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成语,意谓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人或事物才有可能得到生存发展的机会。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欧阳山《苦斗》:“我是说在这个问题上,千万不要忽略那著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
成语用法
适者生存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适者生存的翻译
适者生存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shì
动词
(1) (形声。从辵(
),啻( )声。本义:往,到)(2) 同本义
適,之也。——《说文》。段曰:“往自发动言之,适自所到言之。”
十一月,沛公引兵之 薛。——《汉书·高帝纪》
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
适,往也。——《尔雅》
民不适攸居。——《书·盘庚》
爰其适归。——《诗·小雅·四月》
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使适四方。——《周礼·小行人》
以适父母舅姑之所。——《礼记·内则》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无所适从;何适;适秦;适远(到远处去);适野(前往野外)
(4) 归向
好恶不愆,民知所适,事与不济。——《左传·昭公十五年》
(5) 又如:适归(往归;归向);适道(可以一起学习,而不可以一起完成某种事业或达到某种道德境界)
(6) 女子出嫁
适,女子出嫁。——《玉篇》
女年十五许,有适人之道。——《孔子家语·本命》
女三人,长适秘书丞钱衮,余尚幼。—— 欧阳修《江邻几墓志铭》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已适(已嫁出);重适(改嫁)
(8) 符合,适合
适我愿兮。——《诗·郑风·野有蔓草》
其风雨则不适。——《吕氏春秋·明理》
寒暑适。——《吕氏春秋·大乐》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9) 又如:适意(顺心;满意);适志(做事合乎心意);适变(适应变化);适职(适合职分);适愿(符合心愿);适价(合适的价格);适足(充足适度而不过分);适例(恰当的例子)
(10) 节制 。如:适欲(节制欲望);适逸(节制淫乐)
(11) 遇
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 班彪《王命论》
形容词
(1) 舒适,满足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扫叶席草,酌相劳,意适往反,往往留于山上。——宋· 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2) 又如:舒适;适身(身体感到舒适);适己(自得)
副词
(1) 正好,恰好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
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适晤(恰好遇见);适逢其会;适然(恰好如此)
(3) 偶而,偶然
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书·康诰》
(4) 刚刚;方才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5) 又如:适聆雅奏(刚才听得所奏之高雅音乐)
名词
辟领,古丧服之领。系开丧服而成。一说通“积”
负广出于适寸。适博四寸,出于衰。——《仪礼》
kuò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wat7 [台湾四县腔] kwat7 [客英字典] shit7 [宝安腔] gat7 [梅县腔] gwat7 [客语拼音字汇] gad5 guad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括 | 古活 | 見 | 末 | 入聲 | 曷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kuat | kuɑt |
详细解释
代词
(1)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2) 同本义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五代· 王衍《醉妆词》
(3) 又如:者回(这回);者般(这般);者流(犹言这个流派);者番(这番;这次);者里(这里);者个(这个);者边(这边)
(4)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5) 指代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读书者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后死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 指代事或物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7) 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
二者不可得兼。——《孟子·梁惠王上》
助词
(1) 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礼记》
(2)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3)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语气助词,表提顿。)——《列子·汤问》
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4) 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5) 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老子》
(6) 表示祈使语气
琴童接下马者!——《西厢记》
(7) 表示商榷
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 周之文致,用 夏之忠者。——《汉书》
(8) 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史记》
(9) “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形容词
(1) 轻狂
一时甜如蜜,一时辣如椒,没定准的冤家也,看你者到何时了?——明· 冯梦龙《桂枝儿·者妓》
(2) 虚假,不老实
今以称人之不老实者曰“者”。——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
娼妓之家,讳“者、扯、丐、漏、走”五个字。——《水浒传》
(3) 通“诸”(
)。众多相总要者官谋士。——《管子·君臣上》
天下遇,者监和。——《管子·五行》
者生无易由言。——《盐铁论·散不足》
名词
假借,借口
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了你和我哩!——《西游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3 [宝安腔] za3 [台湾四县腔] za3 [客英字典] zha3 [海陆丰腔] zha3 [陆丰腔] zha3 [东莞腔] za3 [梅县腔] zha3 [客语拼音字汇] za3
◎ 潮州话:zia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者 | 章也 | 章 | 麻三開 | 上聲 | 馬 | 開口三等 | 假 | 麻 | tɕĭa | cjax/tjaa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 同本义
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说文》
生,出也。——《广雅》
生,生长也。——《广韵》
自无出有曰生。——刘巘《易义》
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
生好物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生于道左。——《诗·唐风·有杕之杜》
生我百谷。——《诗·小雅·信南山》
种之,生且蕃。——徐光启《甘薯疏序》
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生盛(生长繁茂);生化(生长化育);生骨(主骨骼的生长);生落(生长与凋落);生遂(生长);生荣(生长繁荣);生处(生长的地方);生肌(长出新肉);生条(长出枝条)
(4) 生育;养育
父母生我。——《诗·小雅·正月》
郑武公娶于 申,曰 武姜,生 庄公及 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
生以驭其福。——《周礼·太宰》。注:“犹养也。”
孔子生 鲁昌平乡陬邑。——《史记·孔子世家》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生聚(繁殖人口,积聚财物);生落(出生);生育率(反映生育年龄妇女生育频度的指标);生遂(生育);生月(出生的月份);生年(出身;出身以来);生身(出生);生时(出生的年、月、日、时);生岁(出生之年支);生诞(出生)
(6) 生存;活。与“死”相对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论语·颜渊》
陷之死地而后生。——《孙子·九地》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今赵亡。——《史记·魏公子列传》
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7) 又如:生得(生获,活捉);生寇(活的敌人);生犀(活犀牛;活杀犀牛而取得的犀角);生间(能活着回报敌情的间谍);生割(活活宰割);生魂(活人的魂魄);生博(生取;活捉);生抢(生取;活捉);生碑(为活人立的碑);生传(为活人作的传记)
(8) 滋生;产生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明· 刘基《苦斋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9) 又如:生火(产生焦躁的情绪。产生火气、热气);生心(怀有图谋不轨的异心);生嗔(对别人的行为不满,生气);生忿(发怒;忤逆,不孝);生风(产生风;比喻产生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生隙(产生嫌隙或事端);生怜(产生怜爱之情)
(10) 转世 。如:生处(佛教谓转世轮回之处);生缘(受生转世的因缘);生死海(佛教语。谓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
(11) 〈方〉∶安装
在太岁头上动了土,把棺材生好牛头杠,八抬八绰的扛出门去。——《何典》
(12) 救活,使活
幸先生生我。——马中锡《中山狼传》
(13) 燃着,点燃 。如:生炉子;生火
(14) 制造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宋· 苏轼《教战守》
(15) 生产;制作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富何得不蹶?——汉· 贾谊《论积贮疏》
(16) 又如:生货(指制造业以外的生产部门如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的产品);生众食寡(生产的多,消费的少)
名词
(1) 生命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者。——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生力(生命力;气力);生本(生命的根本);生全(保全生命,全身);生次(生命的存在);生聚(生命财产);生类(泛指一切有生命之物)
(3) 人的一生
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生世(一生;一生一世);生禄(指人的寿限)
(5) 生活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6) 又如:生资(赖以生活的资财);生赖(赖以生活之资,生计);生生(养生;生活)
(7) 指生日 。如:生申(申伯诞生之日。后为生日之祝辞);生甲(生辰);生朝(生辰);生期(生日)
(8) 后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9) 生物 。如:生活力(生物体维持其生存延续的能力);生植(指生物);生品(生物的品类)
(10) 生计,谋生手段 。如:谋生;生路
(11) 老师称弟子,或弟子自称;学生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2) 又如:新型师生关系
(13) 戏剧角色名 。如:老生;武生;小生。元杂剧中也称末
(14) 妓女
呼妓为生,未知始于何时。——徐士銮《宋艳》
(15) 俘虏
每捉生踏伏,沔必在数。——段成式《酉阳杂俎·喜兆》
(16) 年长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先生”的省称
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 鲁高堂生。——《史记》
(17) 儒生;读书人的通称
侯生遂为上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8) 通“性”。资质;禀赋
惟民生厚,因物有迁。——《书·君陈》。孔颖达疏: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见所习之物有迁变之道,故必慎所以示之。
文王蹶厥生。——《诗·大雅·緜》
辨五地之物生。——《周礼·地官·大司徒》
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荀子·富国》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19) 姓
形容词
(1) 天生,生来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2) 又如:生巧(天生巧慧);生来(天生。从小时候起;从来);生才(天才;英才)
(3) 生的,未煮熟的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生菜;生鱼,生肉;生吞(未经煮熟即吞下去)。又指未加工或未锻炼过的。如:生铁;生石膏;生金(未经冶炼的丹砂、金砂);生眼布(未染的细布)
(5) 新鲜的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新唐书·后妃传》
(6) 又如:生鲜(鲜活);生卉(鲜草);生肉(鲜肉);生花(鲜花)
(7) 未开垦种植的(土地) 。如:生田(未开垦的荒地)
(8) 生疏
自别城中礼数生。——王建《村居即事》
(9) 又如:生人;生手;生帐子货(陌生人);生客(陌生的客人)
(10) 具有活力的
金添生兵二十万来。——《宋史》
副词
(1) 机械地,无意识地 。如:生凑;生搬硬套;生是(硬是);生各支(生各扎,生扢扎。活活地,硬是);生擦擦(生察察。平白地,活生生地);生可擦(生磕擦、生扢察。生生地,硬硬地)
(2) 很、甚、极其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窦娥冤》
(3) 又如:生恐(方言。很怕;很担心);生疼(很疼,特别疼)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ang1 sen1 [海陆丰腔] sen1 sang1 sien1 [梅县腔] sang1 sen1 sien1 [沙头角腔] sang1 sie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g1 sen1 [陆丰腔] sang1 sen1 [东莞腔] sang1 [台湾四县腔] sen1 sang1 sien1 [宝安腔] sang1 | sen1
◎ 潮州话:思楹1 徐楹1 思英1 ,sên1(seⁿ) cên1(chheⁿ) sêng1(se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生 | 所庚 | 生 | 庚二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二等 | 梗 | 庚 | ʃɐŋ | srvng/shang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2) 同本义
存,存在也。——《尔雅》。注:“存即在。”
有天子存。——《公羊传·隐公三年》
虽存乎人者。——《孟子·告子上》
以其存心也。——《孟子·离娄下》
召寇则无以存矣。——《吕氏春秋·应同》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汤问》
而吾以捕蛇独存。——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存济(存活;活命);存殁(活着的和死去的)
(4) 恤问,劳问
存,恤问也。——《说文》
无一介之使以存之。——《战国策·秦策》。注:“劳问也。”
(5) 又如:存候(存问,问候);存问(安慰,问候);存抚(存问安抚);存养(安抚养育)
(6) 访问;问候
存问长老。——《汉书·文帝纪》。注:“省视也。”
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又如:存见(探望慰问);存访(探望问候);存谕(存问、慰谕)
(8) 抚育;保护 。如:存神(存养精神);存孤(恤养孤儿)
(9) 思念;怀念
五曰存爱。——《礼记·大传》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又如:存眷(思念,关注);存想(考虑,思索,想像);存注(意念,注意力);存追(追念,追慕)
(11) 关心;关怀 。如:存神(留神);存顾(关心照顾);存覆(关怀爱护);存润(关怀接济)
(12) 储存;保存;保全
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3) 又如:存志(保全志向);封存(封闭起来保存);存安(使之保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un2 cun2 [海陆丰腔] cun2 s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陆丰腔] sun3 [客英字典] sun2 cun2 [宝安腔] sun2 [沙头角腔] sun2 [台湾四县腔] cun2 sun2 [东莞腔] su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存 | 徂尊 | 從 | 魂 | 平聲 | 元 | 合口一等 | 魂 | 臻 | zuon/dzuon | dzʰuən |