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纪

yú jì [ yu ji]
繁体 逾紀
注音 ㄩˊ ㄐ一ˋ

词语释义

超过十二年;超过十二岁。

词语解释

  1. 超过十二年;超过十二岁。

    汉 王粲 《登楼赋》:“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一本作“踰纪”。 唐 柳宗元 《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驱锡逾纪,而 秦 人蒙利者益众。”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护法·元崇》:“春秋逾纪,服勤道务,彝伦有敍,时众是瞻。” 清 黄廷鉴 《<金文最>序》:“迺岁未逾纪,成此巨编。”

引证解释

⒈ 超过十二年;超过十二岁。

汉王粲《登楼赋》:“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一本作“踰纪”。 唐柳宗元《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驱锡逾纪,而秦人蒙利者益众。”
宋赞宁等《宋高僧传·护法·元崇》:“春秋逾纪,服勤道务,彝伦有敍,时众是瞻。”
清黄廷鉴《<金文最>序》:“迺岁未逾纪,成此巨编。”

逾纪的网络释义

逾纪

  • 逾纪 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 yú jì,意思是超过十二年。出自汉 王粲 《登楼赋》。
  • 汉字详情

    [yu]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WGEP
    五行:
    仓颉: YOMN
    四角: 38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俞声。本义:越过,经过)

    (2) 同本义

    (3) 又如:逾迈(走过;时光易逝);逾墙钻穴(指男女偷情;跳墙钻洞);逾墉(越过城墙);逾墙(越过矮墙);逾假不归(即假期已满而未归营);逾轨(越轨)

    (4) 超过;胜过

    无敢昏逾。——《书·顾命》

    日月逾迈。——《书·秦誓》

    物或逾秋不死,亦如人年多度百至于三百也。——汉· 王充《论衡·气寿》

    越职逾法,以取名誉。——《汉书·宣帝纪》

    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逾千(超过一千);逾出(突出,超过一般);逾立(超过三十岁);逾世(超过当代人);逾冠(超过二十岁)

    (6) 指晋升职位

    臣不逾级,则主位安。——汉· 贾谊《服疑》

    (7) 又如:逾格(破格);逾进(超级提升)

    副词

    (1) 通“愈”。更加

    美超远而逾迈。——《楚辞·九章·哀郢》

    乱乃逾甚。——《淮南子》

    (2) 又如:逾加(更加);逾甚(更甚,过甚);逾世(更加放纵)

    形容词

    (1) 远

    福逾刺凤。——《汉书·叙传》。注:“远也。”

    毋踰言。——《礼记·投壶》

    志之所在,踰于千里。——《淮南子·主术》

    遥逝兮逾远,缅邈兮长乖。——晋· 潘岳《寡妇赋》

    (2) 又如:逾言(遥相谈话);逾处(远离居处);逾望(遥望;远望)

    英文翻译

    go over, pass over, exceed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jy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2 ri5 [客英字典] ji2 ji3 [梅县腔] j2 [台湾四县腔] ji2 j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东莞腔] ji2 [宝安腔] ji3 ji2
    ◎ 潮州话:而污6(裕)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羊朱平聲合口三等jyo/jujĭu
    jì,jǐ [ji]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SU
    四角: 271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姓

    (2)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己声。本义:散丝的头绪)

    (2) 同本义

    纪,别丝也。——《说文》

    三纲六纪。纪者,理也。——《白虎通》

    众之纪也。——《礼记·礼器》。注:“丝缕之数有纪。”

    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墨子·尚同上》

    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淮南子·泰族训》

    (3) 开端,头绪

    纪,绪也。——《方言十》

    (4) 又如:乱其纪(事情乱了端绪)

    (5) 要领

    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吕氏春秋》

    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礼记·乐记》

    (6) 纲领;纲纪

    纲纪四方。——《诗·大雅·棫朴》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韩非子·主道》

    (7) 又如:纪经(纲常);纪纲(网罟的纲绳。引申为法纪与政纲;治理;管理);纪序(纲纪次序)

    (8) 法则;准则

    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吕氏春秋·孟春》

    (9) 又如:纪法(法律;法规)

    (10) 纪律 。如:法纪(法度和纪律);军纪;纲纪;党纪

    (11) 终极 。如:纪极(极限);纪限(极限)

    (12) 仆人 。如:纪纲(仆人)

    (13) 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代或时期 。如:世纪;中世纪

    (14) 地质上的分期(长于“世”,包括在一个“代”中) 。如:侏罗纪;二叠纪;石炭纪;寒武纪;震旦纪

    (15) 十二年的一个时期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 莫愁。—— 李商隐《马嵬》

    (16) 杂记、印象或事件的非正式纪录 。如:陕北纪行——义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要、纪元、纪传”等,别的地方多用“记”

    (17) 旧时史书的一种体裁本纪,专记帝王的历史事迹及一代大事 。如:《史记·高祖本纪》、《后汉书》

    (18) 中国古国名 。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城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

    (19) 姓。如:纪信(公元前?—前204),汉初将军,赵城人。秦末为刘邦部将,项羽围刘邦于荥阳时,事急纪信伪乘刘邦车出降,刘邦乘隙脱逃,纪信即被项羽杀害;纪昌(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人)

    动词

    (1) 处理;治理

    纪农协功。——《国语·周语上》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陶潜《移居》

    (2) 又如:纪理(经纪,管理);纪农(治理农事)

    (3) 通“记”。记录,记载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左传·恒公二年》

    司马子长纪 黄帝以至 孝武。——《论衡·须颂》

    咸用纪宗存主。——张衡《东京赋》

    恶能无纪。——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罗缕纪存。——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纪兴(记录兴致);纪功(记载功绩);纪述(记载叙述)

    英文翻译

    record, annal, historical account

    方言集汇

    ◎ 粤语:gei2 gei3
    ◎ 潮州话:gi2 g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