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祭

yáo jì [ yao ji]
繁体 遙祭
注音 一ㄠˊ ㄐ一ˋ

词语释义

谓向远处致祭行礼。

词语解释

  1. 谓向远处致祭行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则旅上帝及四望” 唐 贾公彦 疏:“不可一往就祭,当四向望而为坛遥祭之。”

引证解释

⒈ 谓向远处致祭行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则旅上帝及四望” 唐贾公彦疏:“不可一往就祭,当四向望而为坛遥祭之。”

遥祭的国语词典

遥遥向著远方祭祀。

如:「遥祭黄陵」。

遥祭的网络释义

遥祭

  • 遥祭,拼音为yáo jì,汉语词语,是指向远处致祭行礼。
  • 遥祭造句

    所以,我们在家遥祭了外公外婆后,就出发前往位于北京丰台的世界花卉大观园。
    万般无奈之下,于成龙只好到黄州城外,钵盂峰顶的青云塔上,遥祭亡母。
    王先生说,由于他老家在区外,加上工作忙,很难回家祭奠,所以只能在远方遥祭了,其实网上祭奠也很方便。
    明正统间,邑人成器等在此遥祭为宦官王振所杀害之刘球。
    采取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方式缅怀故人。
    谨以此文遥祭我亲爱的奶奶。
    遂换了孝服,望东遥祭,伏地泣血,几不欲生。
    当地的农民说,树龄最长的已有千年,成了亚木沟的“风水神树”,每逢节庆,当地土家人定要准备三牲遥祭,以求树神福佑。
    十二章纹你遥祭四望,血脉奔腾的黄河长江,是你与生俱来的张扬。
    孔老夫子开放昌明,也表示不能接受没有亲临现场的遥祭。
    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
    韩国中秋节脱北者三八线遥祭祖先。
    今年我们城区各级干部带头文明祭祀、低碳祭扫,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等方式缅怀亲人,既文明又环保,也更安全。
    十来岁的情愫初萌,成为每个成年观众心头的遥祭,为心里自己的“小满”。
    另外,在清明节请人代替祭祖、哭墓、网络遥祭等等,真的能表示孝道吗?不会,反而令人觉得这一家人在“做戏给人看”,门面工夫而已!
    白帆鼓荡,橹歌悲怆,惊动了沿江两岸,人们成群结队追逐不舍,各码头纷纷燃香设供,对江遥祭。
    党员干部应当带头文明祭奠、低碳祭扫,主动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方式缅怀故人,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

    汉字详情

    yáo [yao]
    部首: 306
    笔画: 13
    五笔: ERMP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BOU
    四角: 3230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辵( chuò))

    (2) 同本义

    遥,远也。——《广雅》

    遥,远也。梁楚曰遥。——《方言六》

    遥遥,远也。——《广雅》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楚辞·招魂》。注:“遥,远也。”

    可登而路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遥闻深巷中犬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遥闻汝哭声。——清· 林觉民《与妻书》

    遥语应元。——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遥天(远天);遥祭(向着远方而祭祀);遥领(间接治理,由远处控制监督);遥遥华胄(指远古时候的名门后裔);遥心(心向远方);遥目(远望);遥仰(对远地的人表示敬仰)

    (4) 时间长

    勤思终遥夕。——何劭《杂诗》

    (5) 又如:遥夕(长夜);遥久(长久)

    (6) 通“姚”。妖艳;美好 。如:遥冶(姚冶;艳丽);遥艳(妖艳)

    (7) 通“摇” 。如:遥曳(摇荡)

    动词

    (1) 飘荡

    魂魄归徕,无远遥只。(只:语气词,无实义)——《楚辞·大招》

    (2) 又如:遥袅(飘遥缭绕)

    英文翻译

    far away, distant, remote

    方言集汇

    ◎ 粤语:ji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餘昭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jĭɛujeu
    [ji]
    部首: 519
    笔画: 11
    五笔: WFI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OMMF
    四角: 279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牲肉;左边是“又”(手);中间象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古人杀牲,一是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台上,“祭”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即牲祭。本义:祭祀)

    (2) 同本义

    祭,祀也。——《说文》

    祭之为言索也。——《说苑·权谋》

    祭者,荐其时也,荐其敬也,荐其美也,非享味也。——《谷梁传·成公十七年》

    无牲而祭曰荐,荐而加牲曰祭。——《公羊传·桓公八年》注

    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礼记·祭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论语·乡党》

    以灵鼓鼓社祭。——《周礼·地官》

    (3) 又如:公祭死难烈士;主祭;陪祭;祭扫(祭祀并扫墓)

    (4) 使用,旧小说中谓用咒语施放神秘武器 。如:祭起一件法宝来

    英文翻译

    sacrifice to, worship

    方言集汇

    ◎ 粤语:zai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5 [宝安腔] zi5 [海陆丰腔] zi5 [梅县腔] zi5 [沙头角腔] zi5 [客英字典] zi5 [陆丰腔] zi5 [东莞腔] zi5 [客语拼音字汇] ji4
    ◎ 潮州话:z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例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tsĭɛicied/zi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