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ㄓㄜ ㄒ一ㄡ ㄅㄨ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遮羞布 zhēxiūbù

(1) 系在腰间遮盖下身的布

loincloth

(2) 借指用来掩盖羞耻的事物

fig leaf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其实她没什么好怕的,别说身上还有块遮羞布,就是一丝不挂,再眼尖的观众也看不着什么。”

成语用法

遮羞布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引证解释

⒈ 指系在腰间遮盖下身的布。比喻用以掩饰羞耻的事物。

蒋子龙《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一个女工程师的自述》:“仿佛现在真的到了一个生活完全开放的时代,人们可以撕下身上的一切遮羞布,人的本性可以得到充分发展,一切欲望都可以得到满足。”
艾芜《繁荣文艺必须肃清封建流毒》:“把真实地表现人物和生活看成反动,于是文艺只能成为装饰品、遮羞布、毫无生命的东西。”
《人民日报》1981.1.21:“最近一段时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口头禅,却成了某些党员干部搞不正之风的挡箭牌和遮羞布。”

遮羞布的国语词典

系在腰间遮盖下体的布。

如:「明知他是为了找遮羞布才借题发挥,我们就别说破他了。」

遮羞布的网络释义

遮羞布

  • 指系在腰间遮盖下身的布。比喻用以掩饰羞耻的事物。
  • 遮羞布的翻译

    英语: G-string, loincloth, fig. last semblance, CL:
    德语: Lendenschurz (S)​
    俄语: фиговый листок

    近义词

    遮羞布造句

    他们脱去短裤和汗衫,只扎了一块遮羞布,个个神气活现。我们却窘迫地不知眼睛朝哪儿看才好。
    一直以来,“临时工”成了为“摊上大事”的权力机关顶杠替罪最常用的遮羞布、挡箭牌。
    儿童节临近,礼品大派送。遮羞布一块,幸福肚兜一条,尿不湿一片,棒棒糖一个,揩口水手帕一张,真诚祝福一句:节日快乐!请超龄儿童凭身份证领取。
    我说的话,或许大家不喜欢听,但却是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这类案件引发大部分都仗着背后有硬后台,有强靠山,所以连遮羞布都不要,明火执仗。
    哈德莱堡昔日辉煌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落了地。
    ,相比“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仅仅多了一层“原则”的遮羞布而已。
    兜裆布系在腰带上的由一条窄布带构成的遮羞布;腰布。
    森林是地球的两页肺,保护不了就是无用。森林是动物朋友的家园,不帮朋友就是无能。森林是地球的遮羞布,乱砍滥伐就是无耻。世界森林日,保护森林,责无旁贷!
    这项协议不过是块遮羞布而已,用来掩盖对自然景观的持续破坏。
    这样的遮羞布,就如同的猴子的屁股一样,爬上去了才被发现是红屁股,遮上去了才被发现自己的丑陋。
    装疯是块通红的遮羞布,往脸上一蒙,所有的丑事,一古脑儿遮掩了。
    他们的新宪法是一块遮羞布,用以掩盖他们对大众的背叛。
    怀里的女人,一语说破大汉如遮羞布一般的借口。
    意外挨同志枪的曹启鸿,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先把副手推上火线,继而表态控告费鸿泰,似乎披上遮羞布就可撇清责任。
    老王说出真相,揭开了小李最后的遮羞布。
    第二,说明中宣部已经公然抛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国家利益”是一个当权者最轻易可以为自己所用的遮羞布。
    现在她知道重建运动究竟意味着什么了,就像知道如果家里被一群只束着遮羞布蹲在那里的光身子野人所包围时意味着什么一样。
    每名参赛选手人手一条毛巾,坐在身下,如果输掉比赛全身赤裸,这条毛巾可以做“遮羞布之用,但只有当他们脱得精光时,才可以用这条毛巾。
    一些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当众大呼小叫、不给孩子留面子,最终导致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遮羞布,心理上对抗、行为上逆反。

    汉字详情

    zhē [zhe]
    部首: 306
    笔画: 14
    五笔: YAOP
    五行:
    仓颉: YITF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庶声。本义:阻挡;拦阻)

    (2) 同本义(使不通过,使中途停止)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史记·陈涉世家》

    子不遮乎亲,臣不遮乎君。——《吕氏春秋》

    遮豪民于道。——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遮影(遮挡;遮蔽);遮止(阻止,拦阻);遮迭(遮挡;招架);遮路(阻塞道路);遮遏(阻止;阻挡)

    (4) 掩蔽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遮嚣(掩饰;隐瞒);遮堂(屏门);遮说(曲为说辞,以为掩饰);遮障(遮挡;遮蔽);遮蒙(覆盖;蒙住);遮隔(遮蔽阻隔);遮前掩后(说话藏头露尾,欲言又止)

    (6) 掩护;防护 。如:遮簇(簇拥掩护);遮卫(保卫);遮抵(遮护抵挡);遮庇(庇护)

    代词

    这 。如:遮回(此次,这回);遮莫(这么);遮个(这个);遮里(这里)

    英文翻译

    cover, shield, prot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e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1 [宝安腔] za1 [海陆丰腔] zha1 [客英字典] zha1 [台湾四县腔] za1 [东莞腔] za1 [陆丰腔] zha1 [梅县腔] zha1 [客语拼音字汇] za1
    ◎ 潮州话:zi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正奢麻三開平聲開口三等cja/tjatɕĭa
    xiū [xiu]
    部首: 636
    笔画: 10
    五笔: UDNF
    仓颉: TQNG
    四角: 801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据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进献。小篆从羊,从丑,丑亦声。“丑”是手的讹变。本义:进献)

