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藏

zhē cáng [ zhe cang]
注音 ㄓㄜ ㄘㄤˊ

词语释义

遮蔽掩藏,使不外露。

词语解释

  1. 遮蔽掩藏,使不外露。

    唐 郑谷 《中台五题·牡丹》诗:“却得蓬蒿力,遮藏见太平。” 宋 范成大 《霜后纪园中草木》诗:“遮藏茉莉槛,缠裹芭蕉身。”《水浒传》第二五回:“你有甚么主见,遮藏我们则箇。” 曹禺 《日出》第二幕:“她脸上的皱纹很多,但是她很厚的脂粉把这些深深的纹路遮藏着。”

引证解释

⒈ 遮蔽掩藏,使不外露。

唐郑谷《中台五题·牡丹》诗:“却得蓬蒿力,遮藏见太平。”
宋范成大《霜后纪园中草木》诗:“遮藏茉莉槛,缠裹芭蕉身。”
《水浒传》第二五回:“你有甚么主见,遮藏我们则箇。”
曹禺《日出》第二幕:“她脸上的皱纹很多,但是她很厚的脂粉把这些深深的纹路遮藏着。”

遮藏的国语词典

隐蔽、掩藏。

如:「将值钱的物品遮藏起来。」

遮藏的网络释义

遮藏

  • 【词目】遮藏
  • 【读音】zhē cáng
  • 【释义】遮蔽掩藏,使不外露。
  • 【出处】唐·郑谷《中台五题·牡丹》诗:“却得蓬蒿力,遮藏见太平。” 宋·范成大《霜后纪园中草木》诗:“遮藏茉莉槛,缠裹芭蕉身。”
  • 【示例】《水浒传》第二五回:“你有甚么主见,遮藏我们则个。” 曹禺《日出》第二幕:“她脸上的皱纹很多,但是她很厚的脂粉把这些深深的纹路遮藏着。”
  • 遮藏造句

    那一件总是遮藏启人的白色狩衣。
    这道玉扳指才是梦中老头的护身法器,藏身徐钊借给穆野风的玉珏当中,能够借助周天无处不在的五行气息掩盖遮藏自己的气息,号称骗天。
    墨清风抓紧了康婉儿纤弱小手,望着外夜一片阴云将明月遮藏了起来,脑中兴奋不已。
    就拿武学来说吧,即使自己这样成长在道观的童子也没有轻易得到真传,师傅似乎对门派的高深武学遮藏的过于严实了。
    杨石头站在那里无处躲藏,想也不想纵身跳上了热气弥漫的大桶上,想要把整个身体遮藏,那知情急跳下,水花被溅得四处飞开,把蓝玉的一身衣服都弄湿了。
    夏安的目光掠过铁匠健硕的胸大肌,落在旁边那个女玩家身上,她蒙着面,我去,为毛又是一个盗贼,我最讨厌你们这些遮遮藏藏的人了。
    其实这些相关的联想只是一些表相,对于真正的摇滚文化,对于遮藏在这些“皮相”之下的“核”,你是否有兴趣去了解呢?
    土地庙的后面栽种着一颗桃树,身形粗大,蜿蜒而上,有枝十八,树叶繁茂,此时有桃子遮藏在树叶的后面。
    并且后与宁王朱宸濠勾结,收受贿络,协助其叛变;而后还遮藏王守仁之捷,骗出武宗亲自出征。

    汉字详情

    zhē [zhe]
    部首: 306
    笔画: 14
    五笔: YAOP
    五行:
    仓颉: YITF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庶声。本义:阻挡;拦阻)

    (2) 同本义(使不通过,使中途停止)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史记·陈涉世家》

    子不遮乎亲,臣不遮乎君。——《吕氏春秋》

    遮豪民于道。——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遮影(遮挡;遮蔽);遮止(阻止,拦阻);遮迭(遮挡;招架);遮路(阻塞道路);遮遏(阻止;阻挡)

    (4) 掩蔽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遮嚣(掩饰;隐瞒);遮堂(屏门);遮说(曲为说辞,以为掩饰);遮障(遮挡;遮蔽);遮蒙(覆盖;蒙住);遮隔(遮蔽阻隔);遮前掩后(说话藏头露尾,欲言又止)

    (6) 掩护;防护 。如:遮簇(簇拥掩护);遮卫(保卫);遮抵(遮护抵挡);遮庇(庇护)

    代词

    这 。如:遮回(此次,这回);遮莫(这么);遮个(这个);遮里(这里)

    英文翻译

    cover, shield, prot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e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1 [宝安腔] za1 [海陆丰腔] zha1 [客英字典] zha1 [台湾四县腔] za1 [东莞腔] za1 [陆丰腔] zha1 [梅县腔] zha1 [客语拼音字汇] za1
    ◎ 潮州话:zi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正奢麻三開平聲開口三等cja/tjatɕĭa
    cáng,zàng [cang,zang]
    部首: 301
    笔画: 17
    五笔: ADNT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IMS
    四角: 44253

    详细解释

    cáng

    动词

    (1)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2) 储积,收藏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4) 隐匿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6) 怀有 。如:包藏;藏怒(怀藏怒火;怀恨于心)

    zà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hide, conceal; hoard, store up

    方言集汇

    ◎ 粤语:cong4 zo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ong2 [客英字典] cong2 [台湾四县腔] cong2 cong5 [陆丰腔] cong3 [海陆丰腔] cong2 cong6 [梅县腔] cong2 cong5 [客语拼音字汇] cong2 cong4 [东莞腔] cong2 cong5 [宝安腔] cong2 | cong3 [梅县腔] c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dzʰɑŋzang/dzang

    遮藏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