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辇

xiāo yáo niǎn [ xiao yao nian]
繁体 逍遙輦
注音 ㄒ一ㄠ 一ㄠˊ ㄋ一ㄢˇ

词语释义

宋代帝王坐轿名。

词语解释

  1. 宋 代帝王坐轿名。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一:“﹝帝﹞至 琼瑶苑 ,回望 西太乙宫 ,上有云气如香烟以起,少时,雷电雨甚至。帝却逍遥輦,御平輦,彻盖还宫。”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明堂不乘辂》:“﹝ 度宗 ﹞宿太庙,至晚,将登輅,雨忽骤至……服通天冠,絳纱袍,乘逍遥輦入 和寧门 。”《宋史·舆服志一》:“逍遥輦以椶櫚为屋,赤质,金涂银装,朱漆扶版一,云版一,长竿二,饰以金涂银龙头。常行幸所御。”

引证解释

⒈ 宋代帝王坐轿名。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帝﹞至琼瑶苑,回望西太乙宫,上有云气如香烟以起,少时,雷电雨甚至。帝却逍遥輦,御平輦,彻盖还宫。”
宋周密《齐东野语·明堂不乘辂》:“﹝度宗﹞宿太庙,至晚,将登輅,雨忽骤至……服通天冠,絳纱袍,乘逍遥輦入和寧门。”
《宋史·舆服志一》:“逍遥輦以椶櫚为屋,赤质,金涂银装,朱漆扶版一,云版一,长竿二,饰以金涂银龙头。常行幸所御。”

逍遥辇的网络释义

逍遥辇

  • 宋 代帝王坐轿名。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一:“﹝帝﹞至 琼瑶苑 ,回望 西太乙宫 ,上有云气如香烟以起,少时,雷电雨甚至。帝却逍遥辇,御平辇,彻盖还宫。”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明堂不乘辂》:“﹝ 度宗 ﹞宿太庙,至晚,将登辂,雨忽骤至……服通天冠,绛纱袍,乘逍遥辇入 和宁门 。”《宋史·舆服志一》:“逍遥辇以椶榈为屋,赤质,金涂银装,朱漆扶版一,云版一,长竿二,饰以金涂银龙头。常行幸所御。”
  • 汉字详情

    xiāo [xiao]
    部首: 306
    笔画: 10
    五笔: IEPD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FB
    四角: 39302

    详细解释

    (形声。从辵( chuò),肖声。双音词“逍遥”,优游自得的样子)

    英文翻译

    ramble, stroll, jaunt, loiter

    方言集汇

    ◎ 粤语:si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au1 [客语拼音字汇] seu1 xiau1 [客英字典] siau1 [宝安腔] siau1 [台湾四县腔] siau1 [陆丰腔] siau1 [梅县腔] si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相邀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sĭɛusieu
    yáo [yao]
    部首: 306
    笔画: 13
    五笔: ERMP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BOU
    四角: 3230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辵( chuò))

    (2) 同本义

    遥,远也。——《广雅》

    遥,远也。梁楚曰遥。——《方言六》

    遥遥,远也。——《广雅》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楚辞·招魂》。注:“遥,远也。”

    可登而路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遥闻深巷中犬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遥闻汝哭声。——清· 林觉民《与妻书》

    遥语应元。——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遥天(远天);遥祭(向着远方而祭祀);遥领(间接治理,由远处控制监督);遥遥华胄(指远古时候的名门后裔);遥心(心向远方);遥目(远望);遥仰(对远地的人表示敬仰)

    (4) 时间长

    勤思终遥夕。——何劭《杂诗》

    (5) 又如:遥夕(长夜);遥久(长久)

    (6) 通“姚”。妖艳;美好 。如:遥冶(姚冶;艳丽);遥艳(妖艳)

    (7) 通“摇” 。如:遥曳(摇荡)

    动词

    (1) 飘荡

    魂魄归徕,无远遥只。(只:语气词,无实义)——《楚辞·大招》

    (2) 又如:遥袅(飘遥缭绕)

    英文翻译

    far away, distant, remote

    方言集汇

    ◎ 粤语:ji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餘昭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jĭɛujeu
    niǎn [nian]
    部首: 405
    笔画: 12
    五笔: FWFL
    五行:
    仓颉: QOKQ
    四角: 555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车,两“夫”(男子)并行,拉车前进。本义: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

    (2) 同本义

    輦,挽车也。——《说文》

    与其輂辇。——《周礼·乡师》。注:“人挽行。”

    我任我辇。——《诗·小雅·黍苗》

    以乘车辇其母。——《左传·庄公十二年》

    辇重如役。——《左传·襄公十年》

    恃辇而行。——《战国策·赵策》

    扶辇下除。——《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辇车(古代用人挽拉的辎重车;古代宫中用的一种便车,多用人挽拉);辇舆(用人拉车;人抬的车,即后世轿子);辇夫(车夫);辇道(车道)

    (4) 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 。如:辇辂(皇帝的车驾);辇毂(皇帝坐的车子);辇舆(车子);辇道(帝王车驾所经的道路);辇路(天子御驾所经的道路);辇乘(指帝王与后妃专用的车乘);辇御(皇帝的车舆)

    (5) 借指京城

    子弟生长京辇。——陈琳《为袁绍上书》

    (6) 又如:辇洛(京洛。指京都);辇毂(代指京城)

    动词

    (1) 拉车

    天子召诸侯,诸侯辇舆就马。——《荀子·大略》

    (2) 又如:辇土(用手拉车运送泥土);辇运(车运,拉车运输);辇重(挽引重车)

    (3) 乘车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唐· 杜牧《阿房宫赋》

    (4) 如:辇从(同车的随从)

    (5) 载运;运送

    辇金输虏庭。——陆游《闻虏乱次前辈韵》

    (6) 又如:辇送(运送);辇致(送达);辇运(运输)

    英文翻译

    hand-cart; transport by carriage

    方言集汇

    ◎ 粤语:lin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