    (2) 同本义

    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说文》

    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周礼·宰夫》。注:“庶羞,内羞”。按,内羞,房中之羞也。

    共其笾荐羞之实。——《周礼·笾人》。注:“荐羞皆进也。”

    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左传》

    (3) 又如:羞豆(古代祭祀宴享时进献食物的一种盛器);羞膳(进献食品)

    (4) 推荐;进用

    有武德以羞为正卿。——《国语·晋语九》

    (5) 假借为“丑”。感到耻辱

    或承之羞。——《易恒》

    惟口启羞。——《礼记·缁人》

    无作神羞。——《左传·襄公十八年》

    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汉· 李陵《答苏武书》

    (6) 又如:羞怍(羞耻,惭愧)

    (7) 因惭愧而难为情

    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唐· 李白《长干行》

    一则贾环羞口难开,二则 贾环也不在意。——《红楼梦》

    (8) 又如:羞蛾(美女的双眉);羞人子(羞答答的);羞杀人(羞死人);羞红(因害羞而脸红);羞脚(因怕羞而不敢向前);羞懒(羞愧)

    (9) 嘲弄;侮辱

    那老子信了婆子的言语,带水带浆的羞辱毁骂了儿子几次。——《初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羞污(玷污);羞戮(羞辱);羞薄(轻视;鄙薄);羞丑(羞辱出丑)

    (11) 怕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唐· 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

    (12) 又如:羞影(怕看影子);羞明

    名词

    肴羞未通,女乐罗些。——《楚辞·招魂》

    祭齐大羹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荀子·礼论》

    (1) 又如:羞膳(味美的食物);羞味(美味);羞服(饮食和衣服);羞炰(烤熟的肉食);羞鼎(盛有食物的鼎)

    (2) 熟的食物

    燕与羞俶,献无常数。——《仪礼》

    英文翻译

    disgrace, shame; ashamed; shy

    方言集汇

    ◎ 粤语:sa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u1 [客语拼音字汇] xiu1 [沙头角腔] sieu1 [宝安腔] siu1 [海陆丰腔] siu1 [东莞腔] siu1 [梅县腔] siu1 [客英字典] siu1 [陆丰腔] s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流平聲開口三等siu/siousĭəu
    [bu]
    部首: 318
    笔画: 5
    五笔: DM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KLB
    四角: 4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2)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坤为布。——《易·说卦》

    抱布贸丝。——《诗·卫风·氓》

    女有余布。——《孟子》

    果布辐凑而常然。——左思《吴都赋》

    商祝免袒,执功布入。——《仪礼·既夕礼记》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孟子·滕文公》

    (3) 又如:布衣(平民,老百姓。古时老百姓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平为“布衣”);布槽(布制的马槽);布褐(粗布衣服;又指平民);布总(古代丧服,以麻布束发)

    (4) 棉、麻、苎、葛等织物的通称

    足缠白布。——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土布(手工纺织的布);布索(布制的绳);布衣交(贫贱之交);布裙荆钗(指民家的女子);布头笺(用碎片制成而品质优良的笺纸);布掸子(用布条札成的掸帚)

    (6) 古代钱币

    外府掌邦布之出入。——《周礼·天官·外府》

    (7) 又如:布儿(古代钱币的通称。亦作“泉布”);布缗(古代用绳子串起来的钱)

    动词

    (1) 铺开

    收葱子,必薄布阴干。——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葱》

    禹鲧是始布土。——《山海经·海内经》

    敢私布之。——《左传·昭公十六年》

    布币行礼。——《国语·鲁语上》

    (2) 引申为散开,分布

    天下英豪布在州郡。——《三国志·吴主权传》

    影布石上。——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布陈(敷布陈设);布武(用小步疾走,使足迹散布,而不相重叠);布锦(铺展锦绣)

    (4) 布列

    千人者布列江岸。——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布阵(布列阵势);布兵(布戎。布甲。布列军队);布伍(部署军队)

    (6) 布施;施行

    阳春布德泽。——《乐府诗集·长歌行》

    (7) 又如:布德(广施恩德);布惠(布施恩惠);布化(施行教化)

    (8) 公布,颁布

    法者,…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韩非子·难三》

    (9) 又如:布按三司(布政、按察、都指挥史的总称);布露(公布,向众人布告披露);布谕(布告晓喻);布教(颁布教令)

    (10) 伸开 。如:布指(伸开手指);布展(伸展;扩展)

    (11) 传布

    上器其能,赐以秘书之副,时书未布。——《汉书·叙传》

    (12) 又如:布旨(传布旨意);布种(撒籽栽种);布怨(播怨,结怨)

    (13) 陈述

    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与陈伯之书》

    (14) 又如:布达(陈述表达);布述(书信用语。陈述)

    (15) 布置,安排 。如:布席(铺设坐席);布致(布景致思);布摆(安排)

    英文翻译

    cotton cloth, textiles, linen

    方言集汇

    ◎ 粤语:bou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u5 [海陆丰腔] bu5 [客语拼音字汇] bu4 [沙头角腔] bu5 [梅县腔] bu5 [陆丰腔] bu5 [东莞腔] bu5 [台湾四县腔] bu5 [宝安腔] bu5
    ◎ 潮州话:bou3(pòu) bu3(pù)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愽故去聲開口一等pupoh/p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