谁都笑,不要说啥都信,不要粗心大意,不要随意应邀,不要使坏动脑,不要去买彩票,祝你愚人节快乐!
    那天应邀赴会的有在港的二十几位演艺界名流,梅兰芳、蝴蝶、王人美、金焰、高占非、薛觉仙、吴永刚、王元龙等均在座。
    这样骑马找马,去年春天我应邀当上了樱花歌舞团的签约歌手。

    汉字详情

    yīng,yìng [ying]
    部首: 314
    笔画: 7
    五笔: YI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FM
    四角: 00219

    详细解释

    yīng

    动词

    (1) 应当,应该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2)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3) 答应,允许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4)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承);应许(答应;允许);应准(答应;说定);应允(答应,允许);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是我应下来的任务

    (5) 认为是;是 。如:应真(方是真话);应缘(大概是)

    名词

    (1) 所有;全部

    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宋· 苏辙《再论京西水柜状》

    (2) 又如:应干(一切有关的)

    (3) 古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4) 姓。如:应阮(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阮瑀的并称);应叟(三国魏的应璩);应陈(应玚和陈琳的并称)

    (5) 另见 yìng

    yìng

    动词

    (1) 应和,响应

    龟往离散以应我。——《国语·晋语》

    齐王不应。——《战国策·齐策》

    宋王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河曲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

    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杀之以应陈涉。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金色而玉应。——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

    (3) 受;接受

    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南史·虞荔传》

    (4) 又如: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

    (5) 符合;适应;顺应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

    (7) 应付;对付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8) 又如: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

    (9) 感应;应验

    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说唐》

    (10) 又如: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

    (11) 对敌方回击、迎击

    齐威王使 章子将而应之。——《战国策·齐策一》

    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战国策·赵策三》

    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闻一多《愈战愈强》

    (12) 又如:应敌(迎击来敌)

    (13) 支付;供给 。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

    (14) 许配

    以我应他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另见 yīng

    英文翻译

    should, ought to, must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1 jing3
    ◎ 潮州话:êng1(eng) êng3(èng)

    宋本广韵

    yāo [yao]
    部首: 306
    笔画: 16
    五笔: RYT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HSK
    四角: 383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敫声。本义:迎候)

    (2) 同本义

    邀相见。——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邀我至田家。——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北邀当国者。——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邀接(迎接);邀迓(迎请);邀迎(迎合)

    (4) 逢,遇到

    邀殊宠,一枝已傍日边红。——清· 洪昇《长生殿》

    (5) 又如:邀世(逢世);邀乐(遇到欢乐);邀天晴(逢天晴);邀幸(侥幸,幸运)

    (6) 阻拦;截击

    又怕山北诸州出兵,邀其归路而击之。——《新编五代史平话》

    (7) 又如:邀截(阻截);邀留(婉称被俘获);邀勒(遮拦;阻挡);邀丐(阻截索求);邀伏(设伏兵拦 击);邀劫(拦路抢劫)

    (8) 请求;谋求

    吾乘时邀幸,得为吏部尚书。——《魏书·崔亮传》

    (9) 又如:邀恩(清代对年过八旬而未录取的考生赐赏举人称号);邀名(求取好的名声)

    (10) 招 。如:邀召(邀请);邀延(犹邀请);邀帖(请帖);邀呼(招唤)

    (11) 要挟

    邀其上者。——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邀君(要挟君主);邀勒(强迫;逼勒);邀胁(要挟;威胁)

    英文翻译

    invite, welcome; meet, intercept

    方言集汇

    ◎ 粤语:ji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au1 [客英字典] jau1 jeu1 [台湾四县腔] jau1 jeu1 [东莞腔] jau1 [陆丰腔] jau1 [宝安腔] jau1 [客语拼音字汇] yau1 yeu1 [梅县腔] jau1
    ◎ 潮州话:iou1/iao1 hiou1/hia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堯平聲開口四等keukieu

    应邀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