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约

yāo yuē [ yao yue]
繁体 邀約
注音 一ㄠ ㄩㄝ

词语释义

邀约 yāoyuē

(1) 约请

send an invitation to;invite

词语解释

  1. 约请。

    后蜀 欧阳炯 《巫山一段云》词:“去时邀约早回轮,及去又何曾。”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三:“第一天大清晨,他便来邀约我过去观礼。”

引证解释

⒈ 约请。

后蜀欧阳炯《巫山一段云》词:“去时邀约早回轮,及去又何曾。”
王西彦《古屋》第五部三:“第一天大清晨,他便来邀约我过去观礼。”

邀约的国语词典

邀请、约请。

如:「本班将于五月一日举行毕业公演,请接受我们挚诚的邀约,莅临指教。」

邀约的网络释义

邀约

  • 邀约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āo yuē,即约请。语出后蜀 欧阳炯《巫山一段云》词:“去时邀约早回轮,及去又何曾。”
  • 邀约造句

    面对同学的邀约,因为阮囊羞涩,我只能加以婉拒。
    那你可能会答应在平常不屑一顾的男孩的邀约。
    当答应你的邀约的时候,就代表着她给你了一次展示你自己的机会,不管是出门前的悉心打扮,还是在约会过程中对她足够照顾,都会给你加分。
    一种是男女双方自由恋爱有了感情,但说亲时女方父母不同意,这时,男女青年便私下定好日子,让男方来抢亲。男方按约好的日子,邀约伙伴深夜摸进女方家,拉着姑娘就跑,姑娘有意高声喊父母,以示自己是被人抢走的。由于女方父母毫无准备,这种抢亲大都顺利。
    海宝是对五彩缤纷生活的向往,对五光十色的生命的祝福,也是上海对来自五湖四海朋友的热情邀约。
    你最好在打完第一次的邀约电话后,不管这个电话打好了还是打坏了,都没关系,马上和上级业务员商量检查一下。如果你的邀约很成功,他可以了解你为什么能成功;如果你的邀约失败了,他也许只要改动其中一两句话就没有问题了。
    向有经验的老业务员咨询后再开始邀约。
    在邀约中盯住一个人,直到这个人不来或有了明确结果以后才想第二个,这是很呆板的方法,发展起来也很慢。最好选择多个邀约对象进行问候,在问候的朋友中选择几个重点邀约。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
    在紧张工作一周之后,邀约二三知己来家小酌,确实是赏心乐事。
    当妹子答应你的邀约的时候,就代表着她给你了一次展示你自己的机会,不管是出门前的悉心打扮,还是在约会过程中对她足够照顾,都会给你加分。
    坚持自己的观点非常重要,很多已经成功的人就是因为掌握了重复邀约这个技巧才渡过难关的。
    在打电话邀约时,最好站起来,不要坐着。因为站起来会有更坚定的态度,你会觉得更自信。
    多年以前我就已在我的生命里邀约了你,所以今天的相遇,我很珍惜。
    凡间自出三皇五帝、贤人将相等有才之人后,隔三差五,王母便会邀约这些名贯天庭的俗世圣人来寿殿做客。
    在行动上,有时少不了贺宴的邀约。
    据多位消息人士透露,除最终接盘的佳源地产外,传闻中国美、宏图三胞、京东,甚至前五星创始人汪健国,都接到过百思买的热情邀约。
    一段时期以来,举凡社庆、台庆、校庆、厂庆、院庆、市庆等等,几乎都要兴师动众,铺排张扬敦请领导题词,邀约名人出席,拉来大腕添彩,拼凑明星助兴。
    周五上班好心情,干劲十足有精神。老板见了高声赞,小伙不错加发薪。你知为啥这高兴,收到女友来短信。周末邀约到她家,让我去见他娘亲。愿你周五喜乐笑,别忘礼物心勿跳!
    万一邀约过多、赶场频繁,实在是睡眠时间有限,那么,偷个空利用按摩的方式,轻柔地减轻肌肉的紧张度,也会有所助益。
    清乾隆年间,书生赵梦虚在断桥边下了船,独步至花神庙,对着一尊花神像吟诗调笑,邀约梅花下相会。

    汉字详情

    yāo [yao]
    部首: 306
    笔画: 16
    五笔: RYT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HSK
    四角: 383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敫声。本义:迎候)

    (2) 同本义

    邀相见。——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邀我至田家。——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北邀当国者。——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邀接(迎接);邀迓(迎请);邀迎(迎合)

    (4) 逢,遇到

    邀殊宠,一枝已傍日边红。——清· 洪昇《长生殿》

    (5) 又如:邀世(逢世);邀乐(遇到欢乐);邀天晴(逢天晴);邀幸(侥幸,幸运)

    (6) 阻拦;截击

    又怕山北诸州出兵,邀其归路而击之。——《新编五代史平话》

    (7) 又如:邀截(阻截);邀留(婉称被俘获);邀勒(遮拦;阻挡);邀丐(阻截索求);邀伏(设伏兵拦 击);邀劫(拦路抢劫)

    (8) 请求;谋求

    吾乘时邀幸,得为吏部尚书。——《魏书·崔亮传》

    (9) 又如:邀恩(清代对年过八旬而未录取的考生赐赏举人称号);邀名(求取好的名声)

    (10) 招 。如:邀召(邀请);邀延(犹邀请);邀帖(请帖);邀呼(招唤)

    (11) 要挟

    邀其上者。——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邀君(要挟君主);邀勒(强迫;逼勒);邀胁(要挟;威胁)

    英文翻译

    invite, welcome; meet, intercept

    方言集汇

    ◎ 粤语:ji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au1 [客英字典] jau1 jeu1 [台湾四县腔] jau1 jeu1 [东莞腔] jau1 [陆丰腔] jau1 [宝安腔] jau1 [客语拼音字汇] yau1 yeu1 [梅县腔] jau1
    ◎ 潮州话:iou1/iao1 hiou1/hia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堯平聲開口四等keukieu
    yuē,yāo [yue,yao]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QYY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VMPI
    四角: 27120

    详细解释

    yāo

    动词

    (1)用秤称物 。如:给我约二斤肉。

    (2)另见 yuē。

    yuē

    名词

    (1) (形声。从糸( ),勺声。糸是细丝,有缠束作用。本义:绳索)

    (2) 同本义

    人寻约。——《左传》注

    (3) 又如:寻约(八尺长的绳子)

    (4) 共同商定的事,共同议定要遵守的条文 。如:约儿(字据;契约);和约;契约;条约如:约法三章。

    (5) 盟约;相期的诺言

    负约不偿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 又如:约酬(契约,文券)

    (7) 姓

    动词

    (1) 缠束;环束

    约之阁阁。——《诗·小雅·斯干》

    约,缠束也。——《说文》

    凡任索约。——《考工记·匠人》。注:“缩也。”

    约绥约辔。——《仪礼·既夕礼》

    约车治装。——《战国策·齐策四》

    约车骑百乘。——《史记·魏公子列传》

    银蒜又垂碧户中,樱桃花下约帘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 又如:约指(环束于指);约臂(戴在手臂上的环形装饰品)

    (3) 约定,以语言或文字订立共同应遵守的条件

    约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

    与诸将约曰。

    不敢稍逾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必如约。——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相约(相互约定);预约(预先约定);约分鸿沟(楚汉相争,双方曾约定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约信(用言辞订立相互信守之约定)

    (5) 邀请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6) 又如:约交(缔交);约结(结交;邀结);约从(邀约合纵)

    (7) 束缚,约束

    言语之约束也。——《周礼·司约》注

    约我以礼。——《论语》

    (8) 又如:约己(约束自己);约身(约束自身);约礼(用礼约束自己)

    (9) 阻止;阻拦 。如:约拦(约栏。阻挡;阻拦);约住(止住;停住);约水(拦水)

    (10) 少;省减;简约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待人也轻以约。——唐· 韩愈《原毁》

    以约失之者鲜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又如:约薄(刻薄);约省(减省;简约);约损(减省;俭约);约节(简约;节俭);约俭(简约省俭)

    (12) 置办;配备 。如:约车(备车)

    (13) 求取 。如:约功(求取功名)

    (14) 估量

    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约烧房铺数百间。——《广东军务记》

    (15) 又如:约末(约莫);约料(估计;料想);约度(估计;衡量);约谅(料想;忖度)

    (16) 涂饰 。如:约黄(涂饰黄色)

    副词

    大概 。如:约有五十人;约迭(粗略估计);约计(约略计算)

    形容词

    (1) 贫困 。如:约居(居于贫困)

    (2) 简要

    读书一事,要由博而返之约,总以心得为主。——《儒林外史》

    博而不杂,约而不漏。——《文史通义》

    (3) 又如:约简(俭约简易);约艳(简洁华丽)

    (4) 卑微;卑下 。如:约辞(卑下的言辞)

    英文翻译

    treaty, agreement, covenant

    方言集汇

    ◎ 粤语:joek